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时间:2022-02-11 12:07:12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艰巨性逐渐突显。因此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具有重要意义,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重要法宝之一。本文浅谈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有效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全程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经从“统包分配”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这必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突破,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对于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并重点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着手,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进行思考。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作为人才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其就业也就必然走向市场,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并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就业走向市场,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自我认识不足、职业信息匮乏,期望值远高于社会需求,一味求安稳、讲待遇的心理,使他们错失不少就业的好机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从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成功就业。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通过职业指导,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成长成才需要。同时,高校通过职业指导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情况,使之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来选择职业,做到人职匹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仍处于探索阶段,工作力度还不够,主要存问题如下:

1、对职业指导概念认识不明确

在现实工作中,有一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指导这一概念认识不明确,产生“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的错误思想,因此他们工作内容往往局限于就业信息的以及就业技巧的指导,以为通过多渠道收集和掌握职业信息,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就是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忽视如何帮助求职者正确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以及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如果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指导概念认识不明确、不全面,就不可能对实践工作作出有效地规范和指导。

2、职业指导队伍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人员素质差距较大,大多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无法全面掌握职业指导人员所需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专业性和系统性。由于他们理论薄弱、实践经验不足,给学生上职业指导课往往照本宣科,导致大学生对职业指导教育的兴趣不浓厚。同时他们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学生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职业指导理论学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工作。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均难以达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3、职业指导功能认识存在偏差

一些人认为职业指导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帮助就业。其实职业指导的功能远非如此,除了提供职业信息,职业指导功能还体现在帮助个人了解社会对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并从这个需要出发帮助个人培养职业角色意识,帮助个人胜利正确的职业观以及帮助个人了解职业、了解自我,从而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由于一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缺乏对职业指导功能的全面认识,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对学生职业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能力等方面着力小,职业指导效果不尽人意。

4、职业指导服务缺乏个性化

由于一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工作方法和经验的问题,业务不精,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能动性,凡事“眉毛胡子一把抓”,单纯地“上大课”、“说教灌输”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内容大多数都是面对学生共同关注的和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群体性指导,缺乏针对性,使得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个性化,束缚着学生的发展,更不能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

三、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不足,笔者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途径提出几点思考,以期能够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和大学生顺利就业有所帮助。

1、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职业指导的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指导人员整体素质,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根本保证。职业指导不但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因此,高校要重视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职业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他们开展理论探讨和工作交流,促使他们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较快地提高,培养一批专业扎实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并根据学生人数比列配备职业指导师,形成各阶段职业指导相结合的层级辅导结构。

同时,高校加强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学生接触密切,而且长期工作在学生就业的第一线,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师,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力量,与高校职业指导部门教师一起,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此外,高校要适当地吸收具有教育、心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以逐步壮大师资队伍,凭借他们丰富的知识背景与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或讲授,推进学生的成功就业。

上一篇: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 下一篇:结、售汇准入问题凸显切勿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