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不再成为虚设

时间:2022-02-03 07:42:20

让合作学习不再成为虚设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过去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在一种存在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意愿、差异、情感态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新《课标》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同学间互的学习形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源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部分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教材,小组合作没有针对教学目标,没有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学习落不到实处,导致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虚设。

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现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根据文本特点,选择合作方式

合作学习是否必要,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判断。合作学习的方式要进行精心选择,并非所有的文本都适于合作,适于合作的文本并非只适于一种合作方式。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合作学习研究的热潮,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调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

例如,教学《恐龙》一文,可以根据文章特点选择“切块拼接法”,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可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切块分割。各学习小组同学对号入座,思考相应的问题:

这样既能极大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能体现集体的智慧,且有针对性。

又如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有关环保、自然的文本,可以选择“小组调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可用于识字、写字,词语、名句积累,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解决,等等。

只有根据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才能体现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的价值。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小组成员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差异,使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不管是以何种方式组合,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因为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则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合理的分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以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例如,《恐龙》第二段的教学,四个问题的设计针对各学习小组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让能力强的学生做较难的题目,能力弱的学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做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都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又如,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后再进行分工,角色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分别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后,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美国约翰逊兄弟研究提出的5个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中,“积极互赖”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关键因素。“在合作学习的情景中,积极互赖指的是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让学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

另外,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出现“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四是欣赏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五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选择有价值问题,提高合作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先有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学情,使用适当的有效教学策略,设计问题要科学严谨,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留给学生阅读文本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不可匆忙地开展合作讨论。

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到“会学”,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变课内的获取为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同时,教师交给学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这样讨论才有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如果任务太简单,合作学习会影响学习效率,就不需要安排。如有的老师安排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让其分组练背,这无积极意义,因为背课文是个体活动,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反而阻碍了记忆。

只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精神,养成尊重、欣赏他人的品质,为个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在合作学习的分组指导、任务布置、评价、课后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多元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下一篇:运用智慧,让课堂和谐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