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基因经济时代

时间:2022-02-12 09:37:39

迎接基因经济时代

中游服务市场是基因产业链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伴

随人类对基因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再过15年,就不叫生物经济时代,而应该叫基因经济时代了。”一位国家有关部门分管生物产业负责人说。

无论各界对“精准医学”的概念有着怎样的理解,一个共识是:基因组学的发展是其基础。

纵观生物科学发展过程,尤其是1990年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的发展历程,俨然已经形成一个由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和临床应用三个环节组成的基因产业链条。

有望迎来免费时代

高通量测序技术,又称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一次完成数十万到数百万条DNA分子的序列测定,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期的一代传统测序技术进行了革命性创新,被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评为“决定未来经济12大颠覆技术”之一。

“基因空间”创始人、基因产业观察者罗奇斌博士表示,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对基因产业带来两大深远影响:一是测序成本急剧降低,在过去的15年里,基因测序费用的下降是摩尔定律的1000倍,从每个人类基因组1亿美元,降到仅需1000美元,不久的将来甚至有望迎来“免费时代”;二是测序速度大幅提升,平均每日可完成的碱基对数量也逐年呈指数倍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BCC Research分析显示,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预计2018年可达到117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将保持21.2%的年复合增长率。

中国基因测序产业的商业应用开始于2011年。时至今日,基因测序产业应用已覆盖肿瘤检测、遗传病筛查、药物和生物标志物发现、分子流行病学、农业等多个领域。

基因测序市场的逐步成熟使得产业内部分工日渐明晰。从产业链条看,上游是设备仪器和耗材供应企业,中游是测序服务提供商、生物信息分析处理企业,下游是面向科研机构、医院、临床检测中心、药企等各类终端用户的专业服务。

中游的红海与蓝海

中游服务市场是基因产业链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美国基因测序公司Illumina预估,基因测序服务市场容量有200亿美元。其中,肿瘤学120亿美元,复杂病症、农业基因等生命科学50亿美元,孕妇和新生儿检测等生育和基因健康20亿美元。

“我国基因测序服务与全球发展基本同步,目前上千家基因测序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中游,百花争艳,竞争激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说。

科研院所是其主要服务客户,由于科研服务市场空间有限,越来越多测序公司开始瞄准生育健康、重大疾病、制药等临床应用细分领域,拓展市场蛋糕。

如何将基因测序的原始数据转化成有用信息,辅助医生出具科学的诊断报告?专家表示,生物信息分析处理工作至关重要,这就催生了产业中游的另一大市场主体――专注数据存储、分析、解读服务的企业。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陈润生说,当前获取基因、蛋白、代谢等各种组学数据的技术日渐成熟,下一步的关键是生物信息学的解读,即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健康人与病人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建立这些差异与已知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诊断,发现药物设计分子靶标。

中游生物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涉足企业不多,诸多短板待补。例如,缺乏通晓生物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复合型人才,缺少能精准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出具临床诊断报告的遗传分析师等。

经过多年努力,针对精准医学面临的存储、计算、解读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了24小时之内就能生成临床分析报告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晶云”。

“测序后,数据分析和解读最难,解读得好不好、是否准确取决于数据库好不好,所以必须要跟临床数据、遗传数据紧密结合起来。”“晶云”项目负责人赵屹研究员说。

赵屹介绍,在精准医学中,医生既是出口,也是入口,中间加上基因检测和数据分析、解读,就形成了一个闭环。目前测序在临床应用上的发展相对成熟,但是生物信息分析及解读的发展亟待加速,针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更是亟待加速。

临床需求持续释放

基因测序是一次技术革命,其临床应用领域非常广阔,主要包括无创产前筛查、胚胎植入前检测、肿瘤个性化用药指导、遗传性疾病风险预测、新药研发等。目前,无创产前筛查领域应用最为成熟,是一片未被充分开发的蓝海。

2012年1月,华大基因及下属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与天津市卫计委展开全面合作,在天津市区及周边15个区县开展无创产前筛查。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累计检测5万多例,检出各类染色体异常近500例;按每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平均会为社会带来45万元额外经济支出计算,无创产前筛查相当于为社会挽救潜在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2016年3月,在天津市,将无创产前筛查作为出生缺陷预防措施之一的孕妇人群覆盖率已超30%,初筛人群比例逐年增高,被称为“天津模式”。 基因测序是一种技术革命。图为研究人员在华大基因样品制备实验室内工作。

除优生优育和生殖领域之外,肿瘤、心血管等发病机理复杂的大病种也为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统计显示,我国是世界癌症死亡数最高的国家,2015年新增患者400多万。专家认为,肿瘤病人数量众多且持续高发,为基因测序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临床亟需基于基因测序的肿瘤风险预测、个体化用药指导、耐药监测、复发监测和靶向诊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说,与传统病理分型不同,将肿瘤、心血管等复杂疾病按基因“分型”的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可,根据患者基因特征所开展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临床治疗的主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说,肺癌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最显著的优势就是精准,借助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找到肺癌特有的靶点,进而对癌细胞实施精准打击。个体化治疗可避免患者通过“以身试药”的方式选择有效方案,节省治疗花费,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能明显提高。

作为投资人,杨云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我国新增肺癌人数100万人,假如用二代测序取代传统的单基因、单位点检测,那么以一次检测4000元计算,单是初次个体化用药指导的市场容量就有400亿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耐药和复发监测等。

专家预测,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商业化的逐渐成熟,如果基因突变患者都能按照规范进行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及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对体外受... 下一篇:发现血压升高40年,血压控制不佳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