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17 06:03:12

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内部管理、编制预算等多项措施贯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质量将会影响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财政体制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与时俱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然存在内部监控不足、工作人员意识淡薄等多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预算法,事业单位需要在新预算法下加强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作用

(一)优化单位支出结构,提升内务管理

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进行预算管理可以对单位起到编制、控制、监督等作用,由此可见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实现对单位绩效的有效考核和监控,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得到改变,提高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管理水平。

(二)实现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常来说,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因此在其运行过程中,通过编制财务收支指标确保事业单位的常用方法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都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新预算法的主要特点

(一)预算约束力得到了强化

新预算法将“强化预算约束力”写到了立法中,对预算的法定性进行了重点强调,明确规定如果预算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为经法定程序,禁止对其进行调整。

(二)加强收支考核

在对收入预算上,为了保证收入预算能够实现预期性,各级预算收入编制都应当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要与财政政策进行合理的衔接,各级政府部门在工作中禁止向单位和预算收入征收部分下达固定指标。预算支出上,增加了相应的审查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预算安排是否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重大投资和重点支出的预算安排是否合理等。

(三)加强转移的规范性

新预算法对转移支付进行了规范,在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从而使各个地区的财力能够变的更加均衡。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定期转向转移支出评估和退出机制,可以实现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调节。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问题

1.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理解具有片面性,缺乏重视,这也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偏低,可操作性差。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高度,错误的认为预算编制只不过为一种形式,因此在上报后并没有依据实际预算编制进行批复,没有设立专门预算编制人员和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加以考虑,无法分析以前的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将会导致编制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

2.预算编制不完整、不规范,特别是在收入上的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随着体质改革的不断进行,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在预算管理理念上却没有发生变化,沿用简单的反映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的预算管理理念,这显然是不合理的,需要对其进行改变。因此,预算编制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对被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的经营收入、非税收入等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动用上年结余来安排的本年支出也未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从而导致收入与支出预算管理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脱节。

3.支出预算编制存在问题,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完成任务的基本保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随意性强,没有对预算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经常会通过实用人数或通过多报人员编制,增加人员日常公用费用和人员费用的支出。

(二)预算执行问题

1.执行随意性强,缺少约束性。少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法律意识不强,在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调整十分频繁;经常会缺少预算执行计划或脱离预算执行计划,对单位中的资金支配过于随意;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擅自对开支的范围进行更改,提高开支标准;虚列开支,预算支出不合理情况在事业单位中屡禁不止。

2.项目支出无法依据固定执行,因为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细化、不科学,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少问责和合理的监控制度,从而将会导致项目的执行与预算发生脱节,无法依据相应的规定对完成项目支出预算,经常对项目的资金进行挪用,将其用于其它项目或其它费用的开支上;对政府所规划的基本项目的基本建设经常会超出预算,经常在计划之外增加项目建设内容,对建设标准进行提高,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缺少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

少数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相互之间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制度进行相互制约,从而导致执行部门无法对预算执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对预算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责任追求和人员奖励远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相应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新预算法下加强预算管理的合理措施

(一)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

1.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依照全口径预算管理中的具体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要认清目前经济形式下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思路,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编制预算都依照相应的法律进行。

2.预算支出的安排要合理,发挥预算管理的真实作用,对支出的管理必须要严格,对预算资金的安排要合理,优先保障事业单位中的人员经费,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项目支出必须要突出重点内容,对符合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要进行优先安排,并且要做好其它项目支出的妥善安排。在管理过程中对支出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对国家所规定的各项支出指标的执行要严格,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力度,明确资金用途。

3.树立预算执行责任意识。事业单位是预算执行的主体,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承担预算管理的主体责任。在事业单位中建立执行管理责任制,将预算执行管理责任落实到承担单位和承担人身上。

(二)加强预算执行

事业单位在完成合理的预算编制后,在执行上要严格的依据计划进行。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参照单位和国家的相关规定,依照财务报表手续做好相应的财务工作。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对预算执行的合理分析和有效执行上,对预算管理工作经验进行积累,从而实现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服务工作。为了提升预算执行效率,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预算执行内容,分析预算执行中的重点内容,对指标进行分解,调度资金,确保财务收支合理性。了解收支平衡和预算变动的情况,发现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以及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完善行为。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需要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将责任和权力划分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合理运行。预算管理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筹集、分配、预算资金在活动中的应用等。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监管,对预算管理进行约束,对审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明确重要项目和资金使用的审查制度。同时,在预算监管过程中还要落实预算政策、维护财经纪律,并且要依法追究相应人的责任,从而确保预算收支的合理运行。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例如,在某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首先加强了单位预算编制的申报工作,确保申请报告的质量、可行、规范程度都能够达到标准,从而使公共卫生单位的职能能够得到提高。其次,公共卫生单位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加强了在预算编制、项目论证、科学编制等预算报告上的审批工作,单位依据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确定了项目支出预算,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再次,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项目编写过程中,对项目的决策评价进行了重点强调,使项目得到了合理优化,缩小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差距,使预算管理变得更加可靠。

五、结束语

预算法是我国众多法律的中重要的一部,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不断变化而更新,2015年1月1日最新的《预算法》被颁布,并实施。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来说意义重大,但其起到的效果仍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确保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花.浅谈新预算法下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66-97.

[2]李夏华.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21-304.

[3]许俊.试析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三公”经费的管控[J].经营管理者,2015,21:315.

作者:吴腊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强化措施 下一篇:物业公司预算管理特点和要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