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时间:2022-02-06 03:54:14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需要认识阅读能力的组成要素。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背景知识的掌握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英语阅读能力的三个要素。教学目标手段化、全面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高考测试的重点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高中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在教学要求中,对“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方向。而这些观点和要求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又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无论高考如何改革,高考中对阅读能力的考核贯穿了整个试卷的始终,占了试卷分值的大头。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1.阅读能力的组成要素

英语阅读能力是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语言基础知识,即我们日常教学中一再强调的单词,语法,句式等语言的基本构成部分,这些是非母语教学中经过无数人反复研究和实践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分解方式,虽然在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和研究的讨论中屡受诟病,但在未出现更为有效的教育新方法之前,这个基础是一定要打牢的,否则,基础都没掌握,奢谈阅读能力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无从谈起。

1.2 背景知识的掌握能力。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反映在语言上,其表达方式也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学生在阅读中很难理解文章中的许多未付诸字面的西方人心领神会的东西。毋庸讳言,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很少关注教学以外的事情,致使学生视野过于狭窄,知识面不广,很难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作为老师,就有义务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开阔知识面,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意思进而跳出樊笼,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得出贴近生活的鲜活理解,即所谓的“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与作者同呼吸共脉动,才能靠近作者的所思所想,理解其深层含义;然而又须出乎其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出乎其外,高屋建瓴的看待文中所述所想,才能客观的看待其思想其观点,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毕竟,读完文章,最后是需要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出的题目,从客观的角度理解文章,才能靠近出题人的脉搏,从而理解好题目和文章的关系。

1.3 心理承受能力。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识心理过程,在学生处理语言文字信息和激活背景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心理因素一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往往心理不够稳定,解题轻率浮躁,缺乏信心,细心和耐心,并且有时心存厌烦和恐惧等。这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做题时不能明辩主题,把握脉络,理解深度、广度不够。在此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文章的信息组织思路、文章的意境,更不能根据文章信息合理想象和推理,提高思辨能力,从而影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与判定。

2.阅读能力的培养

2.1 把教学目标转化成教学手段。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阅读能力既是教学培养目标,同时又是教学目标培养的有效手段,只有当我们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当作一种教学手段时,我们的阅读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但单纯地将阅读能力当作一种教学目标,使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了伤害我们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无形杀手。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灌输了一种行为意识:阅读理解是一种极难的综合能力,只有当我们能顺利读懂原文时,才能做对后面的题目。不然的话,即使只有一词或一句不懂,也就不可能读懂全文。而这种潜意识最容易养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并为自己寻求各种解脱借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水平。但若我们把教学目标当作教学方法来处理时,我们就完全能变被动为主动,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

2.2 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单词、短语、句式、语法,才能读懂文意。而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又是正确理解文意,避免文化歧义必备的前提条件。

2.3 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运用一定阅读技巧与方法的阅读,指的是一些非机械学习、具有某种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活动。它是高考阅读能力测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分析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语言能力。深层阅读能力的掌握能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并分析文章,并能预测或推理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2.4 抓基本功训练。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并非只通过阅读技巧及大量阅读训练就能实现的,而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我在抓阅读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如下基本功训练:

(1)朗读。有目的、有系统地选择一些经典段落、精彩范文、英语小诗或谚语等,让学生练习诵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增强记忆,获得从听、说、默读、写等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效果,也能读出英语文章中的韵味和美感,还能弥补缺乏英语环境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阅读时提高准确、有效的理解。

(2)听说。听说训练看似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毫不相干。其实,听说训练能创设英语氛围,有利于增强语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种语感和用英语思维习惯的建立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去掉边读边心译的坏习惯,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3)写作。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是佐证。然而,英语写作是一个积极用英语思维的自觉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能力,学会文章的谋篇布局,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总之,新课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围绕阅读理解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技巧,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内化生成,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法宝。

上一篇:浅谈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下一篇: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