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环境变迁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探索

时间:2022-02-09 03:34:10

基于经济环境变迁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探索

【摘要】 全球化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对管理会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既要吸纳理论与实践的新内容,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同时运用案例教学充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经济环境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孕育、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以决策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基础性管理会计框架已趋于成熟并定型。但最近三十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一、经济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内容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化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出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顾客化”生产模式;第三,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大大增加,生产技术进步也大大增强了组织内部各部门作业的相互依存度,它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并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变革;第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日趋强烈,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长期和整体利益,重视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五,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内涵也进行了重新定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其修订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关注组织资源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不断地检查、判断组织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来为股东、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和增加价值。该公告还指出概念中的组织资源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源,还包括作业流程、员工、创新能力、忠诚的顾客以及其他可以确认为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或知识资本的资源。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高校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会计学界和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在向国有企业推广管理会计方法。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推行18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线性规划、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此时,我国企业对责任会计、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普及率较高。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

进入21世纪,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调研表明,我国不同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状况差别较大,高科技行业明显提高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分配比重而且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传统行业进展较为迟缓。平衡计分卡方面,我国企业目前在业绩评价中最为重视财务指标,其次是客户和内部运行,而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并努力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总体来看,尽管只有一部分企业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但是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与方法已被我国多数企业所接受。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编著《管理会计》教材,高等财经院校纷纷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此后的30年中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精彩纷呈。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还很年轻,管理会计自身没有或较少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只是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且逻辑一致的内容体系,甚至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方法和理念仍然保留下来,这极大地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以EVA为例,余海宗、李雪梅等(201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六个不同行业的部分央企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EVA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深,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全面推行EVA最主要的挑战。因此,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探索的主要任务。

1、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调整的方向

(1)管理会计基础。传统的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以此为基本前提,对成本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这种分析与当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现代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顾客化”生产模式带来成本动因的多元化,使得成本与产量关系变得模糊。因而,管理会计的基础,即成本分析应建立在作业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

(2)预测和决策分析。注重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与环境相适应,改变过去管理会计教材纯粹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简单套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的状况。从分析依据来看,预测和决策分析要从影响企业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搜集整理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等与企业规划和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方法来看,要综合运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从决策评价标准来看,要进行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3)成本管理方面。注重与作业管理相结合,深入到作业层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将凸显出来,成本重心前移,只注重对制造过程的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向生产制造成本经营活动的两端延伸,注重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现代成本管理变革的核心是深入到企业作业链进行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问题,认识、改造和优化投入产出所形成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4)业绩评价方面。传统的业绩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信息来源也主要取自会计信息系统,指标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已不适应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顾客化”生产转变,企业需要卓越的品质、智力资本、知识流程、多技能的员工、快速反应的内部流程、满意而忠诚的客户群,以及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条件和能力。由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由此产生。新的业绩计量、评价系统要求具有四个特点,即综合与分项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

2、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应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实现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目标,可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篇。分为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发展;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等。第二部分成本分类与计算篇。分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第三部分预测分析篇。分为企业销售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等。第四部分决策分析篇。分为战略决策或战略定位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第五部分成本控制与管理篇。分为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第六部分预算控制篇。分为全面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基础预算等。第七部分是业绩评价篇。分为责任会计;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业绩评价;EVA。

3、运用案例教学充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性、实践性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并由学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编写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极大地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借助案例可以了解典型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各种决策和控制活动,以实现各项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学生从案例中能够直接学会许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本文为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12-17-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8(11).

[2]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7).

[3] 冯巧根: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3).

[4] 甘永生:编写管理会计教材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2007(9).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以英释义”贸易术语教学... 下一篇:导师制下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在会计学本科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