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室内PM2.5治理浅析

时间:2022-02-01 03:52:04

办公楼室内PM2.5治理浅析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95)

摘 要: 本文介绍了PM2.5的危害及室内污染现状,对比了现有的较成熟的PM2.5处理技术,对室内PM2.5改造方案进行了实测比较。

关键词: 办公楼;PM2.5;治理

1 PM2.5危害及开展室内PM2.5治理的必要性

1.1 PM2.5的危害性

PM2.5是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的生理结构难以对PM2.5进行过滤、阻拦,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流行病学研究中有数据显示,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总死亡率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研究表明这与PM2.5的毒性机制有关,主要表现为其免疫毒性、氧化损伤毒性、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等。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μg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μg的情形约增加15%。

1.2 PM2.5限值及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世卫组织准则值,24小时平均值小于25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1,24小时平均值小于75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2,24小时平均值小于50μg/m?;

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3,24小时平均值小于37.5μg。

我国2012年新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相对于96年版本,主要增加了对PM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的限值要求。其中对pm2.5的限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μg/m?(对应世卫组织过渡期目标1);对臭氧的限值为,8小时平均浓度小于160μg/m?(0.1ppm)

1.3 室内污染状况分析

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2013年全年,北京空气质量一级优(PM2.5浓度≤35μg/m?)的天数41天,占11.2%;二级良(PM2.5浓度35-75μg/m?)的天数135天,占37.0%;三级轻度污染(PM2.5浓度75-115μg/m?)的天数84天,占23.0%;四级中度污染(PM2.5浓度115-150μg/m?)的天数47天,占12.9%;五级重度污染(PM2.5浓度150-250μg/m?)的天数45天,占12.3%;六级严重污染(PM2.5浓度≥250μg/m?)的天数13天,占3.6%。全年年污染物超标天数为189天,77.8%的污染日是因为PM2.5超标,20.1%为臭氧超标,其余污染物超标占2.1%;其中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夏季高温时期,其余污染物超标则以PM10为主。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性极差,室外污染对室内影响很小,只要没有稳定的室内污染源,则不会造成室内污染。而PM10污染,主要由于室外扬尘造成,由于粒径大,对其处理比较容易,普通空调系统对其就有一定的处理能力,而能对PM2.5有效去除的设备,更是完全可满足去除PM10污染的要求

根据以上数据及分析,本文认为,在北京目前的空气环境下,PM2.5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为对办公楼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有一个评价,我们对位于北京的某办公大楼室内PM2.5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室外工况(空气污染程度不同),在大楼各层各典型房间进行污染情况检测,测试结果制表统计,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开窗办公情况下室内外PM2.5浓度比平均值在0.7以上,即当室外PM2.5浓度达到约107μg/m?时,室内空气污染就要超标。

按2013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判断,楼内办公区全年室内超国家限值(对应空气质量二级良)的天数将至少在110天左右,约占一年的1/3,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办公人员在空气质量超标的环境下每日工作8个小时以上,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2 PM2.5处理设备的选择

传统空调系统设计里,空调末端配置有粗效过滤器,目的是除去空气中≥2μm上的粉尘颗粒,过滤效率在20~50%。对于≤2.5μm的粉尘颗粒污染,传统空调系统所设过滤装置无法达到需要的效果。

大型新风系统配置有粗、中效两级过滤,可以除去空气中≥0.5μm的粉尘颗粒,过滤效率在40~60%左右。对室外新风中的PM2.5有一定去除作用,但受限于效率低、风量小,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改善室内污染状况也难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根据对市场的调研,目前能够较为有效去除PM2.5污染,且较为成熟的设备主要有:静电除尘设备、静电驻极过滤设备及高效过滤器(HEPA)三种。

2.1 静电除尘设备

优点:过滤效果较好、设备阻力最低、运行成本低、体积小、噪声小。

缺点:对安全技术及加工精度要求高,如设备技术不成熟、极板加工精度不高,则设备有臭氧放散量超标危险(工作地点臭氧浓度国家标准为0.16μg/m?)。并且由于其电场结构特点,设备在进入大颗粒尘时会偶尔出现啪啪的放电音。成熟设备以欧美为主价格偏高。

适用性:适用性较广,但对声音环境要求严格的场所不宜采用。

2.2 静电驻极过滤设备

优点:兼具了静电除尘设备与HEPA的优点,过滤效果较好、设备初阻力低、体积小、噪声小、无电耗、无臭氧产生。

缺点:恶劣环境下滤芯更换频繁(为避免二次污染及设备失效,秋、冬季污染较重情况下1-2月就需更换),运行费用过高,设备终阻力偏大,过滤效率下降较为明显。

适用性:此类设备优点较多,适用性较广,但考虑到目前我国空气环境较为恶劣,滤芯频繁更换会造成运行费用过高。

2.3 高效过滤器(HEPA)

优点:过滤效率最高且较为稳定、无副产物产生。

缺点:设备阻力过大(接近静电除尘设备阻力10倍),滤芯更换费用过高(由于孔隙细密,HEPA过滤器更换频率较驻级过滤器更为频繁),设备噪声大,设备体积偏大。

适用性:较适用于采用大型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且配有单独机房的场所。由于运行费用很高,推荐在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场所应用。

3 办公楼PM2.5治理方案选择

为找到适用于办公楼的PM2.5治理方案,本文针对普通办公楼实际设备情况及办公环境下的人员习惯,拟定了三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

3.1 治理方案

治理目标:室外PM2.5浓度≤250μg/m?时,室内PM2.5浓度达到500μg/m?以下。

A方案:设置PM2.5新风处理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在办公区域设置新风PM2.5处理设备,并在室内另加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新风量约1次换气每小时,内循环换气次数按3-5次每小时。

B方案: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方案:仅在室内增加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换气次数按3-5次/h计算,室内所需新鲜空气依靠开启部分外窗保证。

C方案: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利用新风系统保持室内正压的特点,达到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室内造成污染的目的,考虑空调系统节能要求,新风量约1次换气每小时配置。

3.2 运行测试

测试仪器:TSI-8532气溶胶测试仪,TES1341风速仪。

需测试数据:PM2.5浓度,窗口风速。

对应三种方案,模拟实际办公状况,开展如下工况测试:

A、办公区开启半小时外窗后(模拟早晨开窗大换气)关闭外窗,开启新风,开启内循环净化设备,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测试新风口数据。本工况测试过程中对处理设备开启数量进行调整,争取优化配置。(针对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方案)

B、办公区开启外窗,开启内循环净化设备,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本工况需进行窗口风速,窗口尺寸测量,以确定可满足室内新风需求的开窗数量。(针对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方案)

C、办公区开启半小时外窗后(模拟早晨开窗大换气)关闭外窗,仅开启新风,测试室内办公区域数据,测试新风口数据。(针对仅改造新风方案)

3.3 测试结果及分析

3.3.1 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的方案A

经测试,其处理效果完全满足本次改造目标。本次测试条件最恶劣的一次,室外PM2.5值达到了305,未做开窗大换气的条件下,室内PM2.5值就达到了148。而在此条件下,办公区开启PM2.5新风处理系统及内循环设备运行(内循环风量约3次换气)半小时后测室内PM2.5值降为47,完全可达到改造要求。

3.3.2 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的方案B

经测试,在开启3面外窗的条件下,内循环风量开启至5次换气的效果仍距改造目标有很大差距,处理效果并不明显。

根据窗口风速、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室内外污染物平衡计算,由于窗口风速很不稳定,出在满足新风条件的开窗情况下,如仅增加内循环设备,需循环处理换气次数在20次/h以上。

3.3.3 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C

经测试,仅增设新风PM2.5处理设备的方案,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达到通过实现室内正压从而得到避免污染物进入室内的效果。以本次测试中测试结果举例,在室外值158,室内值88的条件下,开启新风机组关窗运行半小时后,室内值仅降至73。

3.3.4 结论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得出下列结论:

(1)改造新风系统配合室内循环处理的方案A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通过测试,我们认为本方案可优化设备配置,按开放办公区东、西区各改造2套新风机组并保证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即可,可使室内空气PM2.5浓度下降约65%-75%,室内外PM2.5浓度比下降至约0.15-0.2。

(2)仅增设内循环式PM2.5处理机组的方案B是不可行的。由于自然进风的不可控性,造成空气处理量过大,经济性太差。

仅改造后的新风机组运行,虽可以达到一定的室内处理效果,但效果微弱,室内污染物浓度下降缓慢,方案不可行。

4 结语

同志曾经就关于空气污染怎样治理问题指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欧美国家今日的优良空气质量是数十年治理的结果,室外大环境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室内PM2.5污染开展治理是避免空气污染造成人身伤害的最直接措施。

本文根据实际应用测试,记录了室内污染现状,对比了目前较为成熟的PM2.5处理设备及办公楼室内空气治理方案,望对今后室内PM2.5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简介:王阳(1981-),男山东济南人,本科,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上一篇:浅谈宝骏乐驰汽车电动车窗原理与故障诊断 下一篇:关于《电路基础》课程“微课”开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