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06 07:49:58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教育心理学的最新原理——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学习能力。为了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了大学生物理教学的特点,并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选择的基础上,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对物理教学的指导。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教学原则;设计实践

当今社会的教育已不再只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培养,而且重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标而更多的是以学习方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教学主体,培养创新型人才。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我们实现教育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同时当代信息技术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这都给建构主义理论和我们广大师生教学实践有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不断深化了我们教学的理论指导思想。

1.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其中融合了维果斯基、奥斯贝尔以及布鲁诺等多个人的学习理论,内容丰富,学生为本,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这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

1.1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自我反馈学习的知识。

(2)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同化和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上的建构。学习与一定的情境联系着,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者会用原有的学习经验来同化新的知识,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意义,如果不能同化则只能把原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这就是所谓的顺应。

(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

(4)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者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或信息资源有老师协助或同学间的相互协作来实现自己的学习任务。

(5)重视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完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过程,同时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这些信息资源。

(6)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设计过程围绕意义建构展开,怎样才能给学生创设有利的意义建构的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

1.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对物理教学的指导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适合物理教学,物理学研究客观的物理现象,实验规律以及概念定义等客观世界,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典型。

建构主义教学过程是一个外部与内部的交互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思考客观世界从而对客观世界进行意义上的建构。这一过程包含了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同时也包含了学生的内心活动。物理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包括设疑、分析、探讨、反思和应用五部分。

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实践

下面是一个物理力学的教学设计思想的例子:

2.1情境的创设

这是一个预先设计好的两个小朋友荡秋千的多媒体动画片段,然后一个小朋友正在向另一个小朋友讲解秋千的最高位置蹲下而最低位置站起的原理。

分析:这里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导入,并图文结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2.2问题的确定

看完动画片,老师提出了问题:人和秋千的机械能从哪来的呢,为什么这个动作使秋千越荡越高?

分析:老师在这样的情境下提出了与学习主题密切联系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3问题的分析

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提出了诸如研究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力的性质以及哪些力用功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就掌握了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原理等一系列知识。

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指导学生提出研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4问题的讨论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等因素分学习小组,每组4~5个人,使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成员之间的差异互补,确保小组之间的成员动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集体之间共同由表及里的探讨问题,使问题得到更深入的思考。

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协作性是很重要的,理解需要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协作,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交互作用,这样才能使意义建构更加准确和完善。

2.5成果的展示

小组成员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加讨论结果的的展示,并共同接受其他组在听取过程中提出的质疑。

分析:全班集体交流使学生对意义建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学生的质疑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之间也在愉快的情境中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6对结果的反思

最后要进行评价,这包括个人评价小组之间的评价以及老师最后的总结评价。

分析:这在教学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总结以及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知识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深刻。

3.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为21世纪的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可能,它使我们利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教学问题,探讨教学的规律,给物理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把学生从被动变得主动,并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很好地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主义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高的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科]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外国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宋友林,贾瑜.建构主义与物理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

[5]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上一篇:环境中硒的形态分析 下一篇:《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教学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