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的豪迈气质

时间:2022-07-31 11:35:53

【前言】辛弃疾词的豪迈气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辛弃疾南归不久,宋金对峙的局面渐趋稳定,投降派长期把持南宋朝政。带着北方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南归的辛弃疾,不与投降派妥协,他的词里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等句子。在《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中写道:“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

摘 要:辛弃疾词表现出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烈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以及慷慨激昂又带着苍凉沉郁的情感,突现了抗金爱国这一时代主题,显示了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更使他积极投身军旅,前人的豪杰气质更让他为之敬佩。这些因素构成了辛词的豪杰气质,辛词的豪杰气质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豪迈的英雄气概;豪迈气质;爱国主义思想熏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39-01

词自产生以来,似乎就掉入了脂粉堆里:专事刻红雕翠,描眉画目。言辞华艳浮靡,香软浓腻。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格调,成为豪放词的先驱。至苏轼以诗入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使词走出了闺情和旅思的樊笼,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词从花间樽前步入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轼之后,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稼轩。辛弃疾词的风格源于苏轼,但又与苏词有所不同,辛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词,把词带入了新的领域,对词的发展可谓是做了巨大贡献。虽继承了苏词的豪迈气质,但辛词展现给我们的确实另一番豪杰气质。辛词的这种气质是与作者的亲身经历离不开的,虽然东坡、稼轩均受儒家思想影响,两者创作都有豪迈倾向,然稼轩从小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少年投身军旅,参加多项战役,出任大吏,军人的那种豪杰气质可谓是根深蒂固。而东坡前期仕途一片光明,只是后期屡遭挫折。两者虽以豪迈见称,然有不同。正是由于这种时代的剧变,使稼轩的词走上了雄奇跌宕,豪迈奔放的道路而具有另一种风格,入词的题材也更加广泛,表现了词人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的高人才华和创作方法、写作技巧,驾御语言方面的独到之处。辛弃疾给后人留下了六百多篇词作,这些词作思想内容深广,艺术表现也丰富多彩。但作为辛词基调的,则是豪放悲壮。这是由于辛弃疾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烈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以及慷慨激昂又带着苍凉沉郁的词风,使得辛弃疾的词透着一股令人敬佩的豪杰气质,被世人普遍誉为英雄词。

一、豪迈的英雄气概

辛弃疾南归不久,宋金对峙的局面渐趋稳定,投降派长期把持南宋朝政。带着北方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南归的辛弃疾,不与投降派妥协,他的词里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等句子。在《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中写道:“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辛弃疾想到北方人民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则愁思难眠。夜半狂歌,悲风惊起,听檐间铁片铮铮作响,宛如千万匹冲锋陷阵的战马疾驰而过,他多想挥戈跃马,杀敌报国。他的词既把我们领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了解作者创作的思想。仿佛又让我们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怀着复国返家园的心情,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豪杰气质更让我们钦佩。这一份赤诚之心,英豪气概,令人震撼。

辛弃疾一生之中,报国之志不减,抗金决心致死不渝。他是北方人民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兵战意识。他在遭劾落职时所写的词依然不忘自己过去的抗金的壮举,时时激励自己的抗敌决心。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读罢这首词,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挑灯看剑,神色威厉严峻的勇猛的武将形象。同时,词中写到阅兵练武的场面,展示抗金部队的军容声威,表现出抗金战士的理想抱负和英雄气概,很好地抒发了词人的豪壮情怀。词的末句:“可怜白发生”,感情份量极重,感慨极为深沉,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苍凉浩叹,同时,也是对南宋投降势力的强烈指责。

二、壮成难酬的慷慨悲歌

辛弃疾经常激励自己要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功名万里”的李广,“隆中卧龙”的诸葛亮,“坐断东南”的孙权,“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等那样,为祖国的统一作出贡献,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南宋小朝廷对主张抗金的辛弃疾不重用,只是利用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处理地方财政治安问题,应付各种事变,使得他的抗金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经常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或抚栏低吟,或仰天长啸,迎风洒泪,悲歌当哭。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是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在建康任通判时作。他自二十二岁南归,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不被采纳,作这首词时已三十岁。词中写到:“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声鸿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里写登临赏心亭时的所见所感。他满怀壮志,却沉抑下僚。他被压制的爱国热情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没有人能够理解:“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篇饱含难言之隐,把抑郁不平之气,蟠屈在二十多句的词中。作者遥望秋天中的远景,无限感慨: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自己满怀报国热情南归,志在恢复中原,却受到朝廷百般猜忌,他感到极其压抑、愤懑。在这首词里充分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报复,以及壮志未酬的抑郁情怀。慷慨悲歌,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辛词的豪杰气质无不存在予其词之中,既给了我们拍手称决的好词,又把我们带回了硝烟四起、战乱纷纷的时代,让我们了解人们疾苦,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作者豪迈的英雄气概,铮铮铁骨的豪杰气质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心情。他的豪放气质可谓是字字铭心、句句刻骨。

上一篇:让教师成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呵护者 下一篇:怎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