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指导实践

时间:2022-02-01 12:31:45

理论指导实践

[摘要] 将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相结合,利用图式理论,结合文化导入以及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探索如何构建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内容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的途径、内容与形式,以期总结有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理论指导 网络环境 远程开放教育 英语听力 教学模式

听力课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听力理解又是外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它一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这和教师缺乏理论指导,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有关。不过,近年来,已有不少教师在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廖倩,2008)、文化背景知识(薛丽萍、张永美,2009)、图式理论(孙晓,2008)等来提高学生听力。还有,不少教师在探索网络环境下提高听力的方法(王翠,2008)。这些方法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本人认为,通过网络和面授教学相结合,既利用图式理论,又结合文化导入以及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来探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听力的有效途径也一定很有意义,但这方面文章凤毛麟角,于是决定对此进行探索。

一、理论依据

1.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认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听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听者知识库中的过程(见腾延江,2004)。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头脑中的已知概念,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人脑中的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经验的累积和视野的不断开阔,它们也会得到扩展和修正,并给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他们对新信息进行联想、预测和理解。

根据图式理论,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图式具体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听者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图式指与听的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听者对世界的认知,对语篇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有助于听者预测、选择信息,消除歧义,提高其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形式图式是关于语篇的文化和结构方面的知识。

2.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中国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那无疑是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事实表明,学生越是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生活,就越容易理解所听的内容。

3.交际能力

听力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为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听力基础。什么是“交际能力”呢?“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束定芳,庄智象,2008:87)。”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呢?束定芳、庄智象(2008:91)指出,“任何目的的外语教学都应始终贯彻这样几条重要原则:(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文化导入、提高交际能力都要求外语教学要传授语言知识;开展有意义的、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的交际活动;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本人决定根据以上理论探索网络、面授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途径。

二、研究过程

1.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目标

试验于2009年3月至7月在电大2008秋开放教育英语专科班进行。该班有42人。试验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II》。研究内容是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相结合,利用图式理论,结合文化导入以及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探索如何构建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目标是构建网络环境下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索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内容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的途径、内容与形式,以期总结有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

2.途径和步骤

通过教师导学、学生自学、集中面授、小组讨论、平时作业五个途径,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各教学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导学

引导入门。在第一次面授课介绍学习要求,特别强调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听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尽可能细化的学期自学计划;公布教师电子邮箱,保证同学们顺利使用电大平台课程网页和专业讨论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为自己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努力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利用面授课、课程网页、QQ等介绍有关学习策略,培养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习惯。

导学先行。将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面授和自学安排、形成性考核作业(包括网上讨论、网上学习、笔头作业)的具体评定标准等提前挂在课程网页上,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格,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单元导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听前进行知识和能力准备。结合图式理论、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概念,辅导这样展开:

①传授语言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我们按教学进度在课程网页上挂出各单元的电子教案、语言难点辅导、语言难点练习等。电子教案内容包括:单元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介绍;发音练习;听力材料中重要单词、词组的语义、用法;重要语法解释及练习。这些辅导意在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整体把握阶段学习任务的能力。

②介绍语篇知识,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听力中涉及的材料主要可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我们通过网页提供实例介绍这些体裁的结构特点,如议论文一般先提出论点,然后用因果、对比等方法进行论证;记叙文多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只有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各种体裁的结构和特点,才能培养他们运用语篇结构信息去捕捉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能力,以利于其对篇章整体的掌握。

(2)学生自学

学生上网预习,学习电子教案、语言难点辅导,做在线语言难点测试和网上听力练习等,初步接触和机械练习词语等的运用,为后面有具体语境时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尤其重要的是,了解该单元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补充的词语、辨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剖释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根据材料所提问题选择相应的内容组织成讲话文本,有疑问时可以上课程讨论区或发电子邮件向老师发问。

(3)集中面授

面授分为三步:听前即输入过程、听中即内化过程、听后即输出过程。

听前:一是“热身”。师生交流新闻大事和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热身”,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兴趣,学生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还丰富了世界知识。接着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所遇到的语音、语法、词汇等问题进行答疑。二是发挥图式的预测功能。学生浏览针对听力材料的有关练习题后,如要听对话,就推断说话的时间、空间、人物的社会角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要听短文,就预测、推断将要听到的材料的体裁、内容、主题和语境。三是顺藤摸瓜,对课前所阅读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展开集体或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比较各人的观点和看法、取长补短,最终得出对于文化意义的各自理解,并提高跨文化意识。学生通过此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讨论,建立或丰富了与所学单元有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样能帮助学生确立听力目标、提高学习动机,有效降低听力中出现的不良焦虑状态。

听中:学生自然、轻松地进入听材料的状态,发挥图式的信息处理功能来处理相应的语言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捕捉整体信息,听语句、语篇,而非单词,并在头脑中对语言信息不断地加工处理,感悟语境。学生通过做笔记、根据听力信息对相关内容排序、多项选择、填充所缺失的信息、回答问题等,达到理解信息和训练技能的目的。

听后:发挥图式的巩固拓展功能。除了要求学生仿读、复述、要点总结或听写外,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欣赏与尊重不同的文化;学生还按教师给出的语境,使用刚学的真实语料,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把所学语言结构、词语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以提高在目标语文化中运用正确的言行举止的能力。听后对所听内容分析、综合、巩固、扩展,用已有知识对新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能帮助学生把新信息转变为头脑中世界知识的一部分,以全方位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4)小组讨论

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就组织网上小组讨论,一学期组织3次。教师根据各单元对话的专题提供若干语境,学生约7人1组,运用所学的的短语和句型,扮演不同语境中的人,进行模拟现实的角色扮演;或者,教师用一连串有关文化差异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辨析。学生通过网上小组讨论,不断升华其对讨论问题的理解,产生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这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5)平时作业

平时除了布置听的作业,还布置“了解文化背景,提高文化意识”的作业,如让各小组制作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的幻灯片,要求各小组明确各人的分工,群策群力,做到最好,然后全班公示,评出最好的制作。

三、效果与分析

2009年7月在即将结束《英语听力教程II》的教学之前,我们对参加试验的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38份,回收率88%。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两块:学习方法调查、期末自我评价。

1.学习方法调查

一共有7道题目,每题给出一些选项供学生选择,有些问题还要求陈述作某选择的原因。调查结果,约81%的学生有上网预习,其中89%有预习“电子教案”、“文化背景知识”(这题是多选的);50%的学生参加了全部的课,另外50%参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课,没有人参加二分之一以下的课;分别有96%和97%的学生认为,上课先“热身”,如学习和讨论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听力、听懂有关内容帮助大或有一定的帮助。对后者,学生陈述了很多好处,如熟悉内容,知道有关表达,听不懂的地方可以估计、判断;在老师讲解、师生讨论中顺利进入“听”的状态;了解文化背景能提高说的能力,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听力;了解课外知识,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帮助小的学生陈述因工作忙没有预习。100%的学生认为,网上小组讨论内容对提高听力帮助大或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主要认为,学语言不但要学语言知识,而且要学文化背景,才能全面提高交际能力。让学生选择今后提高听力的3种途径,最多人认同的前5名途径是:听、仿读课本材料;听英语新闻、看英语电影;课前上网预习;师生用英语讨论;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2.期末自我评价

一共有3个问题,要求学生作陈述性回答。“到目前为止,听力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_”,排在前3位的答案是:课前预习(62%);听教材资料(56%);参加面授(50%)。“听力理解能力与期中相比是否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92%的学生回答提高了,主要原因的前3位是多听、提高了词汇量、学习网上文化背景知识。认为没有提高的同学一致认为,自己基础太差。“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有75%的学生回答达到了,比较2007春班(52%)有了不少的进步。

四、结论

经过实践和探索,特别是分析了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结合平时的观察,本人认为,网络环境下结合图式理论、文化导入以及交际能力这一概念进行听力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听力,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该模式有如下特点:

1.网上教学、面授和讨论等教学组织形式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系统,进而形成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该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基本程序,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按照自己规定的程序自学;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再加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辅导、启发(继贤,范捷平,2005:89)。”我们重视对自主学习策略的培训和运用,使学生在将来的听力练习中也能得益。

2.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的导入,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养成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范畴。网络环境下的文化教学比传统的局限于课堂、课本的文化教学更方便快捷,更有针对性。

3.“听力是读出来、说出来的,最后才是听出来的(杨智敏、陈红锐,2005:1)。”只有将听和说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整个英语听力的教学水平。

4.师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角色。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的编制者、提供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是探究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的关系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5.结合图式理论、文化教学和交际能力概念的听力教学紧扣听力教材,更利于单元既定目标的实现,长短期目标兼顾。

参考文献:

[1]廖倩.多媒体技术与英语听力教学[J].科技信息,2008,(33).

[2]薛丽萍,张永美.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介绍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09,(5).

[3]孙晓.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J].电大英语快讯,2008,(1).

[4]王翠.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听力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08,(46).

[5]腾延江.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与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4):28.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继贤,范捷平.自主性语言学习:开放与管理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8]杨智敏,陈红锐.英语听力宝[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对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