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02-01 02:18:52

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脑卒中;奥拉西坦;临床 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11-01

急性脑卒中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急性脑卒中当前主要使用神经保护与溶栓方法来进行治疗,治疗的关键是对患者脑缺血进行改善的同时,尽可能的使脑组织少受到代谢毒物的损害[1],对预后进行改善。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奥拉西坦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60例,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卒中病情以及入院时间间隔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脑梗死依据梗死面积的大小,使用不同剂量的扩血管药物与脱水剂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血糖与血压等进行控制,同时使用脑细胞活化剂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g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1天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2]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3]所制定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ADL)来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详见表1。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极大的危害到患者的生活与社会生存能力,给家庭与社会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期以来,伴随着脑保护治疗和溶栓的研究进展,已经逐步意识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能够进行早期干预的急症[4]。围绕缺血核心的区域为缺血半暗带,依据患者局部脑血流把缺血半暗带定义成为处于缺血坏死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区域。同时细胞死亡也能够使患者神经功能受到损害与缺血后梗塞[5]。脑缺血一旦发生,病理与生理方面的变化极为复杂,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因而在临床治疗中要针对病例的情况不同而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施重建供血、神经元保护剂、清除自由基、溶栓等,在治疗时间窗之内使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以及方法来联合治疗缺血与卒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6]。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奥拉西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临床治疗,经临床研究表明,奥拉西坦可以对患者的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预后;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为伟.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J],2001,34(5):261

[2]黄秉钦,徐晓院,徐招栓,等.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脑梗死(附26例临床分析).中国临床医学[J],2002,9(5):501

[3]周东.急性缺血卒中再灌注治疗的评估.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J], 2000,27(2):86

[4]Albers GW,Atkinson R,Kelly R,et al.Safety,tolerability,and pharmacokinetics of Nmethy1Daspartate antagonist detrorphan in patients with an acute stroke[J].Neurology,2004,44(suppl12):A270

[5]Muir KW,Holzapfel L,Lees KR.Phase Ⅱclinial of sipatrigine (619C89) by continuous infusion in acute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00,10(6):431

[6]Clark RB,Knoll BJ,Barker R.Partial agonsists and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desensitization[J].Trends Pharmacol Sci,2001,20:297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 下一篇:周长魁:不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