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玩具

时间:2022-01-31 08:48:30

孩子们的玩具

作为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主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活动的重要部分,新华社与路透社在2011年8月初启动“非洲行”联合新闻摄影采访行动。我作为新华社常驻非洲的三名摄影记者之一,开始筹划关注贫困主题的拍摄。我把拍摄方向大体定位于儿童,因为在国内时我就比较关注儿童问题。

依靠分社兼职摄影雇员库利巴利的帮助,我得以深入科特迪瓦的民众生活,拍摄到了真实、鲜活的一手材料。每次采访,我都是用英语和库利巴利沟通,然后他用法语或当地土语帮我翻译。

8月12日,我和库利巴利来到阿提埃克比贫民窟。此前我曾深入过非洲多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农村,对非洲穷苦人的生活已有所了解,但阿提埃克比贫民窟的穷困还是让我感到震撼。

这个贫民窟位于一条满是垃圾的小河边,巷子只比成年人的肩稍宽,刚够一个人通行,中间还有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沟。光着脚板破衣烂衫的孩子们就在河边的垃圾堆上或是巷子中玩耍。虽然这里的每个场景在我眼中都是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但必须“hold住”。因为未经允许随意拍摄会被当地民众敌视。

我打算找一户人家做调研基地,拍摄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拜访了一位老人的家,告诉他希望拍摄他家里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照片,拍完后可以将照片洗出来赠送给他们。老人欣然同意。

8月16日,我们再次来到阿提埃克比贫民窟。我背着相机,随着老人家的小孩来到他们平日玩耍的小广场。这里的孩子很多,但是我却无法工作。因为孩子们非常喜欢拍照,只要看到我把镜头对准他们,就会冲到镜头前摆出各种姿势让我拍。我根本不可能拍到他们流露自然情绪的瞬间。

我开始以为只要我在这里多呆一会,他们对我熟悉了就会不再注意我,可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干脆停止玩耍,纷纷挤到我的身边,20多名孩子把我团团围住,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有的研究我,有的研究我的相机。路过的孩子也会加入围观,孩子们越聚越多。看他们根本没有想离开的迹象,我急中生智,在脑海中尘封已久的拍摄孩子“玩具”的想法冒了出来。

我让库利巴利先叫一个孩子拿来他所有的玩具。第一个孩子拿来的东西,让我怀疑自己和库利巴利的沟通或者库利巴利和孩子的沟通是不是有问题,因为他拿来的东西有废旧勺子、手机壳、插座、锁子、塑料碗。我首先向库利巴利确认“玩具”的概念,然后强调“所有”的意思,库利巴利说:“相信我,这就是这个孩子所有的玩具。”

我就地取材,把这些东西放在小广场沙地上摆放的一块毯子上,先拍一张所有玩具的照片。然后让孩子挑一件他最喜欢的玩具,靠墙拍一张他和这件玩具的合影。第一个孩子挑选的玩具是一大块废旧泡沫做成的“枪”。我感觉这次拍摄可能有戏。

二三十名孩子和家长围在周围,一会儿有孩子挡在我的镜头前面,一会站到我背着的相机底下。如果稍有不慎,沉重的相机就可能伤到孩子。库利巴利也管不住这些孩子,拍摄现场一片混乱。我请一位中年妇女帮助我们维持秩序。她拿着一根平时管教自家孩子的皮鞭不断挥舞吓唬孩子们,秩序才有所好转。

之后几个孩子拿来的玩具,还是没有玩具的样子,线路板、塑料板、纸杯、瓶子盖……我像患强迫症一样,和库利巴利多次确认这是不是我要拍的东西。直到看到所有的孩子拿出的玩具都差不多时,我才相信这个事实。这时我认定,这组照片一定是震撼人心的。

有的孩子刚站到镜头前会紧张。但是不一会就会被周围的伙伴逗得流露出自然神情,我按动快门捕捉这样的瞬间。开始的几个孩子还需要动员回家拿玩具。拍到后来,孩子们都主动回家拿玩具,自觉地按照程序拍摄。我们不得不告诉孩子们,只拍20个孩子,后面的不要再排队了。

这组图片不仅在国外受到“热捧”,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转载,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能够搜索到260多个刊载这组图片的不同页面。其中有大量网友自发在博客中转载。

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希望能继续关注陷于困境中的人们,努力利用图片的影响力帮助他们获得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助。

上一篇:吴宗其的千岛湖情结 下一篇:苦难.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