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的惩罚艺术综述

时间:2022-02-02 03:39:47

幼教的惩罚艺术综述

一、禁止--不

“不许玩水”、“不许跑”、“不许打人”等这样威胁性的警告语言在幼儿教育中不胜枚举。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凡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愿受他人左右,当听到“不许、禁止”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当行为受意识支配时就往往向反方向行动,于是老师觉得孩子不听话,又责备孩子,这样错误行为不但没被制止,反而使师生间的情感越来越冷淡,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合理的的惩罚可以成为教师对孩子爱和尊重的表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实施的一种处罚,惩罚针对的是故意犯错的人。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行为作出否定以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教育者的启发、信任、尊重和鼓励,同样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他们除了需要我们的呵护,同时也不要我们的“修枝剪杈”。在学生犯错时,对孩子不说、不打、不骂,一味的姑息,我觉得是教育中一种巨大的失误。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惩罚是富于创造性的幽默的艺术,它可以体现教师运用语言与孩子交往的能力,那么如何使惩罚成为有利于教育的手段呢?

二、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清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生理特点,成长发育等因素决定了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孩子的喜好、性格也就各异,在惩罚孩子时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事而异,针对孩子的特点来进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材施教师最好的方法。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调整孩子心态,鼓励孩子参与到他人的活动中去。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让他产生压抑、恐惧、担心的情绪,影响其个性的发展。

(二)控制对孩子产生的情绪态度

这点对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师不同的情绪对待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千万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如:怨恨、烦躁、愤怒、焦虑失落等)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反应,这样就不能理智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了。如:教师在愤怒,烦躁的情况下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肯定不能耐心的诱导,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大声的训斥,或是以讽刺的语言相待,这不

仅没能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反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仔细研究了孩子行为的情况后,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有益的教育,体现教师的爱心。(三)纠正孩子行为的方法

(1)学会使用眼神。眼神可以向孩子透露出我们教师的真正想法和感觉。在很多时候不用开口也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可以用不满意的眼神制止孩子的行为,同时也不会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

(2)使用特殊语调。除了使用“眼神”以外,在我们必须要用语言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们还应该采用一种特殊的语调。“不”是很容易说出口的,不需要思考,如果我们说了很多次“不行”了,倔强的孩子会把它当作耳边风。即使是“停下来”这个很管用的命令,多遍了也会失去效力的。

(3)假装不理。如果孩子犯错,耐心的诱导起不了作用时,我们也可用冷处理的方法,不许周围的人理睬他,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其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

(4)用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也可通过同伴中表现好的典型形象,激励孩子们模仿、学习进一步规范孩子的行为。

惩罚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教育中,教师对孩子的惩罚,目的是使犯有过失的孩子知错能改且勇于承担责任。因此惩罚措施以有利孩子改正错误行为为主,适可而止,不在于是否进行严厉的惩罚,惩罚就像冷水沐浴,恰当的冷水沐浴会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不当的冷水沐浴会使人感冒。正确的把握好惩罚的艺术,充分信任了解孩子,给孩子成长空间。

作者:王芳 单位:重庆市彭水龙样小学

上一篇:发展幼儿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论珠心算在幼教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