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

时间:2022-02-03 02:02:2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访视患者,术中医护密切配合等。结果 所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顺利,术后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较大,所需器械较多,护士必须和医生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人工假体置换;手术配合

近年来,髋关节外伤和病变的发生率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患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因年龄、代谢、食物及环境等因素影响,骨质较疏松且骨的脆性较高,更易发生髋关节骨折或缺血性坏死等病变。目前对此类患者主要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含全髋和半髋置换)。但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手术耐受性较低,且合并内科疾病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有些患者需在营养支持、治疗和调理其它疾患后,才能耐受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除手术医师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手术室护士熟练的手术配合和术后骨科精心护理等多科室协作,患者才能顺利康复。总之,专科手术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68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7例(男314例,女373例),年龄37~85岁。股骨颈外伤骨折5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1例。施行人工全髋置换569例,半髋(人工股骨头)置换118例。本组生物型(非骨水泥)置换471例,骨水泥型置换216例。所有病例均伴有患侧髋关节疼痛、跛行和/或不能行走等症状。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麻醉415例和插管全麻272例。

1. 2手术配合

1. 2.1术前访视 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24h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细致和蔼的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手术简要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了解进入手术室以后及麻醉前后配合的要求,做好心理疏导,增强其信心,使其术前晚上休息好,期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顺利渡过手术关。

1.2.2方法 本组患者麻醉成功后均采用患侧向上标准侧卧位,标准侧卧位有利于术中测量前倾角和外展角[1](前倾角20°、外展角45°)。常规消毒、铺巾,以术前定位画线作约12~18cm近端向后外侧弧形切口,后外侧入路有利于显露髋关节,便于操作,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和脱位率低等优点。分别切开皮肤、依据患肢短缩程度及肌肉紧张度决定保留或不保留臀中肌,依序行关节囊切开、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取出、髋臼打磨清理并按磨具号安装好臼杯,此时需特别注意两个角度的放置;然后作股骨柄的安装,先按角度锯断大粗隆与小粗隆之间的股骨颈残端,按磨具号用髓腔锉打磨扩大髓腔,按号安装好假体柄,此时也需注意安装好前倾角度(20°);放置好柄顶端的球头,与髋臼复位,反复测试患肢活动范围及臼头松紧度决定是否更换合适的球头,置换完毕。清洗切口和清点器械无误,逐层关闭切口,缝合时对切断臀中肌患者尚需加固缝合此肌;放置负压引流管并包扎切口。手术完毕后要注意患者保暖,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复苏,待患者苏醒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签字,术后及时回访患者。

2 结果

687例次手术患者术前、术中过程顺利,尤其是术中无操作失误及切口内遗留异物等配合不到位情况。有7例在使用骨水泥时血压有不同程度(2.06~8.0kpa)降低,经用升压药物纠正恢复正常;术后因不遵医嘱和过早不适当活动导致髋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女性患者术后当晚因家属抱着上卫生间屈髋过度脱位,经医生牵引手法复位成功;另1例男性患者出院后63d屈髋洗脚导致脱位,牵引复位不成功,后经手术顺利复位。本组患者术后经合理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9d。

3 讨论

3.1常规配合要点

3.1.1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方案,参与特殊器械的准备,了解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用法,熟悉手术操作步骤,以便做到配合熟练有序。术前对手术间严格消毒,手术器械高压灭菌,动力系统等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材采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无菌观念,切实避免交叉感染。

3.1.2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接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再次核对患者无误,安置于手术台;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做好三方核查并签字,检查核对手术器械、物品等。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术中补液、输血及麻醉给药等。配合麻醉师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或持续硬外麻;麻醉成功后置患者于患侧向上标准侧卧位。贴好电刀负极板,负极板尽量贴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后侧肌肉较丰满及较平坦的部位,不可置于骨突处、疤痕组织及有移植物等部位,避免引起患者皮肤烧伤[2];保持尿管、负压吸引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手术进程,如遇紧急情况,需沉着、冷静,协同处理。

3.1.3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要熟悉手术操作步骤,熟练掌握手术器械名称以及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预先准备好本台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确递送每一样器械,力争每一步都准确无误,干脆利落减少重复动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一般提前30min洗手,铺无菌器械台,将器械按手术使用先后摆放,并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核实所有的器械和敷料等物品,做到心中有数。术中严格按手术进程递送器械物品,递送器械物品时要轻柔并严禁一手递多样;在假体安装、复位完毕和缝合深部结构前,台上、台下护士应认真细致清点纱布、器械等物品无误,按上述手术操作步骤配合好手术至手术完毕。

3.2配合时注意事项

3.2.1注重预防感染 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手术的失败,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要重视手术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手术间严密消毒,控制参观人员,严格洗手流程,凡参加手术者戴一次性全封闭手术帽、口罩及戴双层手套,防止和减少消毒铺巾过程中无菌手套被污染及手术过程中器械戳破手套而导致污染;患肢消毒铺巾后切口部位贴上大号手术薄膜或3M含碘薄膜;随时清洗干净需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等。

3.2.2文献报道[4]有患者使用骨水泥时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凝血功能障碍及肺栓塞等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髋关节置换使用骨水泥过程中,由于骨水泥会聚合产热,凝血酶原激活,髓内压增高及患者对骨水泥过敏等因素,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所以,台下护士在术中使用骨水泥前需及时告知麻醉医师,保持患者血压维持正常,协助麻醉医生及时处理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台上护士要与跟台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调好骨水泥,掌握好使用时间。本组216例使用骨水泥病例除7例血压有不同程度(2.06~8.0kpa)降低,经用升压药物纠正恢复正常外,其余病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罗双元,戴文德.自制角度测量尺在关节置换髋臼杯固定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6):370.

[2]陈晨,雷勇刚.高频电刀工作原理及灼伤的预防措施[J].激光杂志,2012,33(4):94.

[3]张晓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并发症与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11,32(4):537.

[4]林媛,许学兵.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6):619.

上一篇: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局部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探讨 下一篇:面瘫的特色中医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