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2-01 02:59:59

浅析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日益频繁,并购活动也出现一些新动向。文章通过分析外资并购的趋势和出现的新特点,探讨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外资并购对中国产业安全方面带来的隐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外资并购 产业安全 跨国公司

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反映出世界很多地区强劲的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南欧及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中的转型期经济体三大类经济体中均出现增长,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国、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吸引了数量最多的外资。其中跨国并购活动的增长支撑了目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上升。2006年,跨国并购交易不仅在金额上提高23%,达到8,800亿美元,而且在数量上提高14%,达到6974笔,接近2000年达到的上一个并购高峰。

一、我国外资并购趋势及出现的新特点

美国学者海默认为,由于企业存在的垄断优势和市场存在的不完全性特征,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现实需要。科斯的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只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相应的交易变成企业的内部交易,实现在企业内部的交易比通过市场交易具有更低的成本。沃尔特・艾萨德认为不完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市场购销存在的贸易壁垒,以及政府的政策等使得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现实需要。这些理论都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降低成本、利用全球资源、提高效率的需要,而企业并购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优方式之一。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给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我国宏观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人民币持续升值,体现了我国庞大市场对外资的强大诱惑力,外资并购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进人方式。

1.跨国公司掌握目标企业控制权的意图强烈

跨国公司在并购合同中要求控股,对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等要求成为最近一个时期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基本条件。这在原来的绿地投资中几乎不存在。与2000年以前相比,现在跨国公司在投资并购中控股的比例明显提高,出于对控股权的需要,跨过公司表现出强烈的“独资倾向”,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

2.跨国公司重点并购重要行业的骨干企业

跨国公司利用国企改制和地方推进国有产权改革的时机,针对重要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快了并购步伐,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公司的股权交易,高盛和鼎晖集团联合收购国内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一双汇集团100%的股权,四川双马89.27%的股权转让给拉法基中国海外控股公司等,这些在在相关行业中的重点企业,都已经或正在被跨国公司并购重组,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垄断的倾向。

3.跨国公司采取的并购方式不断创新

跨国公司的并购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那就是达到对并购目标的完全控制并尽可能实现对市场的垄断。因此跨国公司在并购中为了达到目的,采取逐步措施,不断创新并购模式,除了正常收购收购以外还搞蓄意收购,目标是收购上市公司,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收购上市公司的核心资产;或是为了得到一家企业,跨国公司先合作后合资,合资以后大力虚化,虚化之后亏损,中方坚持不住了,就实行收购,使合资企业最终变成跨国公司的独资企业。

二、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虽然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有效手段,但从产业自身因素考虑产业安全问题,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核心问题。目前由于跨国公司并购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

1.跨国并购严重削弱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降低我国国内企业的发展能力

在我国从事研发活动的跨国公司多数从事适应性研发活动,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究机构主要是进行新产品的本地化研究,新技术、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方人员手中,创新能力仍在跨国公司母国。跨国公司并购企业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决策权被股权左右,外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取得控股权,从而夺得自主创新权。缺乏品牌和技术创新后的国内企业,只能高度依赖于跨国公司,企业独立发展的空间狭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部分产业过度并购造成行业垄断,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

基于外资并购近年来侧重整体布局、系统性并购的特点,一旦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即从主要原料、零配件的供应到销售网络都被几家外资寡头控制,将为其他的国内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设置非常高的门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许多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电子信息、汽车、医药等主导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计算机心片、软件操作系统、汽车发动机90%以上控制在外资手里。如果外资垄断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如金融、电信、交通、钢铁等行业,并控制其核心技术,可能带来我国的产业安全的风险问题。

3.跨国并购造成国家重要资源大量流失,打破我国生态环境平衡

跨国公司把在母国受到限制的一些污染行业转移到我国,使一些地区的土壤、水源,以及其他生态遭受破坏,而我们并未从中获得多少实际的利益。目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大量战略性资源的外流将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矛盾,环境问题威胁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阻碍了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建议

1.加紧制定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并购和垄断是一对孪生兄弟,反垄断法很重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对跨国并购的监督管理,并制定了限制此类并购的完备法律体系。在防止跨国并购造成的产业安全问题方面,美国进行了分类管理,针对一般性竞争性产业安全,有《反托拉斯法》和《反垄断法》;针对上市公司的,有《上市公司并购法》和《证券投资管制条例》;针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或核心技术的产业,有《国家安全法》等。目前我国已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制定并实施了《反垄断法》,设立跨国并购审查机构,防止外国资本进行垄断性恶意收购,但其他相匹配的法律措施还要进一步完善;通过立法确定外资并购待遇的标准,在赋予外资国民待遇的同时,明确限制外资并购的行业和领域,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国防性的限制;并购规模的限制,对于交易额达到相当规模的要限制;取消一些特殊政策,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其向国际化发展

这是维护产业安全、规避市场风险的根本举措。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研发投入应占销售收入的5%,低于3%就会被市场淘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10%以上,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开发推广适用技术,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只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不但不会轻易被跨国公司并购,而且还能与其展开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并购过程中,企业抓住合资企业的控股权,避免并购之后,丧失研发平台和队伍。要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对引进的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借助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共同开发一些新技术和产品,加速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3.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导跨国并购的产业投向,杜绝国内稀缺资源流失

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产业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对跨国公司在能源、交通、农业、环保等产业的并购投资采取支持的态度,而对跨国公司进入银行、证券、保险、公用事业、信托投资等领域进行限制,禁止或者限制外资企业对于我国稀缺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性企业的并购,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外资并购项目,引导外资在高新技术等科技领域开展投资,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总之,在对待跨国公司的并购中,理智看待“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产业安全的关系。在明确外商控股和并购国有企业产业导向,以及确定可以参与并购的产业领域的原则下,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欢迎跨国公司并购,并借助跨国公司的优势,尽快培育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7

[2]高 媛: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7)

[3]春光:中国产业安全现状及对策.中国科技投资,2007,(01)

[4]边 伟:跨国并购与产业安全的思考,2007,(07)

上一篇: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运营分析 下一篇:我国信息安全管理软件前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