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桂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实例说明

时间:2022-10-07 11:44:49

湘黔桂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实例说明

[摘 要] 贵州省的黔东南州有着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以及户外拓展训练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最明智的做法是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念,把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特别是要重点保护正在遭道到破坏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的户外拓展培训也融合到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当中。在此将具体的旅游线路充分的科学开发与实施,强化生态和拓展旅游的可行性推广。

[关键词] 黔东南 生态旅游 户外拓展 旅游线路

最近,黔东南州有关部门把黔东南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州,并重点推出生态旅游和苗侗民族风情旅游两大品牌。黔东南有着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在西方国家风靡了多年的户外拓展运动也在这片古老、极具原始风貌的地区得以开发和利用。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个外来语,英文为“Ecological Tourism”。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所下的定义各不同.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1990年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是“以自然为基础”,是“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旅游活动”。两年后,她又修正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从这两个定义看,前者从旅游者的角度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而后者突出了这项旅游活动所应当对旅游地产生的积极作用.国际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ty)则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从以上的几个定义可看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其旅游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其旅游目的是“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及相关的文化特征”,并“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而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在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多数学者对生态旅游目的地仅限于“自然区域”,且主要指一些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也包括一些社会文化环境和独特区域(黔东南就是这样的独特区域),这两类资源在形态上虽有很大区别,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属人类的宝贵遗产,都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它们又都比较脆弱,需要人们努力去保护。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如下特征:首先,由于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些保护比较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生态旅游者能从中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其次,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小型化。旅游活动限定在生态系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可保证旅游者特殊经历的获取,又不会对旅游地造成大的破坏。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系统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的旅游,既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也包括对旅游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旅游形式。

二、为什么会出现生态旅游热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思维逐渐受到有关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而从全球旅游业本身来看,尽管旅游业一直高速增长,但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思路,盲目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使大量的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一些旅游地长期超负荷运营,使旅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的不仅失去其旅游价值,更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也愈来愈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新的旅游形式,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从人们的旅游需求和动机来看,由于当今城市化的急剧扩张,多数有钱人常年生活在与自然相对隔离的都市里,生活节奏快而竞争激烈,加上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新鲜空气、清泉流水、鸟语花香的渴望使他们更多地走向大自然,特别是到那些生态未受破坏的地区去进行旅游活动的动机日益强烈。

三、什么是户外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当时处于战争漩涡中的英国商务船队经常受到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是人们从生还者中发现,能生还的不一定是身体体能最好的人,却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于是汉斯等人就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其目的是“训练年轻的英国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训练他们的求生意识”,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从事拓展训练的学校。战争结束后,这种独特的训练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培训员工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提高、改善员工的心理素质,而户外拓展培训则成了他们最为有效的培训方法之一。

户外拓展培训强调体验学习,利用户外特殊的场地和崇山峻岭等自然环境,配合各种精心设计的团队游戏,同时将一些探险性户外活动,如攀岩、泛舟、登山、露营等简化成安全可操作的活动课程带入企业的管理培训当中,由原来强调体能活动的取向,转向团体动力的培养和探讨,令参与者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户外体验项目,确立信心,发掘自我潜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户外拓展训练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和训练方法。而它则需要利用大自然和人工创设的特殊场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模拟生活与工作场景的活动,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四、户外拓展训练的特色

拓展训练的实现是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仁、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相较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创设的特殊场景两者之间,我们通过对参训者在训练中的体验以及感受的反馈研究中了解到,参训者回归原始的生态环境,参与利用崇山峻岭,浩渺大川等自然环境,而实施精心设计的活动,在亲近自然中解决问题、接受挑战的过程,使得参训者更容易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并能更多的培养他们学习和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兴趣。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加增强了。

五、黔东南州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资源和背景条件

随着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天人合一”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将给黔东南州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机遇。从人类向前发展的意义上说,自然生态资源是一切旅游资源优势赖以生存、发展的载体,也是人类生存方式追求的终极目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在黔东南州的崇山峻岭中有2900多条大小河流,森林覆盖率48%,是全国林区之一,全省10个林业县,黔东南州占8个。全州除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月亮山、弄相山、上塘、龙头岩、乌嘎冲、佛顶山等原生性较强且生态系统发育较好的郁郁原始森林。全州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5550公顷,生长着2千多种植物,其中仅国家特有属植物就有24属,占全国的17%,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的10.45%,占全省的40.2%;野生动物有5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级动物3种,二级动物23种,占全省的56%。被称誉为祖国南方的“绿色宝库”、“动物王国”。这里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黎平天生桥,有苗族母亲河――清水江、侗族母亲河――都柳江,5万亩台地草场――青山界等,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旅游功能都具有不可代替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植性。黔东南州神奇的水光山色、奇石异洞、飞瀑流泉、生物资源等原生性自然生态系统所凝固的景观,除了其感观上的赏心悦目,更以它丰富的美学、科学及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可引发旅游者美的感觉、美的联想,使旅游者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体验和在五彩斑斓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移情、寄情得到释放和满足,其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和生态之旅空间之大,都具有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许多国家不可类比的“后发优势”。

黔东南州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有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台江施洞,有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有“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有“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有由杉树演变而来的凝固于空间的历史,侗族古老的鼓楼,有记载镌刻历史的精美而斑斓的苗族服饰,有流淌千百年的“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老百姓的普通生活。能够满足人们在文化上追求多样性与变异性的消费心理需求,对国内外的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独具特色、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婚俗文化、民族歌舞文化都是千百年历史的沉淀,到黔东南可领略魏晋遗风、唐型、宋朝服饰、明清建筑。被国内外游客赞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亚洲有两个,另一个是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

六、黔东南州户外拓展型生态旅游线路实例说明(以色列Roim Olam――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in in Israel LTD户外拓展与生态旅游系列团队)为例

参考文献:

[1]色 音:文化遗产与文化人类学[A].见:徐松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广 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l).~ 51~55

[3]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评估[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4]陈建翔:谈谈拓展训练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 1997, (5)

[5]于建颖:生态旅游走向何方[N].科学时报,1999~2~10(5)

[6]罗永常:生态旅游与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第18卷第6

[7]张有林 杨学义 吴再俊: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探索 林业调查规划[J],2006・Feb・31 (1):125~128

上一篇:经济危机下西部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下一篇:浅议蔬菜产业纵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