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2-01 08:19:57

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思考

经典文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经典诗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发挥经典诗文的作用和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营造经典诵读人文环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阵地,除此之外,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加强经典诵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既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一种情境、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品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有利于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根据“环境育人”的原则,从环境建设入手,努力在校园里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尽可能地将校园建设得富有诗意、富有情趣,令步入校园的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经典文化的气息,在浓厚的书香中茁壮成长。营造浓厚的校园经典诵读文化环境,可以合理利用教室、走廊和公共橱窗。比如在教室、走廊中张贴图文并茂的古诗、成语故事的图画以及名人名言、名句、名篇、名作等,名篇、名作要短小精悍。此外,也可以在班级的黑板上腾出一个小角落,作为“每日一句”的专栏,让学生轮流搜集名句并锻炼自己学习书写。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经典诗文作为主要内容设计自己的手抄报并在橱窗中张贴。(2)重视家庭人文环境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因此,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是学生经典诵读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家庭人文环境就是要让学生在家里能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息。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用经典诗文装饰自己的家庭,特别是小孩的卧室,比如在墙上张挂一些名言警句或孩子自己动手摘抄的经典句段;其次,家长可以每天抽几分钟或十几分钟陪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文章,以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注重经典诵读的实际效果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和经典诗文本身比较难懂,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可能有些小学生的背诵处于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教师不要违背教学规律,强制要求学生背诵或理解经典,而是更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慢慢地接受经典文学的熏陶。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经常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诵读的经典诗文。另外,还可以采用交叉背诵的方法,就是同桌中的两同学,一同学背诵上句,另一同学背诵下句。总之,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或综合利用几种方法,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诵读效果。此外,经典诵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种价值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诵读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加强诵读评价是促使诵读效果实现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以采取由教师评价为主体辅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但始终要确立学生诵读的主体地位,同时辅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和班级互评等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从而提高诵读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在各种比赛、竞赛和节日庆祝活动中适当加入经典诵读的内容,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激情,从而提高诵读效果。

三、注重各学科的渗透作用

小学各学科别是思想品德、美术和音乐等学科与经典诗文一样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这些广为流传的优秀思想或以经典诗文或以音乐或以美术或以传记等形式记载着,因此,经典诵读与思想品德、美术和音乐在德育和美育教学目标有着内在的统一性。(1)思想品德课的渗透。思想品德课程突出德育的教育功能,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强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实现美育和德育教学目标。(2)美术课的渗透。古人云:“诗画同源,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倘若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将诗词引入美术课堂,以诗词为画题,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诗情画意的情景就会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3)音乐课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突出音乐的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思想性。而小学经典诵读内容都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人思想、文化精华和语言典范。同时很多古诗文是以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大多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所以音乐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古诗文描绘的文学形象有许多相通之处,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上一篇:如何唤醒学生作文意识 下一篇:小学感恩意识教育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