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时间:2022-02-14 10:10:30

注重朗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个环节,注重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以朗读为线索精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启迪和感染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范读引领,增强课文情感体验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可以通过自己的范读让学生懂得课文的70%。”阅读教学中,运用范读这种形式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将学生一下子把学生引到文本中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更是一种美的熏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范读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美感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语文课上教师的示范朗读是给学生做榜样的。声情并茂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有时还可以代替精讲解疑,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许多情感的表达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能凭反复地导读示范使学生获得语感“破译”。从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范读可放在开始,起穿针引线作用;也可放在结尾,让学生与自读对比,把握准确度;范读可读全篇亦可读片段;另外,还可以穿插运用领读、提问读、引读等多种范读形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正确地示范朗读,才能增加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二、互动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文本是作者心声得以直接或间接吐露的载体。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正是通过“艺术作品”――文本这一中介进行心灵的互动,情感的交融。这一活动的流程是:读者进入文本――文本触发读者展开情w化活动――读者对文本的情智、意趣做出相对应的反直――读者的原认知与文本的意蕴碰撞而产生情绪态度的变化。阅读文本,是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进行最真诚的对话交流,进行着“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

在阅读中,学生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了解、建构出世界丰富多彩的意义,就需要广泛借助他人的视角、头脑、见识和智慧。在教《钱学森》时,几位对钱学森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课前查阅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却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祖国,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的生平经历,以及为祖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图片资料,上课时在班上交流,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知识视野。

三、设境导读,帮助学生深入领悟

所谓设境,就是根据具体的朗读材料设定特定的外部情境,以烘托朗读氛围,激发朗读兴趣,增加朗读效果。教材体系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及多媒体课件,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课文《虎门销烟》一文,描述了销毁鸦片的场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们欢呼”“锣鼓敲起来”“彩旗林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等图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把人们那快乐、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受到图画的感染,自然而然地人情人境。《九寨沟》一文中,让学生读中品味、感悟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朗读前,我也让学生先仔细看图片,学生看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都激动地叫起来,我就问,想不想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去看看呢,学生此时情趣高涨,自然就迫不及待地认真阅读课文。

四、激趣乐读,提升学生朗读品位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进行思考的助推器,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懂得朗读的重要性,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深厚的朗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乐读,从而不断开阔阅读视野,提升朗读品位。

当然,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较为普遍有效且能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表演朗读法”。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应该多进行朗读比赛,因为每个学生,不管基础如何,都有表现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内外文章,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朗读习惯,对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浓。自然而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就提高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总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离不开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朗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一大亮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上一篇:故事情境创设策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 下一篇:慷慨赞赏宽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