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幸福能力的探讨

时间:2022-01-26 01:49:40

教师幸福能力的探讨

摘要:教师幸福指数的研究,正成为教育界研究热点。教师想要幸福,必须具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本文依据需要层次理论,试图从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等层面,探寻教师获取幸福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幸福能力;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幸福。作为幸福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幸福是什么?通常把幸福定义为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大多数教师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社会地位日益提升,社会认同感逐步增强,教师获得幸福的外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但已有的研究表明,部分教师在享有高额薪水的情况下仍然毫无激情,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正日渐加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趋流失,然而,却也有不少人,坚守讲坛,清贫乐教,这种反差说明,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精神幸福之于物质幸福更重要,理解幸福较之于幸福本身更重要。教师想要获得幸福,必须具备幸福能力,具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笔者从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等层面,分析教师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教育信仰中感受幸福

信仰是对于真理和价值的一种坚定信念。教育信仰是对教育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教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教育信仰,教师能在花花绿绿的世界中拒绝和抵制各种诱惑,淡化“分数”“报酬”等功利性追求,专注于对教师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教育信仰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和对人的信仰的统一。

1.教育信仰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一个教育者,他真正的动力源泉就是深深地爱着教育,对教育心存敬仰,把教育当作一项全心投入、挥洒激情的事业。爱的深度决定教育的高度,热爱教育,用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来面对教学工作,细微而平常的工作里渗透着对教育的爱,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从中领悟到教育无穷的感召力。笔者身边的一位校长,本着“让和谐充盈校园”的理念,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早,她总是最早到校,亲自迎候全校师生;平日里,她和年轻教师促膝谈心,指导教育教学;她带领班子成员,注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致力校园环境美化,为学校发展大计奔走呼吁。她对学校、对教育的热爱,让全校师生如沐春风,幸福在校园中流畅,校长是忙碌的,但她是幸福着的。

2.教育信仰体现在对学生深厚的爱

教师信仰是信仰生命本身,基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她相信每一个生命的希望和珍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她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所有方面;她关心了解每个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她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思想,信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她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有这样一位班主任老师,看起来是再平常不过的普通老师,但当她的一个学生遭受罕见病痛折磨,家庭无力负担沉重医药费的时候,她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在雪花纷飞中,她带着她的学生在街头募捐,在冰雪泥泞中奔走,呼唤爱心。这位教师的爱,超越了生命本身,是大爱,这样的老师,因为生命本身的意义,她是幸福着的。

二、教育成长中体验幸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长久以来教师职业的写照。在幸福教育理念下,教育并不是以牺牲教师幸福来塑造学生的,有幸福教育能力的教师不会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丝方尽”的春蚕,而是幸福教育过程的享受者。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 他应该跟随着学生一起不断成长,他应该有自己的成功,收获自己的成长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幸福之源。人本主义认为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作为一名当代教师 ,需要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促进教师的幸福感。

1.读书的幸福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常常问自己,在我的课堂上,能让学生有所获吗?我的学生会因我而幸福吗?答案总是让自己很惶恐。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而应该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要想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这种教师的底气和修养最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读书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晴朗的冬日,在宽敞的图书馆,看着自己喜欢的书,太阳透过玻璃,暖暖地照在身上;夏日的午后,坐在阅览室排排书架旁的冰凉地板上,啃着专业资料,在书海中寻找“黄金屋”,大学时光中这些个瞬间,在多少人的心中,成了人生中璀璨的、永远珍藏的幸福回忆。因为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繁杂,很多人失掉了那份读书的心境,读书的幸福也只成为一种追忆了。教师职业注定了教师可以也必须是终身享受这种读书幸福的人,当他从纷繁的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静下心读几页书,顿然觉得天宽了,地阔了;当他在学习过程中,豁然开朗地找到解决课堂上遗留困惑的路径时,当他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课堂,带给学生快乐体验的时候,他是幸福的。教师,应该多读书,尽情享受着读书的幸福,并带领着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知识海洋中寻找开启幸福的钥匙。

2.教学相长的幸福

在教育过程中, 教学是相长的。教育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在共识、共鸣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宣讲自己的理念, 表白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袒露着自己的心灵,诉说着自己的体会,师生进行面对面的相遇和交流,双方不仅仅体验求知的乐趣,而且享受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沟通、人际的和谐,到达真、善、美的融合境界,他们的心理隔离消解了。教学活动的教学相长同时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成长的同时,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他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深化原来已有的体会,随着阅历的丰富,经验的增长,教师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教师更从这种成长中不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教育创新中创造幸福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叶澜),教师对教学进行创造是教师幸福的条件。一方面,教师领悟教材的内在实质,及时捕捉、重组课堂上灵动的课程资源,自主建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能机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从创新中感受到自身的无限潜能,激起对教育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体会到工作的幸福。孕育创造的课堂必定是成功的、幸福的。

1.教学创新的幸福

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教学工作看成是知识的搬运。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机械训练、题海战术,长期机械的劳作可能会使教学工作如工匠般的熟练,但是,这种熟练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灵性和活力的磨灭,教师产生倦怠感,学生也对呆板机械的简单重复的学习产生厌恶。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技术,而应该是一门艺术。十年磨一课, 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去持续钻研的事业, 教师需要大胆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思考再思考,使课堂多姿多彩。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学会耐心倾听,倾听学生思想抽穗、知识拔节的声音;要营造一种“对话情境”,与学生进行共享型对话,不是捆住学生手脚的操纵式问答,而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心灵沟通;要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地对学生的积极反映做出肯定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享受着成长的充实与快乐;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演绎着幸福的乐章。曾听过一些“同课异构”的课型,同样的教学内容却因为教学设计的不同带给人迥然不同的效果。本校一位年轻女教师的示范课《搭石》,在教学手段上,她巧妙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在教学方式上,追求师生互动,循循善诱,通过眼神与眼神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没有搭石的家乡的小溪上,人们一次次脱鞋挽裤……家乡的人们走在搭石上,前面的人抬起脚,后面的人跟上来……所有人,学生和旁听的教师,仿佛都身临其境,仿佛都被牵引着,跟着家乡人一起走搭石。那份激情,在大家的心中,久久不息。她的学生,上课是愉悦的,她,也是幸福的。

2.潜心研究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教师即“实践者+研究者”,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科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教师的潜心研究能减少因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产生的烦恼,能增强教学实践能力,能增添教师的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教师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品尝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从中体验到创造的幸福。身边有着这么一位同事,平时沉默少话,每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在摆弄什么,但是一说到他的科学课,一说到他的“机器人”,一说到他的发明创造,却是神采飞扬。当他开发的自制教具被用于教学,当他带着弟子参加全省“机器人大赛”载誉归来,当他的小发明创造为老师提供便利的时候,他的幸福笑容,很灿烂!

教师幸福是一种能力。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人生价值体现的幸福;坚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验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实施教育创新,进行教育研究,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创造“自我实现”的幸福,把这种 “幸福”传染给学生,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幸福的,教师幸福升华而成的教育幸福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2).

[3]彭文晓.教师幸福简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4]陈艳华.论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1).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

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70]。

杜智华(1973—),女,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袁瑞新(1961—),女,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经营与管理。

上一篇:乱花渐欲迷人眼黄沙吹尽始见金 下一篇:匹配与失配策略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