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时间:2022-02-03 10:20:43

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综合产物,本文设计的这套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是在Visual 环境下开发,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技术与后台数据库进行交互;客户检索系统使用技术来实现动态页面生成。

关键字:数字图书馆;;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He Y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Chongqing400037,Chian)

Abstract:Digital Library is a comprehensive high-tech products,this paper design the set of integrated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Visual environment,SQL Server 2000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s a background;use of technology to interact with the back-end database;customer retrieval system using technology to achieve dynamic page generation.

Keywords:Digital library;;Search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的全面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的文献存储形式和传播方式均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其显著特征就是文献存储形式的数字化及传播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图书馆随之应运而生。

一、信息检索技术

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信息,包括大量信息。由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基于外部特征和基于文本描述的传统信息检索方法无法揭示和表达多媒体的实质内容和语义关系,即便能利用文字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描述,也难以充分揭示和描述信息中有代表性的特征,同时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检索技术已由单纯基于文本的检索方式向基于内容的检索方式发展。基于内容的检索具有如下特点:

(一)直接从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

基于内容的检索突破了传统的基于关键词检索的局限,直接对文本、图像、视频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然后利用这些内容特征建立索引并进行检索。

(二)相似性检索

与常规检索中的精确匹配方法不同,基于内容的检索采用一种近似匹配的方法和技术,逐步求精,每次的中间结果是一个集合,不断减小集合的范围,直到定位到目标,提高了检索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三)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检索要求

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通常由媒体库、特征库和知识库组成。媒体库包含多媒体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特征库包含用户输入的特征和预处理自动提取的内容特征;知识库包含领域知识和通用知识,其中的知识表达可以更换,以适应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

二、数字存储技术

数字存储技术和架构直接连接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DAS被定义为直接连接在各种服务器扩展接口下的数据存储架构.它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寄生在相应服务器客户端上,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需要通过服务器才能运行。客户机如果访问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首先向服务器发出一个请求消息,服务器解析这个请求并给存储设备发送访问消息,存储设备访问数据并存储转发的作用。在DAS中,服务器一般是通过SCSI接口与存储外部数据的各种存储设备相连,由于SCSI接口设备的最大传输率只能达到40Mb/s,这样当并发用户数增多时,I/O总线将会成为一个潜在的瓶颈,影响读者的查询速度和服务器的性能,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DAS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差。由于SCSI业界标准规定,连接在同一个SCSI总线通道上的硬盘数最多不能超过15个,这样就使服务器连接的SCSI接口的磁盘阵列总数受到限制,每一组阵列的存储容量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在DAS体系结构中,每一个(或组)磁盘阵列与自己的专用服务器连接,使大型数据源的数据不能跨阵列存储,这样就不能有效利用存储空间,势必会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在这种存储方式下,服务器相对独立而且往往装有多种操作系统,各应用系统下的数据文件须分别存放,数据的存储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管理工具软件,数据管理需第三方软件支持,这就增加了系统管理的难度和维护成本。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数据呈几何级增长,当现有的存储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时,只能不断地增加存储设备和高性能服务器,尽管前期投入低,但后续成本高,使得总体拥有成本上升。

三、数据备份技术

(一)本地备份

是指本地服务器硬盘上的数据直接备份到与服务器直接相连的磁带库(磁带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上,而不经过网络。这种方式只能备份本机硬盘上的数据,而无法备份网络上其他主机上的数据,由于每一台需要备份的主机都需要一台备份设备,因此会造成投资浪费。此外,各服务器只能管理连在本地主机上的存储设备,备份工作难以自动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对系统维护。

(二)网络备份

是指在网络上选择一台服务器作为网络数据备份管理服务器,安装网络数据备份管理服务器端软件,并连接一台大容量存储设备。在这种模式中,备份任务、备份策略、备份数据由备份服务器统一制定,所有备份任务可自动完成。

(三)基于SAN的LAN-FREE的备份

这种备份模式由多台主机共享连接到SAN上的存储设备,就好像每台主机都分别与存储设备直接相连。此种备份方式不占用网络带宽,备份数据通过直接备份到存储设备上,提高了备份速度。

参考文献:

[1]常友寅.试论数字图书馆建没中的技术及对策.情报资料工作,2001,3

[2]张晓林.数字化信息组织的结构与技术.数字图书馆论坛,2002,8

[3]张晓林.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概念、结构与技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

[4]周谭凯,马玉祥.网络通信编程架构研究[J].电子科技,2005,12

上一篇:Web1.0与Web2.0比较研究 下一篇:电磁兼容技术在加固计算机底板PCB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