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新生入园四步曲

时间:2022-02-17 10:35:18

进入幼儿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从这一刻起,开始了绚丽多彩的集体生活。然而,幼儿将面临许多不适应,因此,幼儿对于幼儿园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让家长束手无策。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幼儿尽快从不适应转为适应呢?我总结了新生入园四步曲,有效地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这一特殊时期。

第一步:引领家长做足准备,让幼儿有备而来。

新生入园不仅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做好对家长的引领,让家长意识到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经验准备是成功开展新生入园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是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小班幼儿第一次从家庭小天地步入幼儿园集体大家庭,会出现紧张、哭闹等情绪,强烈的心理焦虑还常常伴随由此而引起的身体上的不适。要尽快排除幼儿心理上的不适应,需要教师通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长分析幼儿的心理上呈现出的诸多不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交流分享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化解幼儿心理上的问题。

二是倡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好经验准备。幼儿园中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心理成长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验准备。首先要教幼儿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如自己握勺子吃饭;其次要引导幼儿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热了、我想喝水、我要小(大)便等。通过经验准备让幼儿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幼儿园的新环境。

三是建议家长和幼儿共同做好物质准备。要面向新生家长发放温馨提示,列出幼儿入园所需的物品,如:轻便的鞋子,适合跑跳活动;多准备几套衣服,以备幼儿尿裤子时更换;对于恋家较强的幼儿,可以让他选择一样最喜爱的玩具或物品带到幼儿园,以增强其安全感。

四是提醒家长做好自身的情绪准备。教师要提醒家长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后,面对幼儿的哭闹,甚至拒绝上幼儿园,适当安慰后要果断离开,要相信老师一定有能力照顾好幼儿。希望家长们注意只要幼儿身体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就要不间断送幼儿入园,缩短适应期。

第二步:全面掌握幼儿信息,快速了解幼儿特点。

面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的新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掌握幼儿信息,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方法一:问卷调查法。对小班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是快速掌握幼儿信息的好方法,如《新生家长调查问卷》、《小班新生入园调查问卷》。内容大致为幼儿入园前早上起床时间;有无午睡习惯,是否会穿、脱衣服、鞋袜等,能否独立进餐;是否挑食或偏食,是否喜欢和父母及他人交流;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交往时的表现, 幼儿最喜欢玩什么玩具或游戏,幼儿在家庭中最依恋谁,幼儿在家中哭闹时的具体表现和家长引导的常用策略。通过调查表,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还有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然后我们将反馈意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并和家长一起制定具体教育方案。

方法二:日常联系法。每天利用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沟通,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在幼儿离园时及时将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以表格形式反馈给家长,如小班幼儿午睡、大便及进餐情况记录表。这样家长也及时了解了幼儿在园情况,会更加放心地把幼儿交给老师;同样老师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也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一个幼儿,让每一个幼儿享受幼儿园快乐又温馨的集体生活。

方法三:零距离沟通法。对一些表现比较特别的幼儿要重点进行家访和约访,掌握幼儿在家的真实情况,了解幼儿一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了解每个家庭的生活氛围、家长的文化素养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来指导幼儿及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做到家园互动。如家长约谈时间:周二至周五下午2点至3点。

方法四:档案创建法。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方便与家长的进一步沟通和联系。可通过日常观察随时用照片和作品记录分析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点点滴滴进步和成长,如《小一班幼儿观察记录表》。另外,我们结合五大领域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实录的形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连续记录,并结合《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将今后具体的实施措施以表格的形式一并呈现给家长。

第三步:有效实施园本课程,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充实、愉悦。

幼儿园课程是提升幼儿生活、学习质量的保证。新生入园的课程是帮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建立积极社会情感的重要媒介。因此,我园制订了一系列入园适应课程,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优化了新生入园适应期的活动质量,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是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成功迈出入园第一步。新生入园适用周,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并适应幼儿园生活,如《走进幼儿园》、《大力士爸爸》、《抱抱》,让幼儿认识老师、同伴,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及设施,能与家人一起参与活动,体验与家人在幼儿园一起活动的愉快,对幼儿园及老师、小朋友产生亲近感。

二是开展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学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的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们就让家长给幼儿带一些小动物,供幼儿照料;在班级开设植物角,让幼儿参加给植物浇水、收获等操作实践活动。户外活动时,带幼儿在院子里观察小蚂蚁、寻找小蜗牛等。幼儿对这样的活动乐此不疲,很快就喜欢上了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是设计好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幼儿。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区域,内容源于幼儿实际生活,体现主题目标,游戏材料具有情境性,因为富有情境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的意愿。如在生活区投放《喂喂小动物》的游戏材料并布设相应情境,引导幼儿练习用勺子取、用夹子夹等;娃娃家提供围裙、纱巾、领带等,引导幼儿开展过家家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缓解想念家人的情绪。有趣的户外活动游戏也是一种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有效方式。如《老猫睡觉醒不了》、《小孩小孩真爱玩》等,这些户外集体游戏不但给孩子带来了乐趣,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渐渐有了自己喜欢的同伴,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幼儿园里真好玩。

四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增强教育的适宜性。

每个幼儿生长的环境都不尽相同,所以幼儿的性格、脾气、爱好、习惯等都存在差异。因此,老师要关注幼儿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且喜欢上幼儿园。

案例一:豆豆刚入园时喜欢一个人独自玩,不适应幼儿园的午睡时间,老师便单独带他到院子走走、玩玩,直到他有了倦意主动提出午睡的要求。对一些需要抱抱、拍拍才能入睡的幼儿,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拍拍、抱抱,耐心地陪伴他们午睡。为了让幼儿们快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我们采取了弹性管理,而非一刀切的方式,个别幼儿个别对待。

案例二:丁丁是个很活泼的男孩,但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的意识较弱,对自身的行为缺乏控制,与同伴的交往较少。

针对丁丁的这些行为表现,我们一是对他特别关注,再是对他的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与家长交流,倾听家长描述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针对丁丁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细心观察――准确判断――耐心陪伴――巧妙引导――见好就赞――行为固化――家园同步。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丁丁逐渐学会了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渐渐地学会了与同伴交往。

上一篇:构建幼儿体能训练生态化初探 下一篇:关于对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现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