技能交换:在分享中让自己增值

时间:2022-02-17 11:20:46

技能交换:在分享中让自己增值

互为人师,免费学习

在家自学,担心自己定力不够、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指导?上培训班,又觉得学费太贵且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如今,好学的你可以把这些顾虑通通抛开,只要上网你的长处和想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免费的老师将会自动送上门来。

物物交换的升级版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萧伯纳

“本人家在北京朝阳,女生,英语八级,托福、雅思对我来说都是小case。我特别想学古筝,希望能用自己的特长来换取学习古筝的机会。期待在古筝方面有造诣、又想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朋友和我联系。”

这是网友catling在“技能交换网”上的信息。

在“技能交换网”上,类似这样的诉求已经有51093条,而在该网注册的成员多达56535人,网站每天的流量也达到1万多人次。

这是网站创办人郝轶始料未及的。“网站刚创办的时候,只有10来个会员,我们最初也只是想建立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而已。”郝轶说。

2005年大学毕业后,郝轶从东北老家来到苏州张家港,在一家制造企业的IT部门工作。每到周末,喜欢野外活动的他经常会组织一班朋友去翻山越岭,其间,他还会教给大家一些求生技巧,如怎样躲避野兽追捕、如何制作求生装备等。久而久之,大家也愿意和他分享自己所擅长的技能。从朋友那里,郝轶学到了紫檀木的鉴别技术、养生之道等实用知识,他也渐渐成了一个“杂家”。

尽管如此,有些专业技能还不是很多人精通,要学习只能报读培训班。“可是学费太贵了,我那时候一个月才拿两千块工资,根本参加不起”。郝轶回忆说。

这时,他想起了身边的朋友。“其实我周围就存在着非常多的能人,他们会做好吃的菜,会修电脑,英语倍儿好,炒股特有经验……他们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达人,不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更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一点都不输给培训班的老师。”于是,2007年4月25日,郝轶创办了“技能交换网”,希望提供一个公开的、免费的、好用的平台,让大家来交换彼此的技能。网站建立起来后,郝轶成为第一个用户,他用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成功地换得了一家茶叶店老板的茶道技能。

“技能交换网”市场部负责人顾婉婷坦陈,技能交换的概念其实源于“物物交换”,而物物交换的兴起时间,正是郝轶毕业的那年。2005年7月,美国一个比萨店店员凯尔•麦克唐纳用一枚特别的红色别针,换到了一栋两层别墅的一年居住权。

在顾婉婷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物交换只能实现物品间的简单转换,但技能交换则可以实现知识和思想的共享和传递,而且这样的交换是免费的,时间安排也更灵活自由。“我们希望大家通过技能交换的方式,使自己自信、开朗起来,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那些就是你的技能,” 顾婉婷说,“而且这既不用花一分钱,又能学到有趣好玩的技能,何乐而不为?”

“技客”三部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近年来,技能交换的发展越来越旺,易办网、58同城、赶集网等各大网站也纷纷抢占这块阵地,豆瓣和一些同城百姓交流网上也开辟了技能交换小组。那些忙着进行技能交换的网民,更被称作新一代的“技客”。

旧“技客”是英文单词geek的音译,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如《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而随着技能交换的流行,“技客”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掌握一定技能(本领),并热衷于进行技能交换的人。

2010年10月,互动百科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980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技能交换”的调查,结果显示,88.9%的人愿意进行技能交换。在受访者中,80后占47.1%,70后占33.3%。

豆瓣“广州技能交换小组”的组长石晖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技客”。这名从事了5年销售工作的80后说,技能交换最早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无论是从网站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发帖人的积极性来看,技能交换在这两个地方的发展都比广州要好。”

他不甘落后,于2009年在豆瓣上建立起小组,在上面发了第一个帖子,想看看能不能用粤语和象棋去换得另外一些技能。到现在,小组里已经有了50多条征求技能交换的帖子,一些组员甚至要求石晖开展线下聚会活动,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技友”。

年轻人为何热衷技能交换?调查显示,63.1%的人认为“一对一的培训能学到更多东西”,61.9%的人觉得是因为“人们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61.8%的人表示,技能交换“可以省钱”。此外,67.9%的人表示,技能交换能增进人与人的关系,56.8%的人觉得,技能交换或将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

而要完成技能交换,石晖说,你必须懂得“技客”三部曲。

首先要了解网络上有什么技能适合自己。在技能交换的各大网站上,五花八门的技能俯拾即是,乒乓球交换园艺、英语交换吹箫、驾驶交换游泳、防身术交换电脑维修……这些技能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专业类,如心理咨询、平面设计等;二是语言类,如英语、日语、粤语等;三是生活类,如茶道、减肥、手工等;四是艺体类,如弹琴、空手道、潜水等。当然,还有一些另类古怪的技能,如打魔兽、玩杂耍等,也有一些比较虚的技能,如公务员面试、砍价等。

其次,选择比较安全的网站,你的需求信息。一般的网站都会要求注册者填写个人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你所擅长和需要学习的技能。

最后,就是主动出击或被动等待。主动出击就是直接在网站上搜索那些提供自己所需技能的会员,被动等待就是让信息挂在网上,等候“愿者上钩”。石晖提醒,无论主动与否,在达成交换前都需要做深入的了解。

三部曲完成后,你就可以好好地享受教人与被教的乐趣了。

从线上到线下的尴尬

人如果不牺牲些什么的话,就什么也得不到;为了得到任何东西,都必须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炼金术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钢之炼金术师》

线上,“技客”们可以把自己描述成无所不能的达人,各种等级证书应有尽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到了线下,许多“南郭先生”就立即原形毕露。双方技能的含金量不能保证对等,正是技能交换的弊病。

家在深圳的女白领朱婷在尝试过技能交换后表示,“再也不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了。”朱婷的优势是日语和日本文化,她不但手拿日语一级证书,大学期间还曾到日本学习。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学习柔道。在网上搜索时,正好让她找到了和她技能互补的人,双方聊了几次后,就开始了互相学习。

为了不辜负别人的好意,朱婷也很用心去准备日语的教材和课件,“下班时间几乎都花在备课上了。”可是,对方却似乎并没有朱婷那么用心。“刚开始,他还是很有架势的,每个动作都做得有模有样,我也就相信他了,”朱婷说,“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他老是重复地教那几个动作,我都学会了,他也不肯教新的。更离谱的是,我找了一些柔道的视频来看,发现他教的动作都不是完全正确的。”在朱婷的责问下,对方最后交代自己只是个柔道菜鸟。

除了不能确保技能的“等价交换”外,这种基于网络世界的新兴学习模式还容易产生欺骗和信息盗取的问题。在各大网站上,只要完成简单的注册程序后,用户就可以随便浏览其他会员的个人资料,如详细地址、QQ号和手机。如果有不法分子钻空子,用马甲注册后,就能得到大量的私人信息。“其实,存在于技能交换中的风险在互联网上也普遍存在。网站会尽最大努力在技术上去完善,但这样的问题我们目前仍无法完全避免。”对此,郝轶也表示了他的无奈。

在调查中,35%的人担心,因缺乏了解,交换者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53.2%的人认为,交换技能时要谨慎,防止被动机不良的人利用;48%的人建议技能交换网站采取实名制登记;40.5%的人认为,技能交换网站应针对“技客”形成一个系统的信用评估体系。

另外,即使交换成功,前期的“配对”工作也要消耗大量时间。“要成功交换技能,双方都得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与对方多进行沟通和联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实际上,很多技能交换仅能在同城范围内实施,小范围内的交换成功率更高一些,比如学校内、社区内或部队里。”香饽饽网的创办者、70后的杨杰解释说。

与一般技能交换的网站不同,香饽饽网致力于提供图文并茂的技能分享服务。“当然,技能交换也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他说。从2009年创立至今,网站已开辟了接近30种的技能分类,许多技能都有详细的示范介绍和步骤分解,其中不乏创意十足的小手工和小发明。

“技能交换的需求虽然旺盛,但却没有切实可行的推进方式,”杨杰说,“目前大多数网站的形式上都只是一个‘供求’资料库,提供的只是个人资料的登记,并没有进一步开发管理、促成和监督等功能,使得整个交换流程没有任何具体保障,交换只能完全依赖于会员本身。因此技能交换的实现率非常低。”

有需求,就有未来

快乐本是件奇怪的东西,绝不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有时你分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古龙

赢未来针对技能交换目前存在的软肋,你的网站将会做哪些改善?

顾婉婷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国外的许多技能交换网站还是做得不错的,如英国的Chagford Skill-exchange网站就设立了用户的信用评价机制,达到一定信用的用户才能获得更多的查看权限。我们网站目前也有类似于淘宝网的“好评、差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用户的可信度。另外,我们也将考虑把社会媒体中的实名认证等方法用于网站中。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网友自己小心谨慎,在见面时尽量选择人多的地方,或带个朋友一起去。总之,防人之心不可无,务必要保护好自己。

杨杰因为目前还没有探索出使技能交换行之有效的落地模式,所以我们网站还没有推出技能交换平台。目前,我们会先积累一定的会员,从他们那里去调研需求,然后总结出适合不同技能的交换方式,比如某些技能必须面对面交换,而某些技能只需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就可以实现。我们将从细节入手,增加促成交换的手段和方法,衡量会员的技术熟练度、信誉度等,为“技客”们提供选择交换对象的参考标准。

赢未来你觉得技能交换的市场前景如何?

石晖技能交换现在还不算普遍,应该只是在小众的范围内流传,并且尝试交换技能的人还是集中在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不过,它必定会在将来普及。这有很多原因,例如以后学习某项技能的成本将越来越高,人和人之间会更加互信等等。而它的发展可能还要靠90后,毕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接触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更容易信任别人。

顾婉婷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很多人经常会突发奇想,想去学一样新鲜的东西,比如想学个肚皮舞,想学做糖醋里脊。但现实总有太多无奈,交了价格不菲的培训费,却发现教肚皮舞的老师不是从头开始教,教烹饪的老师是教法式田螺大餐的做法,大好的周末也白白浪费了。其实,技能交换就是基于“渴望学习”的需求而诞生的,免费且有针对性的教学、自由的时间安排、难得的友谊,这些都是技能交换吸引年轻人的魅力所在。我们不能保证用户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也无法评判一个交换是否成功,但他们至少尝试过了,也能从中分享和收获快乐。我相信,技能交换的前景是好的,希望各方面的支持会越来越多,更多的朋友能加入到交换的行列中来。

各大技能交换网站

首页界面相当简洁,最上面的搜索栏只显示“具有什么技能想交换什么技能”,下方的搜索引擎显示“性别”、“地域”等项目。

上一篇:别自由得跟木子美似的 下一篇:几米:我不是完美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