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水利工程维护成本管理

时间:2022-02-12 08:07:20

浅谈黄河水利工程维护成本管理

摘要:维修养护资金是防洪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其数额大,专项性强,管理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如何管好、用好、发挥好维修养护资金,降低维修养护成本,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巩固改革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维修养护成本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存在问题,并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河 水利工程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2006年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水管单位、维修养护单位、其它企业的人、财、物的彻底分离,调整和规范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关系,理顺了工程管理体制。也使防洪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有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对于提高黄河防洪工程抗洪强度,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维修养护资金数额大,专项性强,管理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水管体制改革后国家投入黄河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的资金增加了十几倍,为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巩固改革的成果,加强工程维修养护成本核算研究十分迫切。

1 成本管理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即所谓“一中心两重点”的思想,这是我们企业应当长期贯彻执行的指导思想。利润=收入-费用,在维修养护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增加利润,显然只能在“费用”上下工夫,要尽可能地减少费用才能使利润最大化。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开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维修养护企业是水管体制改革时从原水管单位分离出来,虽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但其不同地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具有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等特点,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维修养护企业人员也都是从原水管单位分离出来的,在管理体制、管理意识、管理手段等方面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自身实力也较弱,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没有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维修养护企业机械设备较少,同时由于黄河防洪工程维修养护战线长、养护分散的特点,不适合大型机械施工,大部分任务要通过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完成,造成养护成本较高;

第三,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由于人员是在原水管单位分离出来的人员,整体上人员文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承担一些复杂工程的条件;

第四,正是存在着机械设备少、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一些维修养护工程无法靠企业自身来完成,仍有大量的工程外包给其他企业和个体,造成成本控制较难。

2 维修养护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进行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对维修养护专项工程,每个项目都要按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编制成本开支计划,进行独立核算。对日常维修养护工程,要每月下达任务通知书,明确工程量、质量标准,月底进行考核,依据考核分数进行核算。

其次实现成本控制。维修养护项目人工费是成本核算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25%~40%左右。作为维修养护企业,维修养护项目具有重复性特点,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加强维修养护绩效考核,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保证人工费不突破。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25%~35%,要严格制定材料的采购及入库与领用制度。采购必须按计划,对材料用量、材料价格要严格控制。严格材料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在维修养护过程中,严格实行限额领料。维修养护结束后,要基本做到 “活干料净”。

维修养护机械是提高维修养护工作效率,加快进度,促进维修养护工程项目按期完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机械进行合理的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成为降低维修养护项目成本的关键。应编制机械使用计划,根据维修养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自有机械应定期加强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合理调度,力求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同时可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对主要机械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租赁设备应充分利用,减少停滞,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

3 加强维修养护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维修养护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应着重解决好施工管理人员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思维问题。必须建立这样一个思想,就是以市场价格为标准,确立项目成本、项目效益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去降低成本、去创效益。其次,通过学习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流程: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一流程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把成本管理理论付之于工作实际。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核算,成本核算要分阶段进行,通过与形象进度、实际成本联系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调整,分清责任。

3.2 明确岗位,加强责任,强化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全员、全过程的活动,要在维修养护的全过程按照规范明确责任人,使每位管理人员都必须从大局出发,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并将维修养护现场工、料、机、管发生的实际费用同目标定额相比较,分析核算工作成本,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维修养护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3.3 注重实效,加强成本要素管理

成本管理要求会计工作向管理型发展、变会计事后核算为事前计划预测,并将事前与事后结合起来,围绕“测算”和“控制”两个侧面展开工作。

3.3.1 预算成本的编制。应建立以市场形成价为主的价格机制,实行量价分离,参照以往同类项目的经验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如下:(1)认真审查设计图纸,按设计图纸参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2)认真调查,实地测算材料价格,特别是主材价格一定要货比多家,定出切合实际的材料价格;(3)按企业自身人员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能力、资金、经验等制定出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定额。

3.3.2 人工费的控制。维修养护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施工企业,人工费占用比例较高,要打破“大锅钣”,养护职工要承担大部分的维修养护工作,建立“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拉开维修养护人员收入差距。

3.3.3 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因此,一定要下工夫把好材料的采购、保管、发料、耗用、清仓盘点关,从各个关口控制费用的支出。

3.3.4 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械设备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要制定严格的机械管理制度和措施,实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对责任心不强、人为造成的损坏、要进行赔偿并调离工作岗位,尽量做到合理组织实施,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虽然维修养护企业配置了一定的机械设备,但总体上机械设备少、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改变一张镰、一把锨进行工程养护的落后状况,养护公司利用资产折旧、企业利润等积累资金,经市局批准,可以有计划的更新或添置急用的养护设备、器具,并以提取折旧方式逐步纳入养护成本。维修养护设备购置使用资金不能影响正常维修养护业务的开展。

3.3.5 加强维修养护工作的计划性。由于维修养护的季节性特点,春冬季节养护量少,夏秋季节养护量大,要特别注意增强维修养护计划性。每年初都对维修养护工作制定详细的打算,明确各阶段的维修养护目标,尽可能的将维修养护任务的调配均匀。如草皮养护是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都集中在夏秋季节修剪,人员必然紧张。春天就着手进行药物清除、人工拔草等措施,减少了夏秋季节的工作量。

3.4 理顺成本与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

工程质量一次通过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保证。一旦返工,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在施工中我们要严格把关,消除质量通病和隐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工程质量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关键项目工序之间要有交接检查记录,班组要严格自检程序,记录齐全,资料及时、准确、真实,工程质量环环相扣,并制定质量奖惩办法,从而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

上一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下一篇:浅谈巩义农村社区和住宅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