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济复苏的治本之策

时间:2022-02-06 03:08:32

转型:经济复苏的治本之策

诸大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实际上,要真正提高中国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就需要从根本上摆脱金融危机前中国与美国之间那种恐怖的经济平衡,从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最近一段时间,谈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好转,预言中国将率先走出经济危机的言论多了起来。对此我有一种深深的不安。这不是要争辩中国经济究竟是出现V型反转,或者属于U型和W型发展,还是仍然处在L型的僵持阶段。而是因为,这方面的分析仅仅是从恢复增长而不是转变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实际上,中国经济的真正危机是结构问题,而增长受阻只是问题的表象。如果以为恢复增长就是走出了危机,那么我们就很难从这场百年未遇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和获得启迪。

如果将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看作一个系统,那么从“压力-状态-反应”的因果分析框架看,中国去年年末以来的增长速度下降是表观上的“状态”问题,即美国金融危机表现出来的流动性短缺和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了中国出口的大幅度萎缩,从而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则是根源上的“压力”问题,即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长期以来过多地依赖出口与投资,因此一旦出口受到严重阻碍,就必然出现增长下降。也就是说,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触发中国经济危机的表观事件。真正的要害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需要变革的严重的结构问题。

如果经济复苏是指恢复经济增长的“应对”之策,而不管发展模式是否转型、内在结构是否优化,那么要维持8%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不是一个天大的问题。实际上,在4万亿的强烈刺激下,在政府运动式的推进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通过高强度地增加国内投资,使得经济增长回到原来的速度。同时可以寄希望在美国的流动性和消费能力得到恢复后,回到中国经济的原有发展状态。但是,如果拯救危机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应对”层面,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因为没有进行根本性的结构转型,在未来的发展中再次遭遇这样那样的危机。例如,出口导向的增长将继续受到外部购买能力波动的影响,强烈的投资推动因为没有转化为公民的最终消费而无法持续,高能耗、高污染主导的增长会不时受到全球能源供应能力和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冲击,等等。因为,在拯救危机中我们已经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为保增长而保增长的事例。

实际上,要真正提高中国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就需要从根本上摆脱金融危机前中国与美国之间那种恐怖的经济平衡,从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这是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之策和应有之义。由于这需要更多地使草根消费能够运转起来,因此中国真正摆脱经济危机的时间不可能会那么快。我们丝毫不怀疑中国以保8%为目标的经济复苏可以在今年和明年内出现,但是如果注意到中国过去许多年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困难和艰难,那么实现以国内最终消费为目标的经济转型,就需要比恢复经济增长有要多的时间,我们也就不会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改进就轻言摆脱了经济危机。不幸的是,当前有关中国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断言,很容易松懈人们对于中国经济需要通过转型走出危机的思考和追求。而且这种追求的迫切性往往是与恢复经济增长的程度成反比的。走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越大,加强经济转型的要求也许就会越低,最终导致出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状况。我宁可相信,拯救当前的经济危机,是一场熊彼特意义上的所谓“创造性的毁灭”,充满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机会。因此,采取只复苏、不转型的对策是下策,采取先复苏、后转型的对策是中策,而采取在转型中复苏、通过转型走向复苏才是治本性的上策。从这个意义上,没有理由说奥巴马以新能源、医疗、教育三个支柱为主导的美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其成功一定会晚于中国。我们应该与美国进行快慢比较的,不是简单的恢复经济增长问题,而是更加本质的改变经济模式问题。

上一篇:中国CPI、PPI短期内还会继续下降 下一篇:认识恒生短仓及杠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