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02-08 09:09:56

工科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为使高等院校工科学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工科本科学生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实现“应用能力型”的转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实验教学内容安排、网络课程、综合大实验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工科学生药物分析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42-02

药物分析课程是高等院校药学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实验课要与理论课紧密联系,互相配合,药物分析实验课是培养药学相关专业工科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型”转变为“应用能力型”,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动手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作为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师,必须深刻思考这样一个课题:在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3]。笔者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已有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使药学相关专业工科学生适应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注重药物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药物分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验课的基础。只有在实验理论知识讲通、学生接受的前提下,才能上好实验课。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懂理论知识没有关系,只要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就达到教学目的。对于这个观点,笔者不完全认同。动手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而不会犯低级错误。比如本院生物工程专业某学期药物分析实验课开得较早,导致上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的实验课时,同学们对两步中和滴定法理解不足,结果第一步中和时的终点掌握不好,极容易过量。这样学生的检验数据就不可信,最后导致实验的结果差之千里。另外一个实验班属于教学试点班,他们只选药物分析的实验课而没选药物分析的理论课,这部分的同学的实验结果与实际值相差甚远;另外,有些学生即使做出了实验结果,由于他们难以理解药物制剂的片剂的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所以计算也很容易出错。这就是只注重实践而不注重理论导致的结果。同样的,笔者所带本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的班级只开了药物分析理论课,没有安排实验课,他们对各种制剂中主要成分的标示量的百分含量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不够深刻,动手能力也没能得到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强化,二者不可分割。在开设药物分析课程时要求实验课和理论课同步,同时要加强实验课的课前预习环节。

二、合理修订实验进程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院以往一般要五年以上才修订一次实验进程表,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为了保证实验计划的实施,现在每学期都要重新修订编写实验进程表。同时使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时间和内容更好地与药物分析理论课衔接。在修订实验进程表时,也注意了协调与其他实验课的交叉重复现象。比如药物分析实验以往开了“维生素C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后来发现和生物化学实验有重复之嫌,故用“维生素B1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取代了。另一方面,提高实验要求。比如对于“阿司匹林片剂含量测定”这个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标定氢氧化钠和硫酸滴定液的浓度,这样实验内容更充实,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复习以前的基础实验。目前药物分析实验的开设主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经费不足、大型实验设备缺乏或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准备老师人手不够等。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将着重基础实验的教学,同时精心安排实验进程;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规范性操作技术,由原来4人一组减少到2人一组,使学生每个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改变了多人一组而有些同学不用动手实验的局面。调动后整个实验室的实验秩序井然有序,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更多、学习更多,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药物分析网络课程,完善实验教学

网络课程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开始盛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自主性和协作性、课程结构的开放性、答疑时间充足、交流范围扩大等特点。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同时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展网络课程的建设,所以我们可以建立药物分析实验网络课程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方便实用学习平台,让学生们模拟各个实验过程,及时提问互动,完善之前的实验教学环境的不足,提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工科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把每个步骤,以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都讲出来,同学们生搬硬套实验方法,实验做完后没有任何问题,似乎全都掌握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不能起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4]。甚至后来发现一些学生在考研面试或找工作面试时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都讲不出来。近期我们改变了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和查找实验方法。如甲硝唑片含量测定的实验,指定甲硝唑片药品让同学们去查阅《中国药典》找到它的含量测定方法,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拟定分析方法,这样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其他综合性课程,如专业综合大实验和毕业课题,让学生围绕相关药学课题展开相关理论和实验的学习。要完成一个课题学生必须查阅较多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完成有关计算,并提出所需的仪器、材料、药品等,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实验路线和正确的实验步骤,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提高了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对各个实验课题进行评价和指导,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概况,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贴近实际生产,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学校周边相关药厂,如八峰药业抗生素注射剂车间、民康药业中药制剂车间和三峡药业的微生物发酵车间的生产,以及药店的营销等,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强他们的药物分析工科理念,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药物分析在这些制药行业的结合点,使他们更好地与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接轨。

五、改革实验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就是不能单方面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还要从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总体进行评价。比如,能否对一些关键环节掌握好分寸,能不能独立思考完成实验操作,有没有创新精神,参与药物分析实验网络课程的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巡视,以便对学生能达到客观评价。笔者将药物分析实验成绩制定为:考勤30%、实验报告30%和实验过程表现40%。其中实验过程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结果如何是否符合逻辑、清扫值日等方面[5]。虽然实验过程表现仅占40%,由于严格要求,学生对此也非常重视,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收到较好的效果。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完善药物分析知识结构,规范基本实验操作,掌握我国现行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主要从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的安排时间、教学进程表、药物分析实验网络课程、开放式教学和考核方式这几个方面对药物分析实验中的体会和改革加以探讨。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学工科学生的重要学科,要体现和加强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不断对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工科药学学生新时代的要求。同时笔者认为每个学校学生的素质都不同,重在根据各学院学生特点调整适合他们发展的思路,只要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可以采纳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娟.怎样上好药物分析实验课[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85.

[2]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3]罗志勇,王斌,赵建勤,等.教学模式改革要适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J].大理学院学,2005,4(5):98-100.

[4]张家骊.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11):236-237

[5]刘利红,慈薇,吴少瑜.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12(1):60-6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N02009196);三峡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J2011089)

作者简介:苏香萍(1978-),女,湖北当阳人,讲师,主要从事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乘“太空巴士”去太空 下一篇:基于工程案例的“船舶板壳力学”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