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样化、个性化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时间:2022-02-10 02:12:11

构建多样化、个性化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摘要: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在外语教学领域如何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兴趣;多样化;个性化;模式

教学是一门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法传授知识的艺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讲课之前,会认真、缜密地思考用什么样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才会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目的,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本讲义,呆板、单一、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用饱满的精神和激情感染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学习英语。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和协作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作为一种心理倾向,使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根据是对实现满足需要的过程发生兴趣还是对结果发生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实现满足需要过程中所做的事情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对活动过程本身而感到需要而引发的兴趣,即对学习过程本身有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伴随积极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主动地力求以最完美的方式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而间接兴趣是对事物的本身没有什么兴趣,而对这种事物的结果,即满足了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对活动过程的结果感到需要而引发的兴趣,即对学习活动之结果(未来的需要)的兴趣为基础而形成的学习自觉性,这使学生对学习的客观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它使学生确立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现象。故经常对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的目的教育并及时让学生了解学习某些内容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母语是非英语的学生来说,仅仅依靠间接兴趣,学习活动就只能靠意志的支持而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这样,间接兴趣也不可能长久维持,所以仅仅引发间接兴趣,往往无法顺利解决外语教学质量低,学习无兴趣的问题。直接兴趣对学习经常起着直接、主动的作用,因而更为重要,却往往受到忽视,这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也就成了外语教学法研究的首要问题之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规定:“在对听说读写译等单项技能提出要求的同时,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实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公共英语,其教学目的都应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外语教学的目的与实质,正如《论语》上说:“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为合适的工具,引申为正确的方法。要使语言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依然沿用至今,传统、呆板、单一的“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和“将课文逐字逐句翻译成汉语”的方法,显然是难以奏效的。

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如何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中心”, 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呢?外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老师除了发掘教材内涵的兴趣因素,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辅助系统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也应该是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学习欲望的因素。兴趣,往往是自觉的先导,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尽早地接触外语的实际。培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为了实现这一点,我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以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下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成立“英语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所有的学生编入若干个英语学习小组,将各小组内所有的学生结成“说英语搭档”(English-speaking partner),让每两个学生互相检查自己阅读和背单词、课文的情况,互相练习说英语,互相准备对每一课后的英语讨论题的回答等。

在口语训练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念”、 ”背”、”说“。

1、“念”----要求学生每天要大声朗读课文,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大声朗读课文。朗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开口说英语是输出的过程,该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输入又怎么能输出呢?朗读是输入积累的重要手段。

2、“背”---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老师挑选出的,适合学生水平的优秀范文、课文段落和经过老师整理的分类词汇如水果类、服装类、饮料类和蔬菜类等词汇。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有了大量能到背如流的经典文章作基础,学生不仅能脱口说出大量的句子,同时,还能迅速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3、“说”----要求学生经常说英语,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要一律用英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也应当多用英语。没有语言环境就自己创造语言环境。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多说英语的习惯,和多有听别人讲英语的机会,我一直坚持用全英语进行教学。俗话说:“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不多说多练,“金口难开”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

建立“英语值日“制度,运用”Oral Report“。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花十五分钟的时间,让两名值日生作口头报告,口头报告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如:国际新闻,班、系或院内新闻,国内外经济动态,介绍新书新电影,书评、影评以及笑话和幽默故事等。口头汇报所用的内容力求简单易懂,尽量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使大家都能听懂,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让学生都有锻炼口语的机会,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而且,老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便于及时纠正错误。

重视以课文为基础的口语训练,开展课堂讨论及辩论,组织英文“短剧表演”和各种比赛活动。布置和组织学生对精读教材每课后的讨论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有机会阐述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在每上完两篇精读课的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所涉及的内容,指点一两个辩论专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然后由学生评委和老师一起,评选出班级“大专辩论会”的胜方。要求学生以英语学习小组为单位,将所学的教材内容,编成课堂短剧,每个学生都必须在短剧中担任一个角色。这种自制道具,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使外语教学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记生词比赛、写作比赛、出英文班刊和墙报等等。凡优胜者均给与奖励或表扬。

运用外语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指导外语教学。基于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在第一节课结束前或第二节课开始的时候,用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个笑话,让学生猜个谜语或让学生讲讲趣闻。这样做得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有张有弛,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虽然比中、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但整整一节课的全神贯注仍然会使学生十分疲劳。学生的疲劳状态必然会影响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加强对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英语课外活动不仅活跃教学,使学生在接触英语的实际过程中运用在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也是教师得知自己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的有效手段,而且,能综合地训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要求,我对学生进行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外指导。

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较强的参与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较好的语感,提高了文化素养,进一步掌握了英语词汇、短语、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的实际运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高之者”。(《论语 雍也 第六》)。“好”仅是初步。“好之而未及于高,则好之未至也。”因此,教师应善于创造条件,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诱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力求真正做到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造就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伯黍. 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李传银 普通心理学 科学出版社

[5] 舒白梅 外语教育学纲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

上一篇:视学生若亲子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