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实验的奇妙作用

时间:2022-02-14 10:11:53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实验的奇妙作用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猜想、探究能力,数学实验课中充分利用有关工具(如纸、拼图、作图工具和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某些软件)进行折纸、拼图、作图和实验,引导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猜想,归纳和理论验证,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各种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下面我谈谈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一、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探究交流中去发现规律,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1、如验证勾股定理时,让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动手拼图,使学生体会到把面积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用面积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2、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提出下列问题: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

(1)搭两个正方形需要____根火柴,搭三个正方形需要_____根火柴。

(2)搭10个、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享受到“玩”的乐趣,还在摆火柴的过程中发现了隐藏在图形中的规律。

二、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例如,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场地可组织学生来画。跑道的线宽、道宽的尺寸一般都有规定的标准,当100m、200m、400m、800m等跑步项目终点位置确定时,其起点位置如何确定?相应的每跑道的前伸数怎样确定?标枪、铅球、铁饼场地怎样画?相应的角度怎样确定?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不简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又如,在学了一些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作图工具或测量仪器,如制作丁字尺找圆心、制作勾股计算尺等;或让学生制作一些数学模型,如长方体、正三棱柱(锥)等模型;或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解决“不过河测河宽”、“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教师就可通过实验――折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过A作一折叠使AB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一部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垂心.

四、发现几何问题解决的方法及规律

如在“圆的垂径定理”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当学生明确了圆的概念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具体步骤:

在圆中作图:

(1)任意作一条弦AB;

(2)过圆心作AB的垂线得直径CD且交AB于M,那么CD是垂直于弦的 直径。

(3)展开。

合作探索:

你能发现图中哪些线段相等、哪些弧相等?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出∠DMB=90°,即ABCD;再用直尺度量线段AM,BM长度;用摆放棉线的方法比较AD,AC,以及BD,BC的长短。

发动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大胆的猜想以上线段与线段,弧与弧的关系。于是乎猜想的结论应运而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弧。

五、有助于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解题时因为找不到突破口而困惑,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来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解题途径。

把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AB放在定直线上,按顺时针方向在L上翻滚两次,使它翻滚到A″B′C′的位置,设BC=1,AC= 2 ,求顶点A运动到A″位置时点A径过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三角板动手操作后,学生会发现动点A运动的路线与直线L所围成的面积是由两个扇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合成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读懂了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实验形象直观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是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数学实验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

总之,数学实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创新思考”的教育改革精神。我们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让数学实验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学生在学习的天空自由翱翔!

上一篇:“打磨细节”让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下一篇:小学数学多媒体使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