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2-01-25 11:55:5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摘要】语文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从农村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方面的建设中,如何将语文教学充分融合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使两者能更好地相互促进,形成双赢的局面,有效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校园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53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15-01

一、当前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概况

语文,在我国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尤其是中小学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开设时间最长、开设课时最多的学科之一。于漪老师曾说,“语言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承载体”①,作为一门母语课程,“学语言,必然与文化血肉相连” ② ,语文教与学的过程,是文化知识承与宣的过程,是文化精神沉淀与挖掘的过程。利用语文与文化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将语文教学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谓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约束、规范、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是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从属干校园文化,并受到校园文化其他各形态的影响乃至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得越好,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也就越大。比如一个学校有着学习语文的良好传统和氛围,就会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极大兴趣和愿望;一个有着优美环境的校园,就会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创作对象,成为学生精神活动、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缺失语文教学的参与,校园无以言文化。而且,语文教学的参与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我们都能找到语文教学的踪影。在学校建设中,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两股力量,是相互融合的一个整体。

在农村教学中,语文教学活动、校园文化都有着与城镇教学不同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学生求学意识不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够重视等等。因此,在利用、提高农村语文教学效果,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事必要求具有适合农村教学特点的独特策略。本文尝试从物质和精神两角度入手,寻找农村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策略。

二、利用语文教学帮助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

然而,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和管理者审美水平的限制,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有不尽人意之处。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使校园物质文化尽可能地具备文化深味?

一方面,学校需要完美规划,在确保整体形象协调的前提下,进行不同的设计,从不同角度突出学校文化主题。如对学校大门进行改造,设计出能体现本校文化特色的形象。在教学区,充分利用可用的建筑物进行改造,设置各种宣传窗、文化墙, 鞭策学生刻苦勤奋、求索创新。在树木葱郁的休闲区内,添设一些凳子、亭轩,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空旷的地方,设置名人、伟人塑像,便于学生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以他们为借鉴,激励斗志等等。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工具性”的学科特点,丰富校园物质建设的文化韵味。所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指的是,人们具有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可以籍此解决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解和运用问题,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在为校园景点,如湖泊、小径、楼房等命名时,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一个个意蕴深含,代替单调数字或者通俗化称呼,而且可以体现本校特色的名字,在产生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开拓创造式思维,还能增加学生对校园历史、特色的了解,增进学生对校园的情感与及团体凝聚力。另外,校风学风宣传牌、草地保护宣传语、教室墙壁或者阶梯转台处的名人名言等等,无不可以体现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由于材料耗费低、具体内容可由全校师生共同创作,可以普遍适用于农村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共建校园文化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要从内部建设入手,充实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强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多媒体电脑室的建设。使学生能及时、便捷地查阅到更多的信息,关注世界发展,充实课外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个时候,语文教学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作用。

美丽怡人的校园风景,或有小亭翘檐,或有绿草如荫;校园学风浓厚淳正,或有石凳上书页轻翻,或有绿树下书声琅琅……这是多么美好的校园一景。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与情感性要求无疑也是契合的。于此,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之处可略见一斑。

上一篇: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课堂教学... 下一篇:学前儿童性别角色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