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课改流于形式

时间:2022-01-29 12:34:14

摘 要: 物理课改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物理教师也在课堂上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努力将以前的一言堂变成现在有问有答、有实验有讨论的和谐课堂。但这些看似有着课改标志的行为,却并未真正跨越课改的门槛。如何才能通过课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其内部规律呢?作者认为应让学生转变原来“逆来顺受”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显神通、殊途同归,最终回到教师预设的终点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课改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改 物理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新课改在各所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们的课堂摒弃了以往“灌”的模式,而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知识的模式。但学生学的方式是否改变,这是我们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成功的一个显著特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方式,就要做到开放和民主。但不少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开放,缺少真正的民主,自主、合作探究落不到实处。因此,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尽快帮助教师们跨越课改的门槛,不要让课改流于形式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急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

1.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师放不开、不敢放、不会放,这是最突出的问题 。

有的教师走进课堂,先是一段多媒体导入语或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再根据新课内容提出问题。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多几个学生答,老师再讲,问完了,答完了,讲完了,布置完作业,正好下课。在这种看似步骤清楚、结构严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上,教师切切实实地在发挥主体的作用,处处有要求,处处有示范,处处有问题,处处有指导,处处有讲解,处处有教师的活动。虽然学生既有读书,又有思考,也有解答,但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绝对控制之下按照教师自认为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进行的学习 ,学生没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尽管教师有微笑、有平等、有民主的意识,有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的想法,但是在这种教师时时控制、处处主宰的课上,学生没有选择权,没有自,只有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教学一旦成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固定“板块”,又怎么去开放、搞活?

2.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几乎所有的物理课堂都会安排学生“讨论讨论”。通常四人一组,要么两人一伙窃窃私语,要么四个人各说各的。这样责任不清、分工不明、表面热闹、乱议一气的讨论有什么意义?会起到什么样的合作作用?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并没有真正认识,不知道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把“合作”仅仅看成了一个“讨论讨论”,不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不明确分工责任,没有主持人,没有中心发言人,没有记录员,结果,要么学生抢着说,要么都不说,也没人归纳整理大家的意见。

3.探究走过场。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便顺其自然地展示设计好的实验器材和步骤,直接布置给学生照着做,最后按照学生的实验结果,帮其分析得到结果。看似学生有思考、有实验、有结论,但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依葫芦画瓢,画出了结论。这样得到的结论,又怎会理解和灵活运用呢?

二、解决对策

数学教育家波亚利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性质和联系。”以上的方式方法有悖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升华,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如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我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1.提供努力目标,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应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种有目标的学习,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到学习目标就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认为,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而且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给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奔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过渡语或投影等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目标导学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识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2.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主动参与学习。

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优越性。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对于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做这个实验,这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材和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到终点。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就给了全体学生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怎样让一个瘦弱的人在拔河比赛中胜过一个强壮的人?有的在猜想在强壮的人那端的绳子上涂油,有的想给瘦弱的人戴手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

3.要允许和认可学生。

由于在课堂上面对众多的个体,常常会出现和教师的设想不相符的情况。此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允许和认可学生的一些突况。

(1)允许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反映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或不时举手发问,甚至问出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善于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从感兴趣的物理现象中发现物理真相。

(2)允许不满足。不满足教师的讲授和物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与方法,不满足现有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途。此时,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或考试不涉及的理由而抹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的缺失将是物理学习的一大隐形杀手。

(3)允许爱动手。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头脑中的创意或见解构思出来,直到亲手自动使之具体化。避免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成功时,学生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主动性。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课堂提问时,在设疑点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时要因人而异。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答对了及时给予肯定;对基础差、反应慢的同学可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还有困难再做提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欢乐,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品质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之目的。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科学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只有使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为“指导式、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上的主体性,将课堂知识学懂、学活,才能显现出新课改的优越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高。

上一篇:简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下一篇:“区域曝光法”在数码摄影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