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02-11 11:02:19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新课标首次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或词典是不够的。”而要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体会它们的情味非靠语感不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诵读是一种利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音来表现的阅读活动,它通过眼、口、脑将静止的文字转化为声音,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训练自身的语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知文章。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诵读,仔细地探究隐藏在这些句段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且最终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文章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自己的语感。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

通过大屏幕播放那漂浮在庐山上虚幻缥缈、恍如人间仙境的云雾,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这样,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感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种情感基调中,让学生再诵读文章,采用或激昂,或舒缓,或惊讶的语调,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到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

二、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培养他们语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就必须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出语感。例如,欣赏《月光曲》一文,在理解贝多芬创作乐曲的那一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以一种平静、祥和、缓慢的节奏来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展开想象和联想:夜空中,一轮明月悬挂高空,月光如水一样倾泻在大地上,音乐家的手指在钢琴上缓缓起舞,琴音也如月光般倾泻而出,如梦如幻,好像在向人们倾诉这世界上的真诚与善良、理想和希望……在想象和联想完毕后,再让学生进行诵读,他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意境之美,领会乐曲的跌宕变化,由此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从探究中培养语感

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常常巧妙地运用一些词句表露了自己的心声。这些词句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这些词句,仔细分析、比较、体会,就会理解作者的用意,从而增强语感。例如,《二泉映月》中有这样一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沉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倾吐”一词,作者运用得相当巧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炳是用自己的心在演奏,是用琴声表达心声,表现自己对于音乐、家乡和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向往。同样,课文结尾写道:“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痛苦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文中的四个“爱”字是整个文章的主旨,也是阿炳自身情感的升华。正因为心中有这样的情感,阿炳才能够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优美的曲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这些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的重点语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文章,才能够从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语感。

四、从标点中培养语感

标点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大,它不仅是一种表示语气的顿、 舒缓、疑问、结束等,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意义。如《悲壮的一幕》一文中科马洛夫最后的一句话:“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让我从千万里的高空飞向大地,在光与火的歌声里获得重生。同胞们,请与我一起喊一声吧——人民万岁!科学万岁!”在这个激昂悲壮的语句中,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文字,而忽视了标点符号,那么对这句话的了解只是完成了一半;如果我们仅仅知道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的省略,而不去研究它到底省略了什么,那么,就意味着教师的讲解没有彻底,学生的学习还不完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这个省略号中挖掘出科马洛夫的告别是多么的伟大,他没有向自己的亲人告别,只是怀着一种崇高的情感向祖国告别,表现了自己愿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生命的决心。

五、在运用中培养语感

优秀的文章大都来自于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反映。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让他们进行体验。如《月光曲》中的“幽静”一词,单从字典中查出它是“幽雅安静”的意思,是不能产生语感的。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幽静的地方,如人烟稀少的山林、无人的小路、月光下的小河边等,就会感受到幽静的情味。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阅读训练的整个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入境入情地感悟语言的规律和意蕴。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开启学生课堂之门的金色钥匙 下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