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2-13 02:45:09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语文乐学课堂,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正确的引导,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 ; 合作学习 ;有效开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样,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合作。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主人公意识,减轻心理压力,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声有色。

然而随着合作学习被频繁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预期的那样好:有的小组讨论热烈,有的小组却沉默寡言;有的小组全员动口,有的小组却是个人唱“独角戏”;有的小组在围着问题讨论,有的小组谈论的却是题外话。有时问题提出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反应敏捷快速, 问题的回答准确而有深度; 有时抛出话题后却是“死水微澜”, 学生反应迟钝缓慢,交流后的答案正确率低而且比较肤浅。像这种花费了大量时 间来讨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见到的。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本人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1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重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所选择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内容太难,容易使弱势群体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合作交流。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容易使学生轻视合作交流,降低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要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进行选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重组和运用,使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合作学习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针对这一点,我向大家推荐几种以下的学习方法。

2.1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一般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讨论之后进行总结,再由各个小组代表来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

2.2开展竞争,互助合作。有竞争,才有活力。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可以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如:教学《风筝》,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看谁的感想最深刻?看哪一小组的感想最多?这样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又能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3小组交流,汇报成果。小组交流,教师可以事先让每个成员准备一些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部的意见交流,经过归纳整理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全班同学一起共享。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要了解月球的知识。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再在课堂上小组成员交流介绍,最后经过整理归纳,向全班同学进行成果汇报。

2.4安排角色,各负其责。 合作学习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小组内部都应该承担一个角色;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负责组内成员的讨论,分配组员的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内部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记录员负责记录全组成员积极讨论的结果;代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组内成员应定期变换角色。一般来说,在一个学期内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不变,因为经常更换会影响小组成员的稳定性,但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重新组合,原则上采用平移的方法,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的稳定性。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漫游语文世界》时,要求学生说说收集资料有哪些方法?先由组长安排小组内成员各说一种,由记录员负责记录,报告员进行汇报,比一比哪一组的建议又多又好。经过交流,可以为其他小组提供参考,这样做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又能培养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参与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对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同学可能成为“看客”;能说会道的同学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同学性格较为文静,面对新的问题刺激,外部反应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因此,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选择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变换角色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合作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呢?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不少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之所以不参与或被动参与,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自信心,老是怕自己答错,惹其他同学笑话。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踊跃思维,对答错的同学切忌讽刺挖苦,应以委婉的语气有时甚至是赞赏的语调,加以评判。这样让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学习,积极参与。另外,积极创造参与条件。给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的机会,给学困生营造拥有成功的氛围,从而增强参与的信心,提高合作的积极性。这样,在饱满的情绪下广泛地参与,互动交往,学习效果才会最佳。而且当学生个体能够为实现共同的集体目标而作为集体之一努力学习时,不仅集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而且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及课堂交往需要也将得到较充分的满足。

4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我们也发现,有些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有的教师为了确保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的完成,合作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小组成员不能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草草收场。因此,我认为教师不要吝啬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交流时间充足了,才能使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我在教学《匆匆》一课时,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充分。首先,让学生精读课文体会优美语句,感受“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优美的语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加深理解“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作者用这些优美句子写出燕子还会再来,杨柳还会再青,桃花还会再开,描绘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5适当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

学生自控能力不高,因此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过早完成任务而影响他人的情况,这时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采用委婉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制止。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各有所得,使整个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分角色朗读这一活动中,教师可适当要求组长在分配角色时,让能力较差的来演配角,或读旁白。能力较强的演主角。个性的差异也要考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如: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形成一种互补,并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赏识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由于每个小组之间是一致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的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既要依据学生共同兴趣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合理搭配和调控,这是小组合作高效还是低效的关键。

6合理评价每个学生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 量,能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尽管学生之间有 差异,但在最初学习的瞬间,都有一种“被老师肯定”的愿望。教师应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适当肯定,注意鼓励性。学生没回答完问题, 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 对有创见性者更应该大力鼓励;对回答片面乃至错误者,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都给予肯定。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意和鼓励性评价,就会逐渐消除发言的胆怯心理,树立参与学习活动的信心。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也不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打破学习的封闭性、 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数学情境生活化 别有一番滋味 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