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显示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时间:2022-02-14 06:29:34

3D显示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摘要:3D显示技术方兴未艾,但要真正在人民大众中普及还有相当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还有很多路要走,本文讨论了目前各种3D显示技术的优缺点,并探索性的提出了未来3D显示技术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供相关科技人员共同探讨。

关键词:3D技术;发展方向;多通道

一. 3D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

(1)双显示屏头戴式显示技术

这是一种仅供单人使用的高精度3D显示器,其原理是利用两块独立的微型LED显示屏,通过光学系统分别分别显示在人的两只眼睛,从而达到很强的立体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通过加装重力感应及方向感应等更加先进的技术,这种方式可能达到最佳的3D显示效果及很强的沉浸感,但目前情况是一套设备仅供一个人使用,导致使用成本很高,只能停留在小范围内使用。

(2)眼镜式3D显示技术

从目前市场上情况来看,相对比较成熟的大范围3D显示技术,当属眼镜式3D显示技术,也就是让用户佩戴专门的3D眼镜,通过两只眼睛分别观察到有视差的两幅图像来形成3D感觉。

1.色分法:即分色眼镜式,利用不同颜色的光线分别显示左右图像,再配合相应的眼镜进行观看,从而得到3D视觉效果。(2)光分法:即偏光眼镜式,即利用偏光效应,让左右两幅图像以垂直交叉的偏振光显示,配合偏光眼镜进行过滤,从而让两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3)时分法:即高速电子开关式,利用高速切换的左右两幅画面配合开关式眼镜,让人得到3D视觉效果。

(3)裸眼3D显示技术

这是目前3D技术上方兴未艾的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视差障碍法,这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视差障碍或者透镜阵列技术,把特制的视差障碍或者透镜阵列,精确地集成在显示面前后,通过它们的分光使得有视差的图像分别进入左右眼睛,从而形成3D效果。采用视差障碍法的裸眼3D显示技术,在技术上,除硬件工艺复杂外还需要专门的图像处理算法与之相配合,该技术在实用性设计中一个最大的技术难点,就是观看者在水平方向只有若干固定的最佳成像区,在最佳成像区之外便不能正常观看。

2.光屏障式:将条纹宽几十微米的垂直的细条栅,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形成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从而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得到到3D影像。其优点在成本上比较有优势,但屏幕亮度偏低。

3.柱状透镜式:又称为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若干子像素,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柱状透镜技术并不会像光屏障式那样影响屏幕亮度,其显示效果较好。

4.指向光源式:该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

(4)MLD技术:即多层显示技术,通过一定间隔重叠的两块或多块液晶面板,实现在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情况下,让文字及图画呈现3D影像的效果。这种技术的有优点是用户不会产生眩晕、头疼等的副作用,同时对于观看者的观看角度也没有太大的限制。

1.全空间扫描显示法,最成功的就是利用高速显示设备,在整个空间里显示完整的3D影像,这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3D显示。从目前各国试验情况来看,利用镜面反射法等已经实现了在小范围内的电脑模型之类的真正3D显示,但要显示大型场景还不现实,更主要的对观赏者而言,由于不能身处其中,从而不能有效地形成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2.激光全息显示法,就是利用激光干涉原理,利用高速激光扫描,形成真正的三维影像,理论上说这是最理想,最完美的3D显示技术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过于复杂,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还只能进行静态图像的显示,很难实现复杂的动态3D显示。

二. 3D显示技术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1)在一些特殊技术领域,3D显示技术可能向着类似高速旋转反光镜方式或多层MLD技术进行发展,在小范围内实现全信息3D显示,可能用在3D建筑模型、军事场景等领域中。

(2)在民用及娱乐领域,多通道视差障碍法的应用,可能会在不久后进入民用并取得真正的发展。

目前采用三通道及多通道的视差信息,这样才有可能同时满足多人同时精确跟踪的需要,达到最佳效果。多通道视差障碍法的应用,涉及到硬件和信息源两个关键因素,硬件方面,有现成双通道视差障碍法的技术支撑,应当没有多少障碍,可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源的问题,对于数字3D的信息源,这一点也没什么问题,主要是视频记录信息源的问题,由于涉及到记录设备的改造,这可能是普及过程中的最大的障碍。

改进后的头戴式3D显示器也可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头戴式3D显示器不仅显示效果好而且沉浸感强还有着节约空间,节约能源等诸多优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对现有双显示屏头戴式3D显示器进行改进时,首先要做的是需解决多人同时观看的问题,随着液晶显示屏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及生产成本的下降,其主要问题可能就在信息处理及传递上,如果能从这方面着手,采用优化的信号处理器以及无线连接等方式,把大量设备集成使用,就有可能降低成本,可望实现普及。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在显示过程中加入半透明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融合,将有可能产生更加诱人虚拟现实沉浸效果。

总之,目前3D技术仍未成熟,特别是在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可以轻松体验到更加逼真的3D效果。

上一篇:合理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 打造新时期博物馆经济 下一篇: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