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螺旋CT表现高危因素及预后评价

时间:2022-01-25 03:40:34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螺旋CT表现高危因素及预后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螺旋CT表现及发病高危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经我院头颅螺旋CT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其头颅螺旋CT检查所表现的征象,结合其发病高危因素,进行预后评估分析。结果:头颅螺旋CT平扫表现“镰刀征”16例(26.70%);表现“三角征”29例(48.3%);“镰刀征”、“三角征”同时出现12例(20%)。无“镰刀征”、“三角征”而又表现为侧裂池、前后纵裂池高密度影17例(28.3%)。窒息缺氧是引起新生儿SAH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合并HIE型的SAH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单纯型SAH。合并早产、HIE也是SAH预后不佳的原因。结论:螺旋CT检查能明确SAH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早期合理治疗提供诊断依据,认识SAH发病高危因素及进行预后评估,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4-02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发病率较高,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随着螺旋CT诊断技术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它在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收集在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60例经我院头颅螺旋CT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就其头颅螺旋CT检查所表现的征象,结合其发病高危因素,进行预后评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60例新生儿SAH均在疑诊后3~48h内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证实为SAH。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发病日龄1天37例,>1天23例;出生体重4000g 8例。早产儿27例(胎龄

1.2 方法。全部病例采用我院的PHILIPS Brilliance6螺旋CT进行头颅横断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4.5mm无间隔平扫。51例治愈患儿均做螺旋CT复查(半年复查1次至CT结果正常为止)。所有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1-2年。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SAH螺旋CT扫描影像特征。检查时间均在3~48h内,患儿头颅CT表现均有脑实质密度普遍降低,在直窦旁、小脑幕缘、纵裂池、环池、鞍上池及脑沟等部位内密度增高影或铸型充填,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出血部位及形态不同,CT表现有不同征象。CT显示以后纵裂向后一直延伸至枕叶表面蛛网膜下腔呈镰刀形高密度影,即“镰刀征”16例(26.7%)。显示以纵裂区的底向颅外、尖向颅内呈三角形高密度影,即“三角征”29例(48.3%)。“镰刀征”、“三角征”同时出现12例(20%)。无“镰刀征”、无“三角征”而又表现为侧裂池、前后纵裂池高密度影17例(28.3%)。

2.2 SAH与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本组病例有窒息史50例(83.3%),胎儿宫内窘迫23例(38.3%),合并HIE 31例(51.7%);说明窒息缺氧是引起新生儿SAH最主要的高危因素。足月儿有窒息史28例(46.7%)、早产儿有窒息史20例(33.3%);说明缺氧在足月儿和早产儿对新生儿SAH的发生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有难产史38例(63.3%),说明产伤是另一个引起新生儿SAH的高危因素;其中足月儿有难产史24例(40%),而早产儿有难产史12例(20%),两者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可见产伤在足月儿和早产儿SAH的发生中都不可忽视(X2=2.534,P>0.05)。

3 预后

31例单纯型SAH治愈29例(93.5%)。30例合并HIE型SAH治愈22例(73.3%),显示单纯型治愈率高于合并HIE型。51例SAH治愈患儿随访2年,26例单纯型SAH经CT复查出血完全吸收,1例(3.8%)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积水),16例合并HIE型SAH经CT复查完全吸收及缺氧缺血改变恢复正常,7例(31.8%)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脑性瘫痪4例,婴儿痉挛症1例,癫痫2例)。可见合并HIE型的SAH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单纯型SAH(X2=5.107,P

4 讨论

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在新生儿主要为缺氧及产伤所致[1]。而缺氧为主要高危因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尚未完善的早产儿,在合并宫内窘迫等缺氧情况下,发生充血、水肿的脑组织内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渗血或出血,加之缺氧还可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而加重出血。新生儿SAH的另一个高危因素是产伤引起,常见于难产史的足月儿。由于缺氧而增加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因机械牵拉时更易破裂出血。上述各种因素可以同时存在造成新生儿SAH,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很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首先是加强产前检查及保健,防止早产,分娩期加强胎儿监护,对异常胎位、胎儿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产钳助产及分秒必争地抢救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SAH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少量出血则可无症状,重者可从兴奋转为抑制状态。多见于反复惊厥,大量出血可很快死亡。新生儿SAH仅凭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而螺旋CT检查则能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早期合理治疗提供诊断依据。蔡英健报道CT检查对于诊断新生儿SAH敏感性达100%[2],其有早期发现、快速安全及敏感等特点。凡疑有SAH者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以便明确诊断,及早治疗。而且CT扫描与其SAH的病理检查有着高度一致性[3],随着时间延长血液稀释和红细胞溶解,在出血4~5天内可因密度降低而使假阴性增加,故CT扫描应在疑诊后48h内尽快进行[4]。本组病例均发病3~48h内经CT扫描证实为SAH。在60例SAH征象中,出现镰刀征或三角征43例(71.7%)。出血后红细胞因卧位而沉降于脑池内较低处即后纵裂池。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后纵裂池与上矢状窦共同显示为三角形高密度影,即三角征。因在侧脑室体部水平以下,上矢状窦逐渐增宽直至扩张为窦汇,与两侧后纵裂池易于区分,所以SAH时,后纵裂池高密度影在中线处向外分离表现为镰刀形高密度影,即镰刀征。此两征出现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有关。少量出血时仅有一征出现。有学者认为,三角征和镰刀征对新生儿SAH的诊断有价值,若两者同时出现则意义更大。单纯型SAH治愈率高,预后良好,但SAH出血量多或合并中重度HIE者也会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后遗症产生,因此,能有效预防本病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病史中如有宫内窒息及产时窒息者,严重异常分娩、产伤及早产儿,一旦有神志改变、前囟、瞳孔、呼吸节律、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等症状改变,应考虑到SAH的可能,立即行头颅CT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这是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5

[2]蔡英健,王鲤珍.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112例临床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1999,14(5):216

[3]陈惠金,朱杰明,吴圣楣.围产窒息儿及难、早产儿的头颅CT检查[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7,(21):99-101

[4]曾昭祥.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CT与脑脊液检查对比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57

上一篇:综述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及管理 下一篇:秋令各节气,吃什么最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