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

时间:2022-02-14 05:42:11

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防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溶栓前开始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短阵室速15.8%、频发室早13.1%、室颤5.2%发生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32.7%、24.5%(P<0.05);而心房纤颤、室上速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从而降低AMI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门冬氨酸钾镁;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早期患者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并且部分患者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影响AMI患者的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AMI 87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9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差异。高血钾、高血镁、严重肾功能障碍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不作为入选病例。

1.2 方法:所有病人给予吸氧、止痛、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入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0ml,连续7d。

1.3 观察指标:各类心律失常发生率(短阵室速、频发室早、室颤、心房纤颤、室上速);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临床观察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比较短阵室速、频发室早、室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心房纤颤、室上速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对照组室颤死亡6例(12.2%),治疗组死亡3例(7.9%),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出现的应激状态,使患者血中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儿茶酚胺激活细胞膜β受体,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再激活Na+-K+-ATP酶,促使钠钾交换加快,细胞外的钾转入细胞内,致使细胞外血钾浓度下降;同时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胰岛素分泌增高,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引起低血钾症。低血钾使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加,引起异位节律,更易产生心律失常。在AMI患者中,随着低血钾的发生,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有相应增加趋势。AMI时由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血中脂肪酸增加,而它可以与Mg2+结合,使血清及细胞内发生低镁状态。低镁时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高,通过折返及触发活动引起心律失常。而且缺镁时内源性抗氧化剂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从而加重细胞损伤和再灌注损伤。

门冬氨酸钾镁合剂对心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作为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分离较慢,可作为载体使用K+、Mg2+易于进入细胞内,改善细胞内的低钾、低镁,以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稳定细胞膜电位,对心肌起保护作用。镁与钾是紧密相伴的两种离子,镁可以激活Na+-K+-ATP酶,促进钾离子内流,阻止钾离子外溢,保持细胞内钾离子的增高,稳定静息电位。镁和钙是一对天然拮抗剂,镁可以阻止钙通过慢通道进入细胞内。由于镁对心肌细胞的钙和钾跨膜离子流的互接作用,抑制了后除极的振荡电位,这可能是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机制。

本观察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合剂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病人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 725,

[2]A firman EM[J].Am Heart J,1996,132:487~494.

[3]朱俏萍,赖世忠,刘伊丽等.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脏触发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25:3751.

上一篇: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 下一篇:性传播疾病中的支原体和其它病原体合并感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