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时间:2022-02-04 04:55:59

浅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61-0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的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谈以下几点。

(1)通过近五年的灾后重建工作,陇南市宕昌县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配备齐全,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难以引进,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敷衍,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滞后。

(2)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又不高,平时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无暇顾及。笔者记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当问及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学校表现时,父母竟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部分家长虽然也准备辅导孩子的学习,但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指导的,大多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误导害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很少进行指导。截至目前,仍有一些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极少联系的家长,还普遍认同读书无用论,很多家长认为农村孩子随便读读书,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多了也不起什么作用,大了还不是要回家种地,除非自己的孩子学习特别的好,家长还会考虑下,如果想要靠后天条件家长督促学习是很不可能的。

同时,大多数家长都还是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教育,大家都想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升官发财,所以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想着没有希望了,读书没有出路了,还不如回家帮帮忙,还可以赚点钱。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大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纷纷外出打工,很少有坚持上高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导致物价极速上升,因为无法满足巨大的生活开支,所以,大量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逃学、甚至出现辍学,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正常亲子家庭所给予的关爱和教育。

(3)由于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在整个农村地区才出现的弱势群体,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由于物力,财力,人力等不足的原因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在学校周围经营不正当的网吧,酒吧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更使得一部分学生及早地离开校园。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不再是大人们的专利,“有事打我手机”已经成为口头禅。在课堂上频频响起手机铃声、不健康的垃圾短信以及由此引发的攀比心理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感到担忧。但作为年龄较小的学生,活动面比较狭窄,自制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发短信,这样很容易影响课堂秩序和他们的学习。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反叛期,手机的使用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的同时,也增加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鲁梦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学习状况实证研究―― 以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2(2).

[2] 言唱.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与预防―― 以角色冲突、社会控制为视角[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4):83-87.

[3] 彭晶.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313-314.

[4] 黎建斌,聂衍刚,曾敏霞,等.自我控制失败的心理因素、神经表达及交互作用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44-50.

[5] 施佳薇.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J].学理论,2012(35):71-72.

上一篇:馆藏图书的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