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01-29 08:33:45

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摘 要:本文就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存在问题,并以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说明校企合作对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计算机;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55-02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种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赢。当前IT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需要熟悉工作流程、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立即上岗的人才。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实习期间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促进教师学生均衡发展。一方面,教师自我素质得以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将专业课的教师选派至企业中锻炼学习,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科研等活动,有利于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其实践与科研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发展。企业老师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尤其每学期的职业素质课,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校企合作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向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一)目标偏离。校企合作的中心目标是为教学服务。调查显示,一些学校仅仅是戴着“校企合作”的帽子,却没有校企合作之实,合作层次不高,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生产、服务一线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学校的实习仍然以消耗性实习为主;教师和学生没有从合作中受益。

(二)在校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不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接受社会挑选成为合格人才,顺利实现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三)跨行业、产业的校企合作尚未有效开展。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停留在所谓对口专业的产学合作,跨行业和产业的校企合作的开展很少。

三、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2007年,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主动寻求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北大青鸟集团建立了专业共建培养模式。2009年,我们的校企合作发展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层次。如下表所示。

(一)有利于计算机类专业生源扩大。校企合作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学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生也通过到企业实习,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毕业后就能较快地找到合适的岗位,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增强了计算机专业的招生吸引力,保持了招生规模。由企业专业老师共同策划招生简章,并进行媒体市场宣传,实施招生方案。校企专业招生团队针对考生、家长、班主任等不同对象,为每一个专业做了PPT介绍及WORD文档电子资料,由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企业招生团队进行媒体市场宣传。2012年计算机类专业招生工作有突破,由2011年的58人升至240人,增长率为306%。

(二)用利于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科学地、健康地发展。需要切实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技能,而校企合作的开展有利于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定期送老师深入IT企业、行业学习,参与项目建设、开发。以适应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从企业聘请工程师,参与学校教学环节;同时,鼓励与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适应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三)实验环境的共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机房建设、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实验室教学设备配置要不断的更新高端的主流的网络相关设备,这些实验 室设备部分由企业提供。学校和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校企业节约了办学成本,而且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通过产学合作、双向参与,校企一体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多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四位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若云.浅谈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8:209-210.

[2]周国炳.浅谈互利共赢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J].装备制造技术,2010,8:128.

[作者简介]梁丽红(1972.2-),女,山东平原县人,副教授,硕士学位,智能网络与数据库开发方向。

上一篇:论对PLC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探讨 下一篇:网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