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弹性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15 11:53:30

浅谈弹性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弹性管理是相对于制度化管理而言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各种制度、规范,原则性强。而弹性管理策略,不仅不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违背,恰好以它为前提,则强调以文化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础,以理服人为手段,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一,在班级组织建设、班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多措并举、积极调动、民主参与、任人唯贤、唯才是用

青少年学生情感色彩比较浓厚,对班级事务有更多的参与欲望,渴望在班级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班干部选拔任用与班委会组建要充分体现民主原则、集思广益,要把握时机、多元搭配、优化组合,通过任命、选举、轮换、差额竞岗等方式把真正优秀的学生和班级真正需要的学生选拔到班委会中来,为班级管理提供持续发展的人才“常青树”。

在班级组建之初,各方面还没有走上正轨,这时需要挑选一批各方面表现比较好、能力比较强、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或在某方面有较突出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因此,班级成立之初不可能由学生民主选举,可以先由班主任任命,班委会也是一个临时性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以后,再由全班学生进行选举。其间,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发现具有一定管理基础的学生,使全班学生有机会选择能力强、勇于负责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之后,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选举,由班主任指导下组成的班委会主持全班经常性工作。当然,由于能力与机会因素,学生选举的班委会成员长期占据班干部职位,会使其他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为了实现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还必须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对于个别特别有管理能力,有服务意识的学生可以分配到其他岗位任职,或者实行差额轮换,使班级管理建立在相对民主的基础上,增强管理实效。

第二,在学生习惯养成、优秀品格培养上,要品学兼顾、正面引导、文化熏陶、情感激励、行为引领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就是塑造品格,就是解放心灵。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为此,我们一要积极引导、沟通思想。引导学生德行相修,全面发展。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多做正面疏导,帮助他们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予以纠正。要多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沟通,特别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育人的实效。二要倾入真情、文化熏陶。用更多的时间、精力、耐心和真情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实实在在的亲切感,升华为他们不断向善向前的动力。用精美的文化宝藏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开启他们热情的闸门,为他们积蓄人生发展的正能量。三要言传身教、行为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谨言慎行,敏言正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做好,使学生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端其品、正其行。

第三,在后进生转化、心理健康教育上,要多管齐下、平等对待、优先关照、因材施教、点亮心灵

后进生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难点,直接关系到班级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一是优先关怀、心理宽慰。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后进生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用老师温暖的心、不断的呵护融化他们自卑自弃的心理,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引导他们不断地进步。二是平等对待、尊重认可。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认可。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做了同样的好事,取得同样的进步,教师应同等对待多多鼓励,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三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根据后进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让他们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有益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以发挥,对其中的亮点进行弹性评价和发展性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实现自我肯定。对他们提要求要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提出,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获得成功后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扬起不断前进的风帆。

上一篇:连环撞车事故责任划分五例 下一篇: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