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2-01-31 03:13:07

小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方法

[摘 要] 让学生掌握语言是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语文教学实践的关键,让语文课成为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积极探究,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中采取“自读、导读、会读”的阅读模式,给学生读书、训练、讨论的时间,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寻找教材的语言规律,在精心设计迁移训练中进行读书训练,熟练掌握语文知识,让读写能力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阅读;语言能力;语文教材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课文教学结束后,还不能通读全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熟读、精读。读书要讲究技巧和方式,要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通过读书学会读书。

“读”的^程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思维,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方法的指导、问题的提出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体现“读”的效率和效益。为此,教师要切实研究读书训练的目的、技能和方法。所谓目的就是了解读书的最终目的,阅读文章后要有收获,同时还要讲究读的层次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自读―导读―会读”的阅读模式。

1.学会自读

“自读”也可理解为初读,其目的是读准字词,了解大意。可采用轻读,需要一边读一边想。自读就是让学生独自阅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受、领悟。

2.引导学生阅读

“自读”是感知的前提和手段,“导读”是关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及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感官效应,将语言文字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还原成生动的情景或是具体的感知物象,从而有效形成学生对语言的充分感知和内化。在形式上多采用默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导读方法和侧重点。

3.学生阅读感悟

“会读”是语文教学目的。会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是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方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主动表达自己感悟的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在争辩中锻炼语言,锻炼思维,促使学生在疑惑处凝思,在动情处感悟,在精妙处琢磨,学会通过词语之间、句子之间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草和大树》时,通过四个步骤解读课文。一是细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段落大意,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语的描述体会主人公为生活忙碌奔波、不辞劳苦的形象,进而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充满韧性的性格,抓住“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的细节描写感知主人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性格;从文中“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语句体悟主人公不屈服于命运、勇于追求理想的性格。二是品读课文,从读中体会夏洛蒂原先担心受怕,到来自于诗人罗伯特冰冷的打击与歧视,冷酷和偏见。夏洛蒂读到诗人回信受挫时锥心的羞愧与痛苦,但是更激起她的斗志。三是精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夏洛蒂面对打击的态度。面对歧视与打击,她没有消沉,更没有放弃,而是被“激怒”了,她发誓一定要在这条“不是妇女的事业”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从而体验出夏洛蒂由受挫到愈加坚强的心理变化过程。四是悟读课文,“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带着自豪感,读出三姐妹所获得的成功,抓住两个“硬是”关键词:硬是用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走进了文学的圣殿,硬是用心血和辛劳把“小草”培育成“大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个比喻句,读出三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在“自读、导读、会读”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 “感知、理解、内化表达”这样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没有把语言运用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读懂的文字还不能够成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研究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积累,完成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加工和吸收。尤其是精妙的词语、名句名段、优美句式等,要让学生去记忆成诵,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功。

二、学生说写训练方法

学生通过读书,完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感知、理解、积累三个部分。然而,能够达到熟练地运用语言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终极目标。语言是一种工具,需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运用的训练,引导学生练习说、写,在运用中逐步熟练掌握,最终形成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运用能力。

1.结合精彩语句展开说写训练

例如:课文《草原》的第一自然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的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师在讲解时,采用删减法使句子变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柔美,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那样,到处是一片绿色”。让学生体会原句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性,把词语“无边的绿毯”“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和“……像……”作为说写训练的重点运用对象。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草原景色的优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练习打比方的句子,使学生的思维跳跃,在自然界和思想界之间自由穿梭。

2.结合典型句法展开说写训练

例如:课文《草原》的第一自然段“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式的运用,再让学生用“既……又……既……又”这个句式向老师和同学讲述身边的故事、介绍某一个活动的场景、描述某一种花卉等,积累语言文字。

3.结合课本故事进行联想训练

例如:教师在教学《爱之链》时,抓住课本最后自然段中“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伊……’”让学生以乔伊的妻子角度对话乔伊,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次展开合理的想象,以“乔伊醒来……”为开头,写一段话。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感知、理解、积累、运用”四个语言文字学习阶段,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下一篇: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