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经验:教育洼地的学区式突破

时间:2022-01-30 01:32:16

桃浦经验:教育洼地的学区式突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等举措外,还有别的思路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学区制”构想。这会形成一条新路径。而上海桃浦,6年前已在探索区域内的资源互动与共享。

上海市桃浦地区位于普陀、嘉定、宝山三区交界地,几十年来作为上海市老工业区之一、普陀区“三湾一弄棚户区”的市政动迁移居地,为上海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但这里的教育资源比较贫乏,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人称“教育洼地”。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桃浦地区老百姓的经济条件差,原农民家庭、低收入动迁户、外来人员家庭比例特别高,特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这些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6年前,桃浦地区一群有教育担当精神的校园长们自发联合起来,在普陀区教育局和桃浦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批教育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成立了桃浦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

怎样做强桃浦教育?联合体认识到,在各种教育资源、条件发展滞后的现实面前,单靠一所学校不可能把桃浦教育做强,只有资源共建共享,抱团发展,才能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让桃浦学子能够“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萝卜烧萝卜,也能烧出别样的味道来”

桃浦地区中小幼、社区学校共有17家,相距其实并不远,但以前不相往来,甚至出现争抢优质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联合体成立后,中小幼纷纷打破“围墙”,变封闭办学为开放办学,变孤立发展为联合发展,变追求学校“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发展力”,构建起横向的沟通机制和纵向的中小幼衔接机制。

联合体实行“校园长联席制”与“轮值主席制”的管理模式,各项重大事宜均由各成员单位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讨论决定。为使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地开展,联合体以五年为一个发展年轮,每年由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区学校一把手担任轮值主席,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联合发展的机制也注重了中小幼各年段的教育教学衔接。以“桃浦杯”教学能力大奖赛、德育发展俱乐部、骨干教师论坛等为载体,整合不同年段的学校组成教学联盟;以课程理念更新为第一要务,以教师专业提升为第一要求,以学业质量提高为第一使命,突破性地以跨校教研为重要形式,聚焦课堂,深入探讨教育衔接。可以说,桃浦教育联合体,不仅是形式上的联合,更是内容上实质性的融合。

2013年年底PISA结果公布后,全世界都在关注上海,其中重要一点是“上海是如何改变困难学校的”,因为PISA考试上海的底部成绩特别高。事实上,上海教育并不缺优质学校,它最艰巨的任务在于怎么把像桃浦这样的薄弱地区的教育托上来。联合体顾问张民生对桃浦的发展经验和价值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和分析——

过去有个说法“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言外之意是,差的资源再怎么“折腾”还是差的资源。虽然人们大多认为外部的专业支持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桃浦地区,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支持相当匮乏。怎么办?联合体以行动作出了回答。其实每一个萝卜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关键是怎么把每一个萝卜的特点张扬、发展和分享。薄弱地区每一所薄弱学校,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可“一群”学校打通之后,每一所学校总有一些自己的亮点,把每所学校的亮点集聚成群体共用共享的共同资源,资源便实现增值——在使用中不断发展,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就像细胞分裂一样。桃浦教育的发展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课程是资源,教师是资源,校长是资源,社区也是资源,开发了、开放了、没有界限了,共享了、共建了、同进共赢了,资源在流通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萝卜烧萝卜,也能烧出别样的味道来”。

打通学校的界限和学段的阻隔

2008年以来的第一个5年里,桃浦教育联合体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聚焦内涵——实现五个“联”,即党建联建、教工联聘、学科联赛、学生联动、项目联创;2.外延拓展——形成五“结合”,即警教结合、医教结合、文教结合、体教结合、社教结合;3.巩固深化——构建五“平台”,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社区资源整合与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平台、学业质量检测与调控平台、学生特长发现与培养平台。

2013年11月18日,桃浦教育联合体召开了第六届年会。在总结前5年工作的同时,明确提出后5年要在上一轮奠定的合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联合发展的优势,充分整合联合体的各项资源,推进地区基础教育深入改革。年会明确了4个重点项目,以有效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包括:1.信息时代幼、小、初、高学生道德养成系列研究项目;2.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项目;3.中小幼科学素养连续培养项目;4.随迁子女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项目。

儿童青少年时代,是长身体、增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把道德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贯穿到小学、中学教育全过程。联合体顾问于漪充分肯定了联合体“幼小初高学生道德养成序列化”的工作举措。她说:“道德教育需要循序渐进。过去我们的教育将道德养成重点放在了幼儿园、小学,其实各学段的莘莘学子都需要道德养成。”

桃浦地区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原先各所学校立足校情在德育建设方面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如桃浦中心小学的“根与芽”、新杨中学的“尊重教育”、桃浦中学的“法制教育”,等等。联合体平台冲破了学校之间的藩篱、学段之间的割裂,以“自主”为关键词,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持续不断的道德养成,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分年段有侧重地开展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我能干、我值日,小学——我当家、我做主,初中——好班级、靠大家,高中——我主持、我成长。

联合体整合各校的德育资源,设计了系列化的德育课程,努力将学生的道德养成过程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潜移默化、分层推进的教育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联合体充分发挥跨学段、跨学校教育一体化的优势,以“学生联动”和“教工联聘”为重要抓手,使道德教育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2011年年初联合体成立的“学生特长跨校联动跟踪培养”工作小组,全面整合了各成员单位的特色项目,使各校已形成的德育特色及德育品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地区的文明辐射和影响也进一步扩大,有效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全面发展。每周五下午半天的区域跨校、跨学段走班上课,使桃浦地区学生的道德养成序列研究项目得以有效实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德育课程系列化的有效实施,队伍是关键。联合体的“教工联聘”机制为优质德育课程的跨校实施提供了保障,让更多桃浦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利用家长、社区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在活动中体悟生活,在交往中正确对待他人。

联合体各学校在关注学生道德素养有序提升的同时,还打通学校的界限、学段的阻隔,积极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每周五的下午,联合体各成员校都会开出自己最棒的拓展课程,供联合体内其他学校的学生跨校选课,从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在桃浦,不少学校都有自己的科技特色课程。如美墅幼儿园的科普教育、恒德小学的“七彩气象”、新杨中学的科技特色课程等,桃浦中学的“数字地理创新实验室”还是上海市的创新特色项目。原先这些特色课程只针对本校学生开设,而今联合体把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充分整合各校特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形成了衔接、贯通的科普教育系列。小学阶段注重从环境物象的变化来认识气象与天气,初中阶段通过简易测定大气要素变化来观察气象与天气,高中阶段则利用数字技术搜集处理信息来把握气象与天气,从而形成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气象与天气观。这不仅让桃浦的孩子充分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发现和持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素养创造了条件。

如今,“上家门口的好学校”,对于桃浦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不再遥不可及。

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

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联合体的迅猛发展,有赖于社区教育力量的有力支撑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联合体提出要“整合社区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课堂”,以建立“教育体验基地”为抓手,创设大教育格局。

联合体提出了“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目标,组建了“社区教育听证与咨询委员会”,由桃浦镇政府机构、街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家长、社区知名人士等组成督导团,对教育改革、学校办学等进行咨询与听证,“有事大家商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环境。

联合体构建的“社教结合”将学校、家庭、社会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而紫藤苑居委会在为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方面做出诸多创造性工作。居委会成立了读书会、合唱队、舞蹈队、广播站等,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平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社区的文明建设添色不少。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联合体在紫藤苑社区设立了“杨兆顺和谐社区体验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社区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社区工作的艰辛,学习社区干部“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精神。

“杨兆顺和谐社区体验基地”只是联合体挂牌的十个教育体验基地中的一个。其他9个体验基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桃浦镇李子园村)、都市型工业体验基地(上海市新杨工业园区)、都市新农村生活体验基地(上海西北物流园区和桃浦镇槎浦村)、现代科技体验基地(上海金环工业有限公司)、民族文化体验基地(桃浦文化馆)、阳光体育活动基地(普陀体育公园)、卫生与健康实践基地(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防教育实践基地(驻地某部队)、社会治安保障实践基地(普陀区公安分局白丽路派出所)等。在桃浦已形成了“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荣”的良好社区教育环境。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联合体10个体验基地通过提供实习、兼职、动手体验等各种机会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料,为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

联合体在享受社区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与社区的优势互补。前些年,桃浦滞后的文教事业水平制约着区域内企业的发展。随着联合体的建设和推进,桃浦教育质量实现较大提升,企业的招商引资环境也大为改善。如今桃浦镇金环公司已经引进600多家企业,而桃浦教育为解决这些企业人员的子女就学问题也作出了贡献。桃浦教育和社区、社会资源的融合度越来越紧密,既实现了育人功能,又体现了教育促进社区建设的功能。

在“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桃浦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均高于普陀区平均水平。这在联合体成立之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联合发展,使得学校间沟通、学段间贯通、学校与社会联通的大教育环境逐步形成,桃浦地区的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认为:“联合体的探索实践,已经体现出了一种生命力,它在提升桃浦地区孩子的学习生活品质、满足桃浦地区老百姓的优质教育需求、促进桃浦地区的精神文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学区制’的一种颇有价值的雏形。”

作者系上海市桃浦中学原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郭景扬)

当下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着三个弊端,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弊端1:不同学校独立,教育资源被独占。这不仅浪费着教育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教育不公。实质上,不同学校的资源都是社会公共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同学校必须相互沟通,教育资源必须共同享受。

弊端2:不同学段割裂,学生发展被割断。这违背了学生成长规律,造成人才培养的脱节、交叉、重复。其实不同学段只是学生成长链中的一个环节,为了学生的整体、持续发展,不同学段必须相互有机衔接、上下贯通。

弊端3:学校与社会分离,教育力量孤单。教育最早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学校独立出来后,教育逐渐和社会脱离,教育的许多问题由此而生,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日益异化。其实学校和社会本应相互依存,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而学校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支持。

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学校横向沟通,使不同学校联合,因为有利于资源共享;学段纵向贯通,使不同学段衔接,因为有利于跟踪培养;教育内外联通,使学校和社会融合,因为有利于形成合力。

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学区制”发展方向,桃浦作出了一种具体而有益的尝试。联合体打开了学校间的围墙,打通了学段之间的隔阂,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合作开发资源,共建管理平台,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实现人力资源共育共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生培养连续跟踪。可以说,联合体的一切努力和作为,皆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建构 下一篇:教师,什么离你灵魂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