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角度谈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

时间:2022-02-12 02:34:03

基于产业链角度谈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板栗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好,但是板栗产业存在加工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偏低等问题。为了转变板栗生产方式,促使板栗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文章从栗农和板栗加工企业角度分析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而针对板栗产业的薄弱环节,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促进板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板栗;发展;产业链

一、板栗简介

(一)板栗的经济价值

板栗果树全身都是宝,栗果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栗木致密而坚硬,耐湿又抗腐,是建筑、造船和制作家具的良好木材,多用来加工高档家具;板栗枝可以用来开发纤维板和拼木地板,废弃的栗树枝可以加工制成菌棒,放在栗树下培养栗蘑等食用菌。栗树叶虽然不能作为牛羊等食草家禽的饲料,但有研究表明鹿可以很好地消化栗树叶,采用栗树叶喂养鹿能够提高鹿产品综合效益30%左右。栗苞和栗壳富含天然棕色素、单宁、纤维素、木质素、氮、磷、钙等成分,可用来加工提取栲胶和天然色素或者加工成栗苞炭、栗壳固型炭。栗树叶可作牲畜的饲料等。板栗花香清谈宜人,可以提炼高级香精,是生产灭蚊产品最理想的原料之一,它的编织物造型丰富且具驱蚊的功效。

(二)板栗产业发展的现状

1、我国板栗生产规模分析

我国板栗以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闻名于世,主要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华北、西北以及长江流域,主产省份是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湖北。

由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02-2007年全国板栗产量的年增长率均超过10%,2008年全国板栗种植面积达13万公顷,世界板栗种植面积的为36.7万公顷,我国板栗种植面积占世界板栗总种植面积的35%;全国板栗总产量达92.5万吨,世界板栗产量为126万吨。我国板栗产量为世界板栗总产量的73%,不论从板栗总产量还是板栗种植面积而言,我国显然是世界上的板栗生产大国。

2、板栗国内、外市场分析

第一,板栗国内市场分析。国内市场的板栗需求量用国内板栗生产总额与板栗进口量之和减去板栗出口量的值来模拟。由表1数据可知,国内板栗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达12.6%。第二,板栗国外市场分析。2002年取消板栗出口配额管理后,我国板栗出口数量逐年增加,尤其在欧州板栗和日本板栗遭受栗疫病和墨水病的毁灭性打击下,我国板栗凭借独特的风味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板栗出口国,主要出口日本、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我国板栗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大于0,但有明显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板栗一直属于净出口,但竞争力却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国板栗出口数量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板栗的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2.5%,板栗产量增长速度是板栗出口量增长速度的4.6倍。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市场的板栗需求增长速度与我国板栗产量增加的幅度不相适应,国际板栗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二、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栗农生产角度

1、板栗生产方式分散

目前板栗生产经营方式多以栗农为主体,家庭为单位种植栗树,板栗集约型生产规模小;栗树往往种植在片麻岩山区的坡地上或浅山丘陵区里,土壤瘠薄且严重缺乏水利设施,旱作板栗基本上是靠天收成,这是影响板栗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栗农散户往往缺乏对栽培管理的重视,生产物质性投入和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差,栗树长期处于实生繁殖和放任生长状态。

2、板栗品种结构失衡

板栗分为早、中、晚熟三种板栗,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纷纷舍弃本地区优良的中、晚熟品种,盲目加大早熟品种的种植比重,目前的早熟品种产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致使早熟栗果在中秋节前集中上市,栗果供应量严重超过的市场购买力。中熟和晚熟产品的比例小致使中秋节后的鲜板栗的供应量很少,鲜板栗的供应链不连续。

3、储存、保鲜技术落后

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很强,极易失水风干;栗果成熟期大多是8月底9月初,此时气温很高,栗果极易衰老染病而霉烂。采收时期板栗果实外壳常常附着了大量虫卵,诸如象鼻虫等害虫的虫卵会在贮藏时期孵化成虫蛀伤栗果。此外栗果储藏时间过长还会出现发芽甚至石灰样现象,造成栗果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失。据统计每年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采后板栗损失达到总量的10%以上。

(二)加工企业角度

1、板栗产品结构单一,产品转化率低

板栗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生产规模很小,总体经济实力不强,集生产、销售运输、贮藏加工为一体、辐射带动性强的板栗生产龙头企业很少。板栗加工品种比较单一,简单的初级加工品占绝大部分,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板栗加工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为糖水罐头和糖炒板栗等传统产品。板栗产品转换率平均在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90%-95%。

2、加工企业低价竞争激烈

正因为加工板栗的品种单一,且加工时间相对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各加工企业间的产品可替代性很强。致使板栗加工企业在面对有限的市场和销售渠道时,不得不采取价格竞争,产生了诸如竞相压价和掺假售假等不规范行为。有的板栗加工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将在销售阶段遭受的损失通过压低生果价格来弥补,在采收季节提出严格的收购标准,忽收忽停,最终低价收购,损害栗农利益,使得板栗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严重失衡,影响板栗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基于板栗产业链的分析

为了转变重复性低附加值的加工方式,延伸板栗产业链,提高板栗产品加工的附加值。保障板栗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下面从产业链的角度对板栗产业运行状态进行模拟(见图1)。

板栗产业链是板栗从种植、采摘、剥壳、贮藏、收购、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直至销售的全过程的总称。总体分为集约化生产、龙头企业生产集团和板栗销售市场三大环节。

四、促进板栗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科学经营板栗主副业

以市场为导向,参考加工企业产品的栗果要求调整种植的板栗品种结构,重点选育果肉壳层细胞单宁含量少以及果肉硬度低、渗糖速度较快的品种,积极推进栗果品种商业化;适当增加晚熟大果形耐贮藏品种和加工品种的比重,保持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保障满足板栗市场的需求,实现板栗市场的全年供应;严格按照成熟期分批采收、薄摊脱壳、熏蒸灭虫、清洗、消毒、果面涂蜡上光、分级包装等一系列的采后商品化操作,增加板栗产品附加值。利用栗叶、栗树枝等资源开展蚕、栗蘑等养殖业,利用加工企业返回板栗壳制作栗壳固型炭,利用间歇作业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栗林资源开展采摘观光旅游业。

(二)建立栗农合作协会

板栗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供应和销售三环脱节。重点表现在栗农不清楚加工企业需要板栗品种;板栗收购时期加工企业压低收购价格,挤压栗农利润空间;栗农无法从销售方直接、快速地获得第一手的热门销售品种信息。生产、供应和销售三方信息流的断节可以通过建立栗农合作协会等类似组织化解。栗农合作协会将社会上的栗农、板栗经纪人、小商、小贩吸收进来,以联盟的方式统一组织与加工企业等收购方进行谈判,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栗农的联接机制,保障栗农的谈判地位,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处于产业链弱势地位的栗农的利益。

(三)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加快建立集生产经营、销售运输、贮藏加工为一体的板栗生产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板栗产品开发向精深化加工方向发展。实现板栗加工技术、设计、包装上不断的创新,开发栗羊羹、板栗糖、板栗酱等新型产品。加强引进国际先进的板栗保鲜贮藏、保鲜技术,最大程度地保留板栗其固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的方式,与栗农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保障原料供应,降低生产风险。以市场为导向,及时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制定生产计划,做到以销定产。

(四)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积极拓宽西欧、北美和南亚等国际市场,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将专业的商业网站和广交会、世博会等国际性场所作为销售窗口,提高板栗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开拓国内市场,在生产基地兴建短运距市场,在交通通道建立跨产区市场,在交通便利的国道、省道及铁路沿线建立大型板栗专业批发市场。全方位多形式地拓宽流通渠道,扩大销售能力,进而形成幅射全国的销售网络。

参考文献:

1、曹均,陈俊等.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6).

2、刘力,张艳华.中国板栗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5(10).

3、赵昌娜.发展板栗加工业,促进天津优势产业开发[J].农机市场,2006(11).

4、蔡荣,虢佳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果菜,2006(1).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上一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几个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