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时间:2022-04-02 12:09:16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限制君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理解困难,现就君主立宪制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掌握。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建立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便利了英国的海外活动,使英国逐渐变成大西洋的航运中心。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英国重视通过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来获取惊人的利润。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的传统部门――制呢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以资本为中心经营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的发展影响到其他部门,如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也采用手工工场的方式。同时还影响到农村的生产方式,英国历史上出现了“圈地运动”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兴起和发展起来。

2.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

通过16世纪英国的海外掠夺、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农村的圈地运动,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农村中那些经营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就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这一政体确立的过程实则是资产阶级与王权展开角逐的过程,它最终引发了议会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

自诺曼征服以来,英王就一直保持对全体居民的直接权力和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特别是经历了中世纪的政府机构改革,王权得到极大的加强,国王在议会中占据主要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参政意识的增强,下院的独立意识逐渐加强,王权尽量限制议会,而议会则力图挣脱一切限制,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开始展开。

1.议会斗争阶段。

伊丽莎白统治晚期,王权已有衰落趋势。詹姆士一世即位后,不能容忍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和独立性的增强。但是詹姆斯一世长期被财政问题所困扰,只有召开议会,要求批准增加新税。议员们无视国王的征税要求,着重讨论议会特权问题,批评国王的内外政策,詹姆斯一世两度解散议会。查理一世即位后,专制统治有增无减,屡次解散议会。议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1628年向国王提出《权利请愿书》。为了换取议会拨款,查理一世被迫签署该法令。1640年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再次召开了长期关闭的议会。但议会没有满足国王的要求,反而大肆抨击政府暴政,国王无奈,立即解散议会。苏格兰军队不断进攻,英格兰军队的节节败退,查理一世进退维谷,重新召集“长期议会”。议会显示了空前的革命性,王权受到严重的削弱。查理一世不甘心失去权力,率领卫队闯入下院,首先用武力对付议会。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开始诉诸武力。

2.内战阶段。

议会与王权矛盾尖锐化,最终内战爆发。内战爆发后,议会里形成了三大派别: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贵族利益的长老派,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独立派,以及代表城乡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平等派。内战初期,长老派控制了议会军的领导权,他们态度暧昧,希望能在国王做出让步的情况下与其言和,致使战场上议会军处处被动,革命形势恶化。议会军广大官兵对长老派妥协的态度极为愤慨,较为激进的独立派和平等派开始与长老派展开了一系列斗争。1645年,议会通过《自抑法》,改组军队,组建“新模范军”,克伦威尔拥有实际上的指挥权。“新模范军”于纳斯比荒原一役打败了王党主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

第二次内战期间,长老派仍坚持同查理一世谈判,要他在接受条件后复位,士兵和下层人士对此强烈不满。通过“普莱德清洗”,克伦威尔控制了议会;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采取了断然措施,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处决国王后,议会又通过决议,宣布废除上院,实行一院制。后来又废除君主制,正式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阶段。

共和国的建立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与王权及其他政治派别斗争的产物。共和国建立后,克伦威尔自封为“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居于统治地位的独立派开始扼杀革命的发展。克伦威尔死后,英国各种势力处于对抗状态。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围绕着王权的归属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遏制人民的斗争和保护他们既得的利益。在这种情形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达成了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不仅仅意味着王权的复辟,还标志着议会的回归。王权逐渐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也逐渐得到了确立。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在18世纪时,英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

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议员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故上院也叫贵族院。上院议员有1156人(1980年数据)。下院选举产生,贵族不得竞选下院议员。下院任期5年,届满全部改选。下院有议员635人(1980年数据)。

议会的职权主要由下院行使。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另一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英王批准只是一种形式,从18世纪初叶以来,英王从未行使过否决权。

议会的财政权由下院行使,实际上议会对财政起不了监督作用,财政大权为内阁一手把持。

议会对行政的监督权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议员有权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询,有权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有权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最后,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这是对政府监督的最重要手段。在如果不信任案通过,根据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内阁就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议会君主制所确定的议会至上原则,在19世纪中期确曾一度成为政治生活的现实。从19世纪末叶以来,随英国政治制度渐趋保守,议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下降,国家权力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四、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着巨大影响。

上一篇:浅论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不要让课改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