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实验及seminar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2-01-28 01:42:29

专题实验及seminar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研究型教学”改革、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对在校低年级研究生公选课理论课中开展专题seminar研讨,了解学科前沿,为研究生提供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实验中开设综合性专题大实验,强化技能训练,使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大幅提升,为新时期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与改革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专题实验;研究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69-02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研究生教育仍然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任务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当今社会知识交叉、学科界限不明显的大环境中,如何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技能全面、知识丰富、适应于社会的综合性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在校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环节和过程,其中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入学后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拟改进与完善的诸多方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同位素应用》等研究生公选课理论课教学中划拔出一定的课时,围绕开设课程的学科前沿,开展研讨式专题seminar。在实验课教学中开设综合性专题实验。为提升培养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综合素质,探索新的途径。

一、检索课程学科优秀的科研与教改成果,增补学科前沿教学内容,加强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培养,激发创新欲望

研究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对研究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意识具有较大的感染力。因此,授课教师参照国内一流大学及农林院校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大纲建设内容,检索该学科相关研究动态,在授课内容中增补前沿科学问题,引导研究生对大农学与生物学科一些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激发创新精神。上世纪中叶,核技术在农业及生物科学中的应用诞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核农学。同位素示踪应用是核农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生物及大农学中诸多领域。《同位素应用》课程现为我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选修研究生涵盖了生物及大农学等相关学科与专业。授课教师在已有电子教案的基础上,大部分授课章节使用英文教学课件,实施双语教学。优化课程建设,利用成熟的一些优秀教改模式和成果,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从“教学型”向“研究型”教学转变。“研究型教学”使研究生通过一定的科研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开展课程科研训练,也是和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教育接轨的必然选择。在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方面,我们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很薄弱。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使他们尽早熟悉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强调大量检索与阅读参考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自己富有创新性观点。“研究型教学”使研究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养研究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在“研究型教学”的操作运行中,研究生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为创新性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因此,从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向培养认知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尤为重要。

二、围绕学科前沿,列举科学问题,在理论课教学中开设专题seminar,激发研究生的参与意识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代研究生在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优良的综合研究能力。长期以来,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和过窄的专业传教学模式,制约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个性的发挥,使研究生失去施展的空间。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研究生教学应该是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相结合,并以此激发研究生求知欲和创造性。开展“研讨式“和”讲座式“专题seminar,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授课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多媒体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的研讨式立体化授课模式,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同位素应用》理论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介绍核农学科发展动态,提出诸如“植物光合作用与土壤有机碳转化”、“γ-射线对植物种子的诱变效应”、“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溯源”、“核辐射诱变育种”、“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与生物修复”、“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诱变机理”、“植物水分高效利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作物光合固碳与农田碳循环”、“核技术应用与核安全”等一些科学问题,课后学生围绕专题和自己的兴趣,检索文献、罗列提纲、归纳总结,留出足够时间让研究生反复修改,专题内容以综述论文形式提交,并做成ppt。利用少量上课时间和一些课外时间,选课研究生通过在理论课上实行“研讨式”专题seminar,为更多的研究生提供上台锻炼与演讲交流的展示机会,评分纳入结课总评成绩。这样既培养了研究生对学科发展前沿的敏锐观察能力,又锻炼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为研究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改进教学实验方式,实施专题课程实验

尽管近几年来在研究生教学中实行拓宽专业面、增开选修课,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创新素质成为现阶段高校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研究生教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科研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科综合性重点大学,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科类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科研训练空间,构建更宽广的训练平台。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新型培养模式。开设课程专题实验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有效载体与途径。我们针对目前在校低年级研究生实验技能欠缺,对科研实验新技术学习要求迫切的实际问题,以“研究型教学”改革与探索为切入点,以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课程体系及实验教材建设为参照,结合“同位素应用”课程教学活动,提出核农学科相关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利用授课教师科研实验室及相关研究平台,在选课学生中实施项目专题教学实验计划,对授课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性专题大实验,从方案设计、材料准备、实施及结果分析,采用分组组合,教师指导,为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提升提供平台。近年来,我们对同位素应用课程教学实验分别开出了“植物光合碳标记与放射自显新技术”、“土壤中的磷运移及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逆境下植物叶片蛋白质周转代谢”等专题实验,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加速现行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化进程,培养思维开阔、技能全面、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小结

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研究型”的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根本区别。因此,不仅要求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通过必要的课程训练,强化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服务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校低年级研究生对创新实验技术学习要求迫切,以“研究型教学”改革与探索为突破口,以国内外一流大学及农林院校相关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为参照,结合教学活动,在我校研究生选修课《同位素应用》等教改课程内容中,实行专题seminar和专项大实验,使选课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及学术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推进今后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该指出,部分研究生因受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学科的限制,加之指导教师对边缘学科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在研究生入学选课中往往会漏选一些属于交叉性学科的课程,尤其是实验与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与方法型课程,势必在今后科研创新思维和实施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范冬梅,潘信吉,胡今鸿.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研究生实验教育的改革[J].实验室科研与探索,2008,8(27):7-9.

[2]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24):88-89.

[3]杨蓉.实验教学对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2):63-64,71.

[4]曹海艳,罗尧成,孙跃东.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8):48-50.

[5]元翠玲,王丽京.加强研究生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科研人[J].中国医疗前沿,2010,7(5):85-86.

[6]林小虎,杜彬,杨立铭,等.农科类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72-9873,9875.

上一篇: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以解决技术难题为导向的实... 下一篇:试论职校生的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