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时间:2022-01-26 09:41:04

浅析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摘 要:在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该文认真分析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以提升农机化教育培训综合能力,为农机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教育培训;农机化;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 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99-02

随着农机化进入“农机装备总量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能否“换上档”,紧跟步伐,进入农机化发展的快车道,为农机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值得深思和探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搞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使之真正匹配现代农机化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说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1 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 认识不足,观念滞后,对教育培训重视程度弱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深刻认识,行动自然会弱化。20世纪70―90年代,各地掀起农机培训高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大兴培训学习之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教学人员都认真对待,理论与实践教学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相长,成果颇丰。然而,近一二十年,随着农机具数量种类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家总感觉农机培训不那么热乎了,似乎可有可无。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对农机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或者是教学人员懈怠抵触,农机具的普遍使用和性能的极大提高,使得很多农民越来越少地关注农机的安全性和作业质量与水平,最终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化,收效甚微。

1.2 培训形式和内容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和活力 由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软硬件设施等原因导致目前农机培训大多沿袭过去的教学模式,多数还是限于课堂教学、教材老套陈旧,科目大多只停留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上;农机培训工作只是囿于农机方面的专业培训,很少有与农牧渔业方面的结合;不少农民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被动应付,等等这些培训教学现象已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需要。

1.3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一方面体现师资来源的缺乏,目前农机培训主要依赖于当地技术人员,由于近年农机具数量范围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缺口也在增加,加上岗位变动、兼职较多等原因导致这部分师资主要来源不太稳定。另一方面现有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知识老化问题突出,专业性的进修和教学经验交流机会较少,缺乏对各种新型农机具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农机化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大多只停留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水平,有的呈削弱趋势,有的甚至没有或缺失固定的培训基地;教学设施也相当陈旧或缺失,利用率低,而新时期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新机具实物等先进教学设施则很少有添置。

1.4 办学机制僵化,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市场竞争力 根据《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拖拉机培训实行社会化。社会办学已然有法可依,可是作为涉农行业的特殊性,农机驾驶员的培训办学只会是投入大回报少,甚至是负收益。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主管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竞争激励措施。因此,目前多数学校仍然是延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活力,发展多处于盲目和裹足不前的状态,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培训目标的实现自然会大打折扣。

2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对策

2.1 需要转变观念和合理引导 随着农业机械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壮大,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性地位不仅没有改变,甚而尤为突出,更加需要重视。一方面,促进农业安全生产。近些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合理引导,农业机械数量和种类都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作业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安全生产隐患也随之加大,农机使用前的教育培训则能有效提高驾驶人安全责任意识,防范农机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先进的农机使用维护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总之,农机培训能够很好地促进农民高质高效、安全可靠地完成农业生产,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切实办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各级农机人员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农机培训工作本身的意义,真正重视培训工作,做好相应的宣传,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教育培训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搞好教育培训,需要用灵活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农机化教育学习当中。

2.2 创新培训形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2.2.1 农机培训形式应随农机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创新 现代农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原本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已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样化技术需求与技能要求,这就需要农机部门不断地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以开阔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来满足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一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形式丰富性和多样性。比如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和生产现场教学等方式相结合教学[1]。二要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机培训。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的农民群体,再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农村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技能培训。比如有区域产业特色的茶叶加工机械知识的培训[2]。三要充分利用有关资源,做好合作式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农机培训与维修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的结合,创新农机培训模式。还可以协调有关企业、合作社组织联合办学。四要将农机教育培训融入大农业发展当中。农机化发展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现代农业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在对农机手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农机化与农业新技术有效结合,才有利于新技术新机具的教学推广,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体的培训质量。

2.2.2 融入新技术、新机具应用,不断更新农机培训内容 农机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先进实用人才。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层出不穷,农业机械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农机培训内容也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让农民尽快掌握最新农机技能。农机培训内容要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将先进技术、新型机械列入到农机培训中,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培训,保证培训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

2.3 加强培养和锻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影响农机培训成效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提供一定数量的稳定的专业教师。农机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教师必须精通农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和法律、法规、政策等理论实践知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还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新技术新机具知识。为此,农机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区域间交流学习,参与示范推广观摩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学习平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适时充实教师队伍,保证教学所需的教师数量,并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

2.4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农机培训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和实际效果。农机化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训提升,如果能结合农机具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农机主管部门要做好合理规划,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设完善培训教室、教练场地及其配套功能辅助设施,配置一定数量的教练教学机具,根据需要适时增加一些新型机具和教学设备,改善办公教学环境和服务手段。各地可以依托过去的拖拉机学校资源优势,争取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农机教学研究基地,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有力促进区域农机化的研究和推广。

2.5 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农机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虽然不能直接或参与举办培训学校和培训班,但是作为管理主体,有责任提高和加强本区域农机化教育培训水平,有必要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统筹协调,推进农机化教育综合水平的提升。一要促进完善有关工作机构,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管理;二要理顺关系,科学合理制定培训目标任务,采取政策扶持、合理引导、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等综合措施,加强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和驾校间经验交流,加快提高农机培训机构教学管理水平;三要创造条件改善办学环境,加快提高培训教学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农机教育培训质量。

3 结语

在农机化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农机化教育培训综合能力,使之不断适应现代农机化发展,为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郭良锋.试析当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1:130.

[2]姚永宏.浅谈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疆农垦科技,2016,06:41-42.

(责编:吴祚云)

上一篇:2O3―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Bi2O3―... 下一篇:光伏接入电网的影响及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