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思考

时间:2022-02-11 12:23:21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思考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意义、运行模式,分析了采用体育教学部的的困难,以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困难发展对策

完成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保证和有效手段。高校体育教学应采用俱乐部制,即在同一课堂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身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每周课能允许更换项目,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述

CLUB一词源于欧美,亦称总会,为社会团体和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笔者所讲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是指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达到学体育知识、技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参与竞技并进的目的。由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而是当今高校一种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2.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意义

实施俱乐部模式的具体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主修专业都是不同的,依据各体育教师的专长分配其到相应的俱乐部教学,可以使其专业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

俱乐部设置的原则是使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一种适应自己需要的运动项目,并加以定向提高。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可以使学生持久保持运动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形成相伴学生一生的运动兴趣。

2.3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各个运动项目的拔尖人才。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促使拔尖人才成长的加速站。体育拔尖人才可以成为校级运动队的骨干,为学校争得荣誉,并推动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2.4有利于院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各院校体育资源的配置都具有极大的盲目性,既不考虑某些体育设施的使用者,更不清楚使用频度和饱和度,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部分设施使用紧张而另一部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在俱乐部制下,体育资源是依俱乐部需求配置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体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

3.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模式

3.1建立科学的选课机制

建立俱乐部课程选课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选课是保证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了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满足自己的志愿,一是要编制《体育俱乐部课程选课指南》;二是要在选课前进行教学调研,让每个学生都填写志愿,然后体育部根据学生的志愿,统筹规划;三是要实行计算机选课管理,使学生根据体育俱乐部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校园网上自主选择俱乐部课程。

3.2形成严格的管理机制。

要使体育教学俱乐部有序、高效而不流于形式,严格而责任分明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结构,把体育教师按照特长分组(教学与辅导组等)。

3.2.1职能组(教学与辅导、活动管理与竞赛、运动训练)。由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师组成,负责俱乐部的教学、训练、竞赛等业务工作。

3.2.2功能俱乐部(技能发展俱乐部、健身娱乐部)。各功能俱乐部设主任和秘书各一名,教师担任主任,学生担任秘书;各功能俱乐部下设各项目俱乐分部,会员由学生组成,并设负责人一名。

3.3导入客观公证的评价机制。

3.3.1实施多元评价是俱乐部教学的又一特征。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课程目标上,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学生营造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方法,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3.3.2在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放式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组合。

3.3.3在教学组织上,以开放教学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和组织形式,打破原有的年级、班级界限。

3.3.4在教学管理上,采用开放式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学生上下课实行打卡制。

3.3.5在考核与评价标准上,突出“重过程、淡结果,重能力、淡选拔,重参与、淡甄别”的考核与评价标准。

4.采用体育教学俱乐部制的困难

4.1管理难度大。

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自由度,但同时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学生的体育意识还不强,锻炼的自觉性有待提高,兴趣不平衡。教学管理水平暂时跟不上新模式的要求,制定的管理措施也在探讨之中。

4.2师资缺乏。

一些运动项目,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选课的学生特别多,但具有这些项目专长的教师却很少,影响到教学质量。

4.3场地不足。

对于一些热门项目,如网球、轮滑等,由于场地限制,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选择。

5.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发展的对策

5.1健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开办单位应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必须“抓领导,领导抓”,与各部门协调好关系。

5.2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提高师资力量。

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开展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对项目设置加以积极引导,统筹安排,引进部分新、特项目,以促进输送渠道畅通和群众体育的普及。

5.3适当增加投资,扩充资金来源。

大多数高校体育俱乐部都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俱乐部应实行有限的有偿服务,做好面向社会开拓市场的工作。

6.结语

教育部2002年第13号文件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四个方面直接阐述高校体育应“以人为本”,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总结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强调大学公体体育教学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这个中心,围绕时尚体育展开大学公体课程改革,不断完善高校、社区、家庭的联动机制,为大学生营造体育活动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出台《意见》―完善保障监督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6-12-25.

[2]周卫东.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56-57.

[3]王守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5):88-89.

上一篇:对银川地区高校体育课中推广街舞运动的可行性... 下一篇:浅析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