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时间:2022-02-02 07:41:14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是指引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的各种活动。是在活动中学科学、“做”科学。生物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设计了不同选题的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领悟科学

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生物学教育不在局限于让学生知道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技能,更要求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则受到关注。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实验特色,所以初中生物学习提倡实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本文概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并提出了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足见其重视程度。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变量”、“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测量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花的结构”。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充当“校园绿化设计师”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二、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而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在探究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使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并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及机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它既是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三、生物课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存在着相当的困难。一是教材有章、有节,章节都有要学习的内容的标题,而且这些标题都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探究是要训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这就是一个不易解决的矛盾。二是探究内容涉及的生物材料或生物与环境状况等难以适应地区、学校的差别。三是探究应提供的资料和创设的情境只能用文字、图片、数据来表示它的生动性、具体性以及和学生的距离并不理想。这需要教师去替补,即利用当地的生物材料,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探究性学习要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我们的教学是逐渐深入的。最初的实验课、探究课学生往往浅尝辄止。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学生一旦观察到视野中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惊呼:老师,我找到了。当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时,学生又会一脸茫然,甚至把气泡当成细胞。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我们采取先由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药品、推荐实验用具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

2.探究性学习要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材安排的主要的探究活动就是要求在课内完成,但另一方面有些即使是课内的活动也需要课外用适当时间才能完成。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为了使探究实验尽早完成,并取得成功,至少应提前一周做菜豆种子萌发实验,体验栽培管理一种植物的全过程,坚持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教材中设置的进一步探究栏目就是要课外做的,当然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还有调查、访问、参观等都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内外的时间,一个学期要早作统筹安排。

3.要重视探究活动和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较为规范的探究报告,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并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从一般的课堂讨论交流到举办小型报告会,从出墙报、展板到制作网页在校园网上交流,以及向家长、校友、学校的来宾展示。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写一篇叙事或抒情的文章,却不会写一篇科学报告,这样的学生不是少数,这是因为我们训练不够。而撰写一篇科学报告的过程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继续,辩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是科学活动的思维品质在撰写科学报告会得到锻炼。

4.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启发和讨论是需要在探究性学习中体现的,而且教师的组织、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要一讲探究教师就三缄其口,说不得讲不得。更不要把探究式学习单一化、模式化。

上一篇:学好高中物理的六个步骤 下一篇:优化理想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