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当代专业剧团兴衰谈

时间:2022-01-26 07:39:16

湖南当代专业剧团兴衰谈

〔摘 要〕 戏剧分专业和业余两大板块,以专业板块为主体。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湖南专业表演团体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有兴有衰,有起有落,一波三折,变化多端。专业剧团的兴衰不仅关系到数以千计的从业人员的生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戏剧艺术的存亡。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专业剧团如何振兴,如何存活下去,是摆在戏剧工作者面前的尖锐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湖南戏剧 专业剧团 发展变化 振兴之道

笔者曾撰写《湖南当代戏剧编撰纵横谈》和《湖南当代戏剧研究纵横谈》二文,先后发表在《艺海》2015年第4期和第10期上。撰写二文,意在为有志、有识之士将来编撰《湖南当代戏剧史》提供一点素材。今后打算再写几篇这样的文章,这是第一篇,作为《湖南当代戏剧史》编撰素材之三。

戏剧分专业和业余两大版块,以专业板块为主体。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湖南专业表演团体(以下简称“专业剧团”)发生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专业剧团的发展

“”前,湖南的专业剧团基本上是处于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湖南的专业剧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新文艺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文工团、队,计有湘江文工团、长沙市工人文工团和建设、资江、岳南、零陵等专区文工团,以及不少县、市文工团、队,全省共有26个。此外还有部队的文工团。二是通过戏曲改革,旧日班主所有制的戏曲班社改成的集体所有制专业剧团。1955年4月,省文化局颁发《湖南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条例》,全省有108个民间职业剧团陆续进行了登记。对于上述两类戏剧表演团体的活动情况,笔者将专文阐述。

1954年,省文化局先后批准了10个民营公助剧团,并配备了专职业务干部。这10个民营公助剧团是长沙花鼓戏剧团、衡阳统一湘剧团、衡阳衡剧工作队、邵阳文艺祁剧团、邵阳楚剧实验剧团、零陵开明祁剧团、常德文艺湘剧团、长沙楚南湘剧团、长沙群力湘剧团、邵阳市木偶剧团。是年6月24日至7月1日,召开了第一届全省民营公助剧团工作会议,学习文化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领导和管理的指示》。民营公助剧团都是一些演员阵营较强、演出质量较高、基础较好的民间职业剧团,它们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剧团经营管理等工作上起了先锋作用。

1958年,在“”的气氛中,湖南不少地方又纷纷建立专业文工团,先后共有39个。这批文工团是在编演现代戏的高潮中建立的,也就以演现代戏为主,兼演戏曲和话剧、歌剧、歌舞剧。它们维持的时间不长,在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中,以综合性艺术演出团体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等理由,大部分都先后撤销了。

1953年,省文工团分团,分成湖南话剧团、湖南花鼓戏剧团、湖南兄弟民族歌舞队、湖南管弦乐队四个表演团体。此前于1949年9月建成的洞庭湘剧工作团,于1953年1月9日交由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后改省文化局)领导,改名湖南湘剧团。1956年7月,省文化局决定邵阳市木偶剧团与湖南皮影队合并,成立湖南皮影木偶剧团。1958年7月,省文化局又将几个省级戏剧表演团体冠以“省”字,名为“湖南省花鼓戏剧团”、“湖南省湘剧团”、“湖南省话剧团”、“湖南省皮影木偶剧团”、“湖南省民间歌舞团”、“湖南省管弦乐团”。1959年,长沙京剧团改为湖南省京剧团,先后从省内聘来一些演员,充实了剧团力量。1959年12月,湖南省花鼓戏剧团和湖南省湘剧团都改为剧院。1960年3月,省文化局邀集祁剧演员30多人组成祁剧艺术团赴北京汇报演出,效果良好,受到中央领导赞赏,载誉回湘。5月1日,省委批准成立湖南省祁剧院,交由邵阳地委代管;1963年10月经扩建后由邵阳迁长沙。同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湖南省青年实验京剧团”。1964年9月2日,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批准,将1960年2月成立的郴州地区湘昆剧团改名为“湖南省湘昆剧团”,1966年3月又改名为“湖南省昆剧团”。至此,省级戏剧表演团体形成了湖南省湘剧院、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湖南省祁剧院、湖南省话剧团、湖南省京剧团、湖南省青年实验京剧团、湖南省皮影木偶剧团、湖南省民间歌舞团、湖南省昆剧团9个院、团的格局。这9个院、团在戏剧编创、戏剧演出、艺术革新、剧团管理、人才培养诸多方面都为全省戏剧表演团体的表率。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成就,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湖南省湘剧院是建立最早的省级院团,是全省戏剧表演团体的龙头,以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中兴湘剧团及其他抗敌宣传队部分成员为骨干组成。其突出特点是传统深厚,阵营强大。“”前,整理改编了《琵琶记》、《拜月记》、《金印记》、《百花记》、《五台会兄》、《大破天门阵》、《玉麒麟》、《八义图》、《杨排风》等传统剧目;移植改编了《生死牌》。拥有徐绍清、杨福鹏等老一辈著名演员;彭俐侬、刘春泉、董武炎、廖建华等优秀中年演员和左大玢、陈爱珠、王永光等新秀,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整齐队伍。此外还有编剧周章、谭君实,导演黄其道,音乐工作者李允恭,资深的乐师李元奇等一批艺术骨干,艺术阵营强大。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是省文工团分团时由18人组成的花鼓戏演出团体,时称“十八罗汉”。以新文艺工作者为主体,其特点和成就是在编演现代戏和继承、发展花鼓戏传统艺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前,从编演《姑嫂忙》开始,先后创编了《祥林嫂》、《我的一家》、《三里湾》、《打铜锣》、《补锅》、《烘房飘香》、《牛多喜下轿》(后改《牛多喜坐轿》)等优秀剧目。特别是《三里湾》、《打铜锣》二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段、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等方面,在全省起到了表率作用,被文化部嘉许为全国上演现代戏成绩突出的8个剧团之一。在继承、发展花鼓戏传统艺术方面所创造的“省花”路子,在全省亦产生了巨大影响。

湖南省话剧团是以抗敌演剧六队(简称“剧六”)为基本队伍,又培养了一批新秀组成的。其特点和成就是拥有较为娴熟的话剧表演技艺,并对湖南话剧作出了重大发展。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上海救亡演剧队八队,具有悠久历史,拥有队长刘斐章,著名导演刘高林,著名演员叶向云、朱启穗等一批艺术骨干,建国前即演出了《夜店》、《清宫外史》、《丽人行》、《草莽英雄》、《牛郎织女》等一批优秀剧目,艺术上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建国后,又以《雷雨》参加全国话剧会演获奖,并创作了《地下火焰》、《赤胆红心》、《电闪雷鸣》等影响较大的优秀剧目,在全国话剧界具有一定的地位。

湖南省皮影木偶剧团的特点和成就是在创作不少优秀剧目的同时进行了大幅度的艺术革新,多次出国演出,影响遍及全球。笔者将在下篇文章重点介绍。

湖南省祁剧院以邵阳祁剧团主要成员为基础,调集衡阳、零陵、黔阳的名艺人组成,集中了祁剧的艺术精英,拥有老一辈名角郭品文、罗柱铃、邹镇喜,优秀中年演员谢美仙、何少连,新秀李文芳,名鼓师刘道生,名导演刘锡林等艺术骨干,其艺术阵营仅次于省湘剧院。“”前,编演了传统戏《昭君出塞》、《牛皋毁旨》和现代戏《黄公略》、《送粮》等优秀剧目,在国内亦具有一定影响。

湖南省昆剧团是以嘉禾昆曲学员训练班为基础成立的,在继承、发展湘昆的传统艺术,培养湘昆人才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整理改编了《武松杀嫂》、《钗钏记》、《连环记》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创作的《腾龙江上》参加了1965年举行的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为“”后湘昆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京剧团以达子红为首的长沙京剧团为基础,吸收洪江市京剧团部分演员,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个别演员组成。省文化局继又组织省戏曲学校京剧科、省京剧团部分演员以及从黔阳专区调来的青年演员成立湖南省青年实验京剧团,并从北京聘来少数演员担任教师和参加演出。因此,一段时期“省京”和“青京”具有较强的艺术阵营,“”前编演了《苏武》、《投笔记》和改编了《地下火焰》等优秀剧目。

“”前的17年,旧日的戏曲班社通过“三改”改造成新型的民间职业剧团,10个民间职业剧团先后又被批准为民营公助剧团,部分剧团又陆续改为地方国营剧团,特别是建立了具有较大影响的省级国营剧团,凡此种种,标志着湖南省专业剧团的直线发展。

专业剧团的变化

“”开始后,50年间,湖南省专业剧团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兴有衰,有起有落,一波三折,变化多端。

“”中,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在为头的“”操纵下,湖南的专业剧团包括省属剧团(院)全部被撤销,建立了各种名目的文艺宣传队,演唱所谓的“革命样板戏”,唱语录歌,表演小演唱之类的小节目。1970年,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政治建团”,重新组建省文艺工作团。各地才逐步恢复各剧种民间职业剧团的建制。1973年7月省革委会文化局撤销省文艺工作团,分为7个省级文艺表演团体,其中戏剧表演团体6个,即省湘剧团、省花鼓戏剧团、省话剧团、省京剧团、省木偶皮影剧团、省歌舞团。这些剧团后来大多改为剧院或艺术剧院。省祁剧院和省昆剧团也先后得到恢复。这些院、团在“”前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的贡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是继续编演了大量的优秀剧目,比如省湘剧院的《马陵道》、《李贞回乡》,省花鼓戏剧院的《老表轶事》、《走进阳光》,省祁剧院的《梦蝶》被纳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系列;省话剧团的《望断云天》、《水下村庄》、《世纪风》,省湘剧院的《子血》,省花鼓戏剧院的《桃花汛》、《乡里警察》、《作田汉子也风流》,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的木偶戏《火云鸟》、《化蝶》、《石三伢子》和皮影戏《三只老鼠》、《人狼共舞》,省京剧团的《天家孽》,省祁剧院的《目连救母》,省昆剧团的《荆钗记》等剧目,都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发展了戏剧剧种和演出样式,进行了大幅度的艺术革新。最突出的是歌剧的勃兴,同时有舞剧的发展、音乐剧的兴起、省话剧团演出样式的革新发展,以及木偶、皮影戏等剧种的大幅度艺术革新等等,笔者将在下篇文章详加论述。

这一时期,在省级剧团(院)发展的同时,一些歌剧表演团体也脱颖而出,编演了不少优秀剧目,如湘潭市歌舞剧团编演的《中原女烈》、《蜻蜓》、《深宫欲海》,株洲市歌舞剧团编演的《小巷歌声》、《从前有座山》、《沥沥太阳雨》,郴州地区歌舞剧团编演的《公寓・13》,长沙市歌剧团编演的《三个女儿的婚事》、《马桑树》等歌剧剧目,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还有常宁市歌舞剧团、衡阳市歌舞剧团、涟源地区歌舞剧团等歌剧演出团体。

事物总是存在着两面性,有正的一面,也有反的一面。省级剧团(院)的发展和歌剧表演团体的崛起是专业剧团兴盛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衰落的一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戏曲传统剧目的开放,各类专业剧团曾经一度大发展,演出极为兴旺,剧院门庭若市。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这种兴盛的局面逐渐退潮,日益衰落,每况愈下,步入低谷,不少剧团因演出不振而解体。从1983年全省各级文化部门主管的专业剧团137个,到1989年只保留了91个。这91个剧团也难以为继,有的名存实亡。即算是在艺术上得到发展的省级剧团(院),在演出上也存在着衰落的趋势。这一兴一衰,体现了专业剧团的一种变化。专业剧团的变化还体现在体制改革方面。

1988年,省文化厅制定《湖南省加快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以后,各级剧团(院)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改革。比如实行考核院(团)长、院(团)长全面负责制和演职员聘任制;打破工资级别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开展以文补文工作,精简人员,撤并剧团等等。新世纪以来,这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到2011年,省委、省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对省直艺术团体、艺术单位及省文化艺术单位实施彻底的体制改革。省直7个院团中,省话剧院、省歌舞艺术剧院和省杂技艺术剧院分别改为企业型的责任公司,走向市场,划归新成立的省演艺集团管理。同时,全省不少专业剧团也改为责任公司。至此,我省专业剧团(院)的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专业剧团之所以发生种种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比如建国初期戏曲演出团体由旧日班主所有制的戏班转化为集体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剧团,就是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所致,国家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变革为人民民主的体制,戏曲表演团体的所有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期间,由于为首的“”的操纵,戏剧表演团体遭到极大的破坏,数量大减,元气大伤。二是社会的发展变化所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专业剧团为什么日益衰落,就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多种娱乐活动如卡拉OK、音乐茶座、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彩电普及和多种演出样式如迪斯科、小品的兴起,以及港式影视冲击着戏剧市场,加之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习惯、欣赏兴趣的变化,戏曲那种金戈铁马、田园牧歌的演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因而有些剧团的演出日益萧条,存在着消亡的危机。三是由于政策的调控所致。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文化部门对于专业剧团采取扶植的政策,因而剧团得到普遍发展。八十年代初期,政府文化部门开放传统剧目,因而专业剧团演出兴旺,得到大发展。1958年的“”中尽管成立了不少专业文工团,但由于大肆否定戏曲传统,戏剧演出粗制滥造,演出质量不高,对剧团产生了负面影响。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政府文化部门号召专业剧团实行体制改革,一些地区、一些剧团摸索到一些好的经验,如益阳花鼓戏剧团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湘乡市花鼓戏剧团按劳取酬的经验,常德县花鼓戏剧团上山下乡演出的经验,虽然政府文化部门召开了表彰会、现场会或予以重点报道,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推广。至于湘潭、株洲、岳阳等地区对剧团实行目标管理的办法,就更是昙花一现了。既然号召体制改革,为什么各地区、各剧团创造的体制改革经验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推广,产生实际作用呢?因为政府文化部门对剧团实行体制改革的政策,是在剧团演出日益衰落的情况下出台的,其着眼点在于撤、并剧团,而不在于扶植剧团。剧团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因而在客观上加速了它们消亡的进程。

60余年来,专业剧团的发展变化、兴衰起落,有得有失。其发展,是得;其变化,则不完全是得,也有失。戏剧表演团体编创了大量的优秀剧目,省级表演团体的阵营更加强大了,是得。但是专业剧团的数量减少了,演出衰落了,有的剧团濒临崩溃的境地,奄奄一息,则不能不说是失,是失落。失落的不仅仅是剧团,更重要的是失落了人们的精神,失落了革命精神。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专业剧团演艺人员,通过中共党组织的教育,通过政治学习,通过各种训练班的培训,通过各种慰问演出和上山下乡演出艰苦卓绝的锻炼,充满了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要把戏演好。同时,各级领导干部,除个别生活腐化者外,都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考虑自己的政绩,一心要把湖南的戏剧工作搞上去。戏改干部、编创人员都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搞好戏曲改革,搞好剧目创作,上上下下齐心合力为国家的戏剧事业而奋斗。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专业剧团的演出衰落,剧团经济拮据,入不敷出,演职员们生活难以为继,有能耐者不得不出外“走穴”,以谋生计,无能耐者坐以待毙。他们失去了精神,失去了理想,失去了信念,失去了情操。这种失落是令人为之叹息的。无怪乎有人常叹息地说:“五十年代的精神一去不复返了!”

笔者热切地期望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腾出一些精力来关心剧团,扶植剧团,关心演职员们的疾苦,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笔者热切地期望着五十年代革命精神、革命作风的回归,重新回到我们的国度里来,回到湖南的戏剧领域里来。

专业剧团振兴之道

专业戏剧是戏剧艺术的主板块。专业剧团的兴衰不仅关系到数以千计的从业人员的生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戏剧艺术的存亡。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专业剧团如何振兴,如何存活下去,是摆在戏剧工作者面前的尖锐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寄发调查表、个别采访、组织座谈、网络搜集等方式,调查了二十余个演出情况较好的专业剧团。根据各剧团反馈的情况和意见,结合其它文字资料,得出振兴专业剧团的一些想法如下: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专业剧团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这一点来说,祁东县祁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即祁东祁剧团)①是比较突出的。该团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常年累月下乡演出,犹如过去的钻乡班一样,一年四季辗转于乡镇村落之间,滚爬于穷山僻壤之中。其演出、其生活可说是艰苦卓绝。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剧团的处境都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放弃,奋力拼搏,特别是青年演员,每天早晨坚持练功、排戏,丰富演出剧目。剧团成立了两个演出队,2003年和2004年每年都演出400场以上。体制改革以后,剧团在职职工只剩下39人,其中演员24人,乐员6人。24名演员中,还包括返聘演员10人,实际在职演员只有14人。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还演出了315场(包括惠民演出100场),收入70万元;2015年演出252场(包括惠民演出100场),收入75万元。2005年被评为我省的好剧团,2015年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层剧团。又,曾经创办8届小演员训练班、培训人数达170名的桂阳县湘剧团(现改名为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近三年来,坚持扎根乡土,服务农民,踏遍了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和周边县(市、区)的农村,年均演出24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该团荣获“湖南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称号,多家媒体先后报道其先进事迹。剧团亦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为了下乡演出,方便群众看戏,三年来,剧团跑坏了一台大客车和省里配送的一台流动舞台车。演职员们不怕艰苦,乐于奉献。下乡演出途中,经常吃方便面、睡地铺。有时一天连演三、四场,十多个小时不卸妆;有时一天要赶两个演出点。有名女歌手,因过度疲劳,晕倒在舞台上。她挂着吊针瓶坚持演唱,台下一片叫好声。有个演员生了小孩才十几天,因群众点了她主演的戏,她带着保姆赶去参加演出,群众反映极好。类似的优秀剧团还有祁阳县祁剧保护传承中心、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等专业剧团。专业剧团只有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才能维持兴旺局面,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在具体做法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狠抓各类演出,扩大演出市场。

演出是戏剧艺术的生命线,也是专业剧团的生命线。专业剧团只有不断演出,才能兴旺发展。

近几年来,专业剧团演出情况较好的,除上述的祁东、桂阳二团外,还有邵阳市花鼓戏剧团,2015年分两队演出456场,其中惠民演出113场,在全省首屈一指。湖南省木偶皮影戏保护传承中心, 2013年分6个队共演出383场,近两年来每年演出两百余场;溆浦县辰河戏剧院开设梨园茶楼专演辰河戏,现在仍保持每年300场的演出场数②;衡阳衡州花鼓戏艺术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演出245场,2015年演出230场(每年惠民演出95场);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演出226场,2015年演出233场(每年惠民演出100场);祁阳县祁剧团,2014年演出220场,2015年演出200场;桃源县汉剧团近十年来每年演出200余场;岳阳花鼓戏传承研究所下属剧团近三年每年演出180场以上;衡阳祁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演出171场,2015年演出159场(每年惠民演出75场)。以上11个剧团是每年演出在150场以上的专业剧团。也许会有少数的遗漏,但大体上反映了我省专业剧团的演出现况。

上述资料说明,我省专业剧团的演出日趋衰落。比如衡阳市祁剧团,在1988年省文化厅表彰奖励1987年度演出场次多的5个剧团中,名列榜首,当年演出408场,而2014年只演出了171场,2015年又下降到159场,减少了一半以上,且呈递减态势。该团在全省专业剧团中,演出情况算是较好的,中游偏上。其它剧团一般每年只能演出100场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期,专业剧团在城市剧场演出,天天演戏,一天两场,有的剧团场场满座,营业差的也有七、八成座。现在与之相比,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因此,专业剧团必须狠抓演出,尽力提高演出场数。

专业剧团的演出,大致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惠民演出,一是商业性演出。

惠民演出是政府文化部门所倡导的,既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又为专业剧团扩展了演出市场。所有的专业剧团毫无例外的都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进行惠民演出。惠民演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五下乡”、“情系三农”、“戏曲进校园”、“百姓剧场”、“大走访”、“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以及节日演出活动等等。有的剧团惠民演出做得较好,如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打造的“惠民剧场”,广泛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展演活动,每周演出两场(周二、周五),开展了常德传统花鼓戏“惠民演出季”、“常德汉剧高腔专场”,还邀请省、市各兄弟院团的文化志愿服务者来剧场举行惠民巡演,成功地举办了“志愿者惠民演出季”、“文化惠民演出周”、“常德汉剧专场”、“桃源汉剧专场”、“儿童专场”等一系列文化服务志愿者惠民演出活动。从2015年4月8日起,到年底为止,整个惠民剧场演出了70多场,观众40000多人次,平均上座率达90%以上,成为常德市的又一文化品牌。

商业性演出包括演喜庆戏(如寿戏、谱戏、丧戏――白喜事)、庙会戏、行业戏以及大企业邀请演出等演出方式。前述演出场数较多的剧团,都是扩大商业性演出的成果。有的剧团也做得较好。如桂阳湘剧团针对“城里有戏没人看,农村有人没戏看”的情况,先后派出几个考察组到农村,对农民的收入状况、戏曲爱好及演出条件详细调查了解,与全县39个乡镇文化站和部分村干部建立了联系卡,还与周边县(市、区)的部分农村疏通了演出渠道。这样,既疏通了惠民演出渠道,又为商业性演出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农民的“三怕”(怕接送剧团没交通工具,怕搭舞台、怕招待演员食宿)顾虑,加强硬件建设,自备交通车,省里又配送了舞台车,不用农民派车接送,剧团在农村演出,自己开伙或在乡镇食堂用餐,不给群众添麻烦。因此农民说:“桂阳湘剧团实在,戏好看,人好交,请他们唱戏,省心、省力。”这是桂阳湘剧团心系农民的特殊做法。其实,许多农村都非常欢迎剧团去演出,无论是谱戏、寿戏、白喜事、行业戏,主家都自己搭台,庙会戏有供演出的庙台,都不需要剧团带“舞台”去。而寿戏、丧戏等红白喜事,主家更是大鱼大肉的热情招待。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专业剧团要盯着农村,向农村进军,占领广阔的农村演出市场。

第二,积累保留剧目,打造拳头产品。

剧目是剧团从事演出的手段,犹如工厂的产品,商店的货物。工厂只有年年增产才能发展,商店只有货源充足才能兴旺,专业剧团也只有剧目丰富,才能招徕观众,才有主家邀请。同时,在一个点上作较长时间的演出,比如演谱戏、庙会戏、行业戏,必须场场换戏,剧团要有足够的剧目才能对付演出。因此,专业剧团必须不断地积累保留剧目,打下厚实的家底。目前,我省专业剧团的保留剧目是较为贫乏的,保留剧目较多的为祁剧专业剧团,且以祁东、衡阳市两个祁剧团为例:

祁东祁剧团自称保留了60个剧目,列出的剧目名单即有:上、下本戏二度梅(以下均省掉书名号)、王宝钏、铁弓缘、白蛇传、程婴救孤、狸猫换太子;整本戏恩仇记、红绫袄、凤凰山、摩天岭、生死牌、秦香莲、双界牌、九龙帕、双合印、珍珠塔、双槐树、战洪州、双莲帕、下宛城、宝莲灯、访贤记、九锡上寿、大闹淮安、大闹镇江、桃花装疯、五代褒荣、春草闯堂、大审刘忠、刘备招亲、提潘审潘、听琴上寨、大破天门阵,程咬金招亲、马福龙卖箭、四仙姑下凡、三打白骨精;折子戏打金枝、斩三妖、黄鹤楼;新编古装戏莲台观世音、秦巨、野火祭;新编现代戏曹炎、军姐,共49台(折子戏3出算1台)。

衡阳市祁剧团保留剧目有:秦香莲上、下本,整本戏哑女告状、七郎打擂、访贤记、南瓜记、玉堂春、五女拜寿、抗婚、白蛇后传、闹淮安、郭子仪上寿、薛仁贵成亲、程咬金招亲、血手印、大破天门阵、珍珠塔、判双钉(以上为常演剧目);李旦与凤姣、八仙飘海、八虎闯幽州、杨业碰碑、智斩潘洪、三气周瑜、五子图;折子戏昭君出塞、跑坡回窑、哑背疯、乙保写状、双拿风、三岔口、活捉三郎、柳刚打井、黄鹤楼、问樵开箱、法场祭奠、思凡、辞庵、双下山、定军山、宋江杀惜、拦马、六郎斩子、贺后骂殿、穆桂英打围、文昭关、打草鞋、花子骂相、贵妃醉酒,共计33台。

相对而言,其它剧种的保留剧目要少一些。比如湘剧保留剧目,省湘剧院有《拜月记》等大小剧目共29台;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有《古画雄魂》等大小剧目21台;辰河戏保留剧目,溆浦县辰河戏剧院有《目连救母》等连台戏和《破窑记》等整本、折子戏共30余台③;巴陵戏保留剧目,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有《审刺客》等大小剧目共23台;衡阳湘剧保留剧目,衡阳市湘剧责任有限公司有《醉打山门》等大小剧目17台;常德汉剧保留剧目,桃源县汉剧团保留的整本戏计有《姻缘错》等11台(折子戏未计算在内)④;荆河戏保留剧目,澧县荆河剧团保留的只有《蒋翊武》等8台。花鼓戏保留剧目,省花鼓戏剧院保留的湖南(长沙)花鼓戏有《刘海戏金蟾》等大小剧目17台,湘潭市艺术剧院保留的长沙花鼓戏共大小剧目15台;岳阳县花鼓戏剧团保留的岳阳花鼓戏传统本戏有46台;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保留的衡州花鼓戏有《大打铁》等大小剧目共27台;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保留的邵阳花鼓戏有《打鸟》等大小剧目共20台;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剧团保留的常德花鼓戏和丝弦戏只有11台;省京剧团保留的京剧大小剧目共21台。(剧目名称见附录)

以上资料不一定能反映我省剧种保留剧目的全面情况,但也可见一斑,就这么点家底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专业剧团能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少的也有几十台。现在的专业剧团与之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因此,专业剧团必须不断恢复传统剧目,积累保留剧目。就这一点来说,桂阳湘剧团是做得较好的。该团每年都要挖掘整理新排并上演四、五台传统戏。近些年来,已积累了大批优秀剧目,能上演的大戏35台,折子戏20余个,共有40余台的家底,为各类演出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岳阳花鼓戏有传统剧目123本,岳阳县花鼓戏剧团整理了80多本,每年新排6本,已积累了40多本戏,每周作低票价惠民演出至少一场(周五),场场爆满。

更新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搞活剧团,增加收入,从而稳定演职人员。祁阳县祁剧团不仅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由终身制向聘任制转变,分配制度由“大锅饭”向“绩效挂钩”转化,而且创新运作机制。多年来的实践使他们体会到“伸手要不如自己找”,大胆尝试,积极引进市场资金,实行“文企联姻”,近年来,与长沙千山药业、中国移动、张万福珠宝、中国黄金等多家企业联姻,以文艺形式做策划宣传演出,每年获得50万元以上的收入,企业也扩大了影响,取得了“文企双赢”的良好效果。因效益大幅度提升,演职人员工作积极性高涨,在外人员纷纷回团上班,剧团获得稳步发展。

有的剧团还以其它方法增加收入。如澧县县委、县政府将澧县荆河剧团和澧县翊武影剧院两个单位合并,更名澧县荆河剧院。剧团演出每年收入30多万元,而剧院收入比剧团演出收入要高,2011年共接待各种大小型会议18场,接待外来演出团体18个,演出28场,创经济收入40多万元。衡阳市祁剧团也分剧团、剧院两块牌,一千多平米的剧院出租给“金色家族”(文艺演出、卡拉OK),每年可收入73万元。不少剧团都以出租场地、出租门面、出租房屋增加收入。有的剧团还以开办简易舞厅、开办音乐茶座等方式增加收入。

专业剧团光靠演出收入是难以维持下去的,要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才能得到稳定,得到发展。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的扶植和支持是专业剧团存活、发展的关键。

现在,专业剧团自负盈亏、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任何专业剧团都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必垮无疑,不少剧团即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而被淘汰了。

新世纪以来,一些市、县的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剧团,关心戏剧事业的发展。前述的桃源县委、县政府拨专款创办“桃”字小演员训练班使得剧团出现艺术阵营整齐的新局面就是一例。又如桂阳县政府也加大了支持剧团的力度。2010年至2012年,县财政拨给剧团的经费年均193万元(其中人头费138万元,事业经费55万元),每年补贴剧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经费375000元(75场,每场补贴5000元);每年拨出专项经费送2-3名骨干演员外出学习、培训,在县里编制相当紧的情况下,三年来为剧团分两批解决了6名优秀新学员的事业编制。体制改革中,将剧团转为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由县财政差额拨款改为全额拨款,并全部解决了43名在岗演职员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因此剧团生气勃勃,兴旺发达,并在下乡演出、惠民演出、积累保留剧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多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2012年体制改革中,省属剧团(院)分传承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原体制不动三种类型,县、市也照此改革,主要有传承中心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模式。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由政府拨款的数字不动并保留了演职人员的事业编制,实际上只是改个名称,而后者虽然政府拨款数字照旧,但取消了新增人员的事业编制,将剧团推向市场。由于事业编制的取消,在演职人员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演职员们担心,一旦政府“断奶”,生活便无保障。因而思想很不稳定,剧团领导则担心留不住好演员,担心一些有能耐的演员“跳槽”而新的演员又不愿来,剧团难以稳定。

在体制改革中,一些县市是做得较好的,但也有些县市不够稳妥,过于急进。比如衡阳市十来个专业剧团全都改成有限责任公司,而未加以区别对待。衡阳市湘剧团和桂阳县湘剧团同为衡阳湘剧的代表性剧团,列入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者却有极大的区别,桂阳县湘剧团改为保护传承中心且由差额拨款单位改为全额拨款单位,而衡阳市湘剧团却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推向市场。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为衡州花鼓戏的主要剧团,且在全省有一定影响,也改成了责任公司。改制后,剧团送市艺术学校委培的20个学员马上要毕业了,由于没有事业编制,剧团接受不了,学员们也不会愿意来,团长感到头痛。衡阳市祁剧团曾在祁剧界有较大影响,且创作了不少优秀剧目,并多次被评为好剧团;祁东县祁剧团具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剧团、好剧团,这两个剧团也被改为责任公司。所有这些剧团的改制做法,是否值得斟酌。

我省专业剧团,原有一百余个,1964年达144个,1983年体制改革前有137个,实行调整布局,撤销部分剧团后,1989年全省保留的只有91个。这91个剧团由于演出萧条,有的剧团也难以为继,或者被淘汰,或者名存实亡,实际上能坚持正常演出的只有六十来个。如邵阳市原有十来个剧团,现在只有邵阳市、邵东、洞口3个剧团能够演出了(省祁剧院应算省级院团)。政府应该加强对专业剧团的支持力度,一些曾经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剧团,比如武冈县祁剧团,是否可以考虑恢复建制?一些代表剧种的剧团,如代表岳阳花鼓戏的岳阳县花鼓戏剧团,代表零陵花鼓戏的永州市零陵区花鼓戏剧团,政府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关于惠民演出:这是党和政府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正确措施,各剧团也都积极响应,遵照执行。有的采取低票价运作的做法,一般是无偿演出,由政府补贴演出费用。存在的问题是国家补贴标准问题。目前,省级剧院(团)作惠民演出,国家补贴一般为每场两万元,但多少不一。市县剧团作惠民演出,一般每场补贴5000元,少的只补贴3000元。剧团团长们反映,即算是补贴5000元,也难以维持正常开支。下乡惠民演出除去交通运输费(如请司机、用油)、生活费用(演职员吃、住)、演员演出补贴费、演出消耗等等,所余无几,甚至倒贴。有的团长说,多演多贴,少演少贴,不演不贴。而作商业性的演出,比如演喜庆戏、庙会戏、行业戏,一般每场戏价5000元,多的8000元(如邵阳市),还有更高的。同时,除正规戏价外,还有“开场红包”等额外收入,主家包接包送,包吃包住,开烟招持。二者相比,剧团的收入差别很大。因此,剧团团长们认为:惠民演出,国家应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每场补贴7000-8000元,让剧团能够维持正常开支,或多少有点盈余。这样,惠民演出才能长期坚持下去。

总之,专业剧团要在政府的支持扶植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力积累保留剧目,打造拳头产品,扩大演出市场,才能得到发展,迎来明媚的春光。

附录:部分代表性剧团保留剧目名单

省湘剧院:上、下本戏琵琶记(含赵氏剪发、琵琶上路、扫松)、白蛇传(含盗草、断桥);整本戏拜月记、李三娘、黄金印、生死牌、玉麒麟、追鱼记、薛刚反唐、哑女告状、大破天门阵、徐九经升官记、马陵道、谭嗣同、李贞回乡、月亮粑粑;折子戏赠剑、斩巴、夜奔、拦马、拦江、秋江、盘盒、碰媒、思凡、双下山、做文章、访东京、古城会、单刀会、访白袍、拨火棍、柜中缘、三岔口、杀四门、宋江杀惜、摸包认母、活捉三郎、金精戏仪、八仙飘海、张三借靴、五台会见、打鼓骂曹、辕门斩子、打棍出箱、贵妃醉酒、潘葛思妻、昭君出塞,共29台。

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上、下本戏琵琶记(含描容、剪发、扫松、赏荷、闯帘、书馆、打孝)、白蛇传(含断桥、祭塔);整本戏李三娘(含打猎回书)、金印记(含当绢)、金丸记(含救婴、盘盒、拷寇)、拜月记(含抢伞、拜月)、奇双会(含桂枝写状、哭监)、古画雄魂、苏秀才、田汉与湘剧抗敌宣传队,折子戏秋江、痴梦、思凡、借靴、挡马、赠剑、刺目、观阵、扈家庄、追韩信、做文章、双下山、金沙滩、打金砖、柜中缘、黑松林、金嫒祭夫、兄弟酒楼、辕门斩子、潘葛思妻、投水饯别、宋江杀惜、天女散花、游园惊梦、放告三拿、陈三两爬堂,共21台。

祁阳县祁剧团:孟丽君5本,粉妆楼、春秋配、李旦与凤姣、薛平贵与王宝钏四剧上、下集,杨家将连台;单本戏双槐树、抢状元、珍珠塔、巧团圆、斩三妖、十五贯、大闹淮安、大闹镇江、北海归唐、金锁奇缘、状元与乞丐、王化买老子、郭子仪上寿,共约30台。

溆浦县辰河戏剧院:连台戏粉妆楼、薛家将、万花楼、杨家将、孟丽君、二度梅、目连救母;单本戏珍珠塔、破窑记、秦香莲、卷席筒、十五贯、绿牡丹、寒江关、马前泼水、送行书馆、三祭白骨塔;单折戏乡葬、拾玉镯、打棍出箱、玉莲投江,共30余台。

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保留的巴陵戏:传统整本戏樊梨花、乌金记、打金枝、状元媒、青风亭、收姜维、审刺客、刘备招亲、薛刚反唐、二女争夫、三娘教子、三凤求凰、井尸奇案、大破天门阵;传统折子戏打店、战荡、探谷、三岔口、空城记、打花鼓、女装疯、活捉三郎、天女散花、红线盗盒、货郎背妻、打渔杀家、贵妃醉酒、夜梦冠戴、失子惊疯;新编历史剧今上岳阳楼、远在江湖;现代戏圆满之梦、为了您的幸福,共23台。

衡阳市湘剧团:狸猫换太子、王宝钏与薛平贵二剧上、下本;整本戏双驸马、打金枝、恩仇记、探阴山、花田错、王佐断臂、大闹淮安、大破天门阵、三打白骨精、程咬金用计、黄飞虎反五关;折子戏柜中缘、醉打山门、昭君出塞、失子惊疯、天宫赐福、桃园三结义,共17台。

桃源汉剧团保留的常德汉剧剧目:传统整本戏宝莲灯、九龙灯、斩三妖、琵琶洞、三备棺、春草闯堂、五女拜寿、大破天门阵、皮秀英四告;新编现代戏姻缘错、发霉的钞票,共11台。

芟鼐:酉肪缤牛捍笙氛度妖、春草闯堂、程咬金娶亲、梁红玉抗金兵、郑宫恩怨、蒋翊武;小戏本色、雁回归、换校牌、心灵的魔术,共8台。

省花鼓戏剧院:大戏亮相、红丝错、红豆缘、春草闯堂、五女拜寿、三子争父、连升三级、综合节目、刘海戏金蟾、状元与乞丐、老表轶事、我叫马翠花;小戏打铁、打鸟、访友、调叔、赶子、小姑贤、喜荣归、送表妹、懒煮饭、讨学钱、柜中缘、扯萝卜菜、补锅、打铜锣,共17台。

湘潭市艺术剧团保留的长沙花鼓戏剧目:大戏宝莲灯、金钏会、八珍汤、春江月、春草闯堂、哑女告状、望子成龙、三子争父、五女拜寿、刘海戏金蟾、朱买臣卖柴;小戏喜荣归、卖杂货、小姑贤、讨学钱、紫金瓶、送表妹、晒绣鞋、小砍樵、胡大回门、新柜中缘、钱瞎子闹店,共15台。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保留的邵阳花鼓戏:大型传统戏喜盈门、老来福、潇湘泪、老少配、白兔记、福寿图(三子争父)、刘海砍樵、仇大姑娘、三凤求凰、皮秀英四告、朱买臣卖柴、状元与乞丐;现代戏儿大女大、草根村官、三家铺、留守媳妇;传统折子戏服药、劈棺、打鸟、换药、磨豆腐、送表妹、装灶王、摸泥鳅、楼台会、柜中缘、边挑边李、冬姑娘过渡,共20台。

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保留的衡州花鼓戏:古装大戏大盘洞、大打铁、大下凡、荞麦记、百忍堂、抱子图、八珍汤、狗娃传、贤淑女、挑女婿、豆腐郎、喜盈门、福寿图、家园泪、屠夫状元、七层花楼、憨哥拜寿、三讨黄金、公子抢亲、韩湘子渡妻、泪洒相思地、皮秀英四告、刘海戏金蟾、程咬金招亲、杨春龙打渔鼓;折子戏观音送子、安安送米、戏牡丹;新编现代戏父亲,共27台。

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剧团保留的常德花鼓戏和丝弦戏:传统剧目卖纱郎、恩仇记、花打朝、御河桥、生死牌、潘金莲、清风亭、巧点鸳鸯;现代小戏补票、情歌、接领导、方圆之间、生日快乐、今天有客来、贾老爷审案、人怕出名狗怕叫,共11台。

岳阳县花鼓戏剧团保留的岳阳花鼓戏传统本戏有:秦雪梅、牙痕记二剧上、下本,整本戏借妻、三子贵、宝莲灯、赶春桃、乌金记、珍珠衫、百寿图、秦香莲、寻儿记、生死牌、三篙恨、卷t筒、白蛇传、春江月、孟姜女、哑女告状、四郎探母、董永卖身、五女拜寿、扫地状元、状元打更、刘秀登基、二女争夫、孟氏割股、三堂会审、双官回朝、屠夫状元、巡按斩子、修书下海、花郎奇遇、平贵回窑、竹箭姻缘、田氏谋夫、朱买臣卖柴、赵五娘行孝、皮秀英四告、郭子仪拜寿、清风亭赶子、状元与乞丐、兰继子扳砖、泪洒相思地、韩湘子化斋,共46台(本戏前后加演的小戏及新编剧目未计)。

省京剧团保留的京剧剧目,整本戏有辛追、白蛇传(上下集,含游湖――上山、盗草、断桥、水斗――合钵)、春秋配、乌盆记、红灯记、广陵散、无字牌、四郎探母(含坐宫)、湘魂京韵晚会;折子戏有智斗、盗印、盗戟、探谷、秋江、挑滑车、洗浮山、芦花荡、收关胜、二进宫、战马超、钓金龟、打焦赞、打龙袍、宇宙锋、狮子楼、文昭关、赤桑镇、九江口、三击掌、平贵别窑、武家坡、大登殿、武松打店、醉打山门、霸王别姬、打棍出箱、游龙戏凤、李Q探母、昭君出塞、天女散花、大闹天宫、遇后龙袍,共21台。

湘昆和零陵花鼓戏、阳戏、花灯戏缺乏资料,无法开列。

桂阳县湘剧团保留的40余台剧目,未列剧目名称,无法开列。

非戏曲剧种,未予了解。

注释:

①专业剧团名称首次出现用全称,以后用简称。

②⑤据电脑资料。

③④据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编印2012年2月《艺海》杂志社出版的《湖南地方戏曲资源现状调查与考察》,反映剧团保留剧目情况不一定全面。

上一篇:人造神的史证 下一篇:“城视文化”理论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