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时间:2022-02-14 09:06:28

推拿手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推拿联合药物对早期2型糖尿病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腰围、体重指数(BMI)、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6.16±0.56)mmol/L]、腰围[(91.43±8.01)cm]、BMI[(25.53±1.23)kg/m2]、2 h PG[(8.26±1.97)mmol/L]、HbA1c[(6.05±0.89)%]、TG[(2.52±0.78)mmol/L]、TC[(5.32±0.71) mmol/L]、FINS[(14.59±3.67)mIU/L]、HOMA-IR(4.83±2.03)与治疗前比较数值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推拿;手法;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15-0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占其发病的主体90%[1],是继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患。目前DM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糖药是当今DM治疗领域的主流治疗手段,但多为长期及终生用药为主。最新研究发现,中医推拿能显著加快机体脂肪组织代谢,对肥胖型DM体重、症状能起到显著的改善,并能增加胰岛细胞活性,防止并发症出现[3]。在临床中,本课题组采用推拿治疗早期T2DM取得很好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就诊患者,收集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1月,符合纳入条件病例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30~65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60例和治疗组(药物+推拿手法组)60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符合2011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1999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年龄30~65岁,性别不限;每年进行健康体检,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年龄大于65岁,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或体质弱不适合推拿疗法治疗者。

1.3 方法

治疗方法:各组患者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糖尿病健康教育。

1.3.1 对照组 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85 g,1次/d,或加用拜唐平25~50 mg,3次/d。按降糖方案规则口服。

1.3.2 治疗组 推拿手法+口服上述药物治疗。从背部、四肢和腹部三方面进行推拿手法治疗。背部:背部推拿主要选择膀胱经(后正中线左右各旁开1.5寸)、阿是穴、胰俞、肺俞、肾俞、脾俞、胃俞等部位。主要手法:主要选择散法、滚法、点按、指揉法、推按法等。四肢部:上肢主选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以臂臑、曲池、肘髎、内关、外关、列缺、合谷等为主。下肢主选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腧穴以风市、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悬钟等为主。主要手法:四肢部的推拿可以选择抖法、拿法、揉法、推法等手法。腹部:腹部推拿以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为主,腧穴可选中脘、天枢、神阙、关元等。主要手法:腹部推拿手法选择拿揉法、摩法、颤法。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每次餐后施术(餐后1 h)。背部、四肢和腹部各操作15 min,每日1次,每次约45 min,连续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测量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比较主要临床症状。

1.5 疗效观察时间

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进行治疗前1 d三餐前FPG、2 h PG、晚上22:00点FPG监测,检测体重指数BMI、HbA1c、TG、TC、FINS水平、HOMA-IR、24 h尿糖定量(urine sugar quantitative)等;对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三餐前空腹、餐后2 h 血糖(2 h PG)、晚上22:00点快速血糖监测。治疗后4周BMI、FPG、2hPG、HbA1c、TG、TC、FINS水平、HOMA-IR、24 h尿糖定量(urine sugar quantitative)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订的消渴病的疗效判定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见表2。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资料双向无序用χ2检验,不满足方差分析时用非参数检验,单向有序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血糖比较

治疗后两组体重、BMI、腰围、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FINS、HOMA-IR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FINS、HOMA-I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2.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

3讨论

推拿手法治疗早期T2DM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简单、有效并极易为人接受的方法。既往中医认为“消渴”主要以阴虚燥热为病机,以肺、胃、肾三者为关键病变脏腑,久则阴伤气耗、络脉瘀阻、阴阳俱虚,以致变证百出[5]。如今大部分T2DM患者早期体型都偏胖,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致脾胃痰湿阻滞、气机壅滞,反而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因此,如今早期T2DM的病机核心应该是痰湿壅滞、气机不畅为主[1],早期治当除满消中、调畅气机为先。对于DM患者而言,最新研究表明,中医推拿手法主要适用于T2DM,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应[6-8]。

通过上述前期研究的提示,本课题组采用推拿+药物干预早期T2DM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体重、BMI、腰围、血糖、血脂、FINS、HOMA-IR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提示推拿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能较好地减少腹腔脂肪含量,增加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减轻体重,改善腹型肥胖,说明推拿可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

目前推拿治疗T2DM的机制仍存在未知数,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调节脂类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9-10],具体作用信号通路、起作用的细胞因子不清楚[11]。众所周知,推拿具有通经活络、加速机体气化,通过刺激经络腧穴传达作用信息,相当于现代医学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层面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糖脂类物质的代谢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正好与本课题组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推拿治疗早期T2DM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具有明显加速血脂、血糖的生物利用度,为临床常见糖脂类内分泌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疗法,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柏林,朴春丽,陈曦,等.推拿配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3):206-209.

[2] 薛菲,陈晓雯.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32(2):117-119.

[3] 周昭.推拿治疗糖尿病72例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6):48-49.

[4] 南证,高彦彬,钱秋海.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163.

[5] 徐晗,王宜欣.推拿治疗原发性糖尿病12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4):10-12.

[6] 张智勇,李振华.推拿治疗2型糖尿病3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1):53-54.

[7] 于兆华,陈福香,于尉杰,等.推拿整脊干预2型糖尿病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5):395-398.

[8] 张世勤.推拿配合药物治2型糖尿病24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3):177-178.

[9] 宋柏林,朴春丽,于淼.从改善脂肪组织炎症方面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1084-1085.

[10] 乔海平.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12):956-960.

[11] 臧贵明,王洪瑛.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及抵抗情况调查及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342-344.

(收稿日期:2013-02-19 本文编辑:冯 婕)

上一篇: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 下一篇:强化药事管理 合理降低医院药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