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时间:2022-02-17 02:47:13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92

腋静脉是粗静脉,临床上一般不用于穿刺输液。近年来随着留置针的普及,在新生儿间应用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对延长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以及尽快建立静脉抢救通道起到了良好效果。本方法主要应用于早产儿。本文对腋静脉的优缺点、解剖位置、穿刺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腋静脉的优缺点

腋静脉的优点:腋静脉管径粗大、走行直,血流快,输入的药液随血液快速进入循环,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其管壁厚,弹性好,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富处及腋窝中央,留置针受患儿活动的影响小,从而减少了机械性摩擦[1]。经腋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刘秀红报道平均留置时间5~7天[2],葛媚报道最长10天[3]。并发症发生率低[4],药液不易外渗。经腋静脉输注高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外渗几率小。腋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比较高,经X线观察即使手臂下垂留置针也不会打折[5]。采用左右两侧腋静脉交替留置的方法,可以一直持续至患儿治疗结束,认为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具有可行性[6]。静脉炎发生率低。腋静脉留置采血成功率高,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可反复多次采血。影响经腋静脉留置针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留置针管内残留药液以及肝素封管液对血标本的干扰作用。朱琴等报道[7],封管期间从静脉留置针处采集0.6ml血液弃去后,更换注射器采集血标本检验电解质,对其结果无影响。

腋静脉的缺点: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是不易发现,尤其在早产儿正常而输液泵却显示堵塞时,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拔针。

腋静脉的解剖位置

腋静脉与腋动脉伴行,位于腋动脉前内侧,由两条肱动脉在胸大肌下处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经腋窝跨第1肋外缘后续为锁骨下静脉,向内行于胸锁关节后与颈内静脉汇为头臂静脉后注入右心房。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在体表投影相当于上肢外展90°,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心的连线上1/3为腋静脉[8]。婴幼儿和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腋窝底部外侧壁中心可见或隐约可见长约0.5cm的腋静脉,是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

腋静脉穿刺方法

将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腋窝呈水平暴露,不用止血带。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局部用复合茂康碘消毒两次,消毒范围6~8cm,常规消毒后将留置针在腋静脉下方0.5~1.0cm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9],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少许,软管轻轻送入,然后拔掉针芯,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证实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静脉内,拔出硬芯回血顺畅,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实穿刺成功;若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在肝素锁与留置针接头处可看到回血明显波动,立即拔出,按压5分钟后重新选另一侧腋静脉进行穿刺[10]。

腋静脉护理

采取合适的:患儿微侧卧,与床平面呈30°~45°角,可在肩胛下垫一小枕,利于穿刺外展。由于腋静脉解剖位置,当上肢外展90°时,其静脉基本处于一水平线,但此时腋窝皱褶多,血管暴露不充分,而在110°~145°时,能充分暴露并便于绷紧局部皮肤,>145°时上肢侧过于外展,穿刺时易刺伤血管[11]。采用上肢外展110°~145°,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取得良好效果。

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以避免液体渗漏,留置针眼敷贴需隔天更换1次[12],更换敷贴时需两人合作,注意避免套管针移位,消毒皮肤后待皮肤皮肤完全干燥时贴紧敷贴,并观察肝素帽有无松动,如有松动,立即旋紧。肢置可随意摆放,但应避免穿刺侧侧卧,留置针作为软管不影响腋静脉的流速,要经常视观察,防止头皮针脱落。

正确有效的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发现有回血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忌强行挤压;封管时只将针头斜进入肝素帽内均匀推入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长。

腋静脉留置成功后,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由于腋窝处液体外渗不易被发现,以要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窝下周围皮肤的质地,如有外渗现象发生应及时拔除,外渗明显的可局部给予33%硫酸镁或75%酒精外敷。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18(3):219.

2 刘秀红.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0,20:51.

3 葛媚.腋静脉留置在PICU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2):36.

4 郑燕芳,谢蓉芝,梁雪梅.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35.

5 梁信芳,王龙燕.腋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巧[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6-2147.

6 韦艳姬.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置管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6):1655.

7 朱琴,周辉,徐孝华.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采血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6):1444.

8 胡艳群,李君,赵宏.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婴幼儿救治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6,23(2):94-95.

9 罗晓琴,李艳.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1):133.

10邓陵.新生儿不同穿刺部位使用的优劣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81.

11莫少芳,何彩,钟奇珍.腋静脉留置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09,9(3):112.

12张凤飞,黄淳淳.腋静脉留置针在颅内出血患儿中的应用体会[J].安微医药,2007,11(7):653.

上一篇:带状疱疹误诊为胆囊炎2例分析 下一篇: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