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素质教育与策略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2-01-24 08:13:26

成功素质教育与策略思维能力培养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宋礼民(1960―),男,河南郑州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本文把博弈论基础课程中介绍的策略式思维方法和能力纳入到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之中,论述了博弈意识和策略思维能力是现代竞争社会中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通过分析博弈论课程中的经典案例,探讨了如何处理博弈中的策略问题,并由此引出了博弈意识的两个核心要点:一是换位思考、改变观点;二是向前展望、倒后推理。通过分析案例探讨了成功素质教育的策略观。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博弈论;策略思维

一、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与博弈论和策略思维

成功素质教育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率先提出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成功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素质的外延包括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等;品格体系,主要包括人格、道德、诚信、毅力、性格、风度、气质、修养、心态等;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等;能力体系,主要包括领导、组织、管理、观察、分析、表达、协调、沟通、应变、公关、体能等;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在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中,观念体系是核心体系。能力体系和方法体系是五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已经实施了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态势,正逐步形成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格局。如何在政治经济、军事体育乃至于日常生活中看清楚竞争对手的策略、并战而胜之或取得双赢,是国家或组织或个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策略思维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的艺术。是在竞争环境下必须具备的能力或者方法。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到策略思维。学习需要策略,就业需要策略,生意人和企业必须借助有效的竞争策略才能生存发展,政治家必须设计竞选或施政策略等等。总之,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离不开策略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关于策略思维的科学称为博弈论,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虽然其历史尚不足50年,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已经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许多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当代“最后一个经济学全才”保罗•萨缪尔森教授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成功素质教育的作用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是将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的即将走进社会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理应对博弈论知识和策略思维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及其对成功素质教育的启示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塑造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必须围绕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大领域展开。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非专业素质是指虽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共同构成成功素质,两者缺一不可。博弈意识和策略式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各界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成功素质。分析和研究博弈论中一些经典案例,可从中体会到策略式思维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策略式思维的巨大魅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

(一)囚徒困境

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两个囚徒该如何选择呢?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换句话说,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因此,囚徒在考虑自己策略选择的时候,必须站在对手的角度来考虑策略。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这就是该博弈问题的解,是一个纳什均衡。该问题反映了个体理与集体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叫做囚徒困境。

我们可以利用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不合作现象。例如出售同类产品的商家之间本来可以通过共同将价格维持在高位而获利,但实际上却是相互杀价,结果都赚不到钱。当一些商家共谋将价格抬高,消费者实际上不用着急,因为商家联合维持高价的垄断行为一般不会持久,可以等待垄断的自身崩溃,价格就会掉下来。又如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但你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户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在博弈论分析中,一定场合中的每个局中人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策略地、有目的的行事,他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该案例启示我们换位思考、改变观点。我们希望你可以站在竞争对手的位置来进行策略思考,进而从别人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正确做到这一点对于找到你自己的最佳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和观察这个世界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习惯于把别人看做和我们一样的人,而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则要求你哪怕完全不能同意他们的见解,也要设身处地,仔细分析自己若处于对方的境地,思路会有什么变化。

(二)海盗分金

有5个海盗抢得了窖藏的100块金币,并打算瓜分这些战利品。他们的习惯是按下面的方式进行分配:在5张纸条上分别写了1、2、3、4、5这五个数字,然后抓阄,抓到1的海盗就先提出分金币的方案,然后所有的海盗(包括提出方案者本人)就此方案进行表决。如果有超过一半的海盗同意,就按照1号提出的方案分配,否则,1号海盗被扔进大海,再由2号海盗提出分配方案,规则同上...请问1号海盗应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

所有的海盗都乐于看到他们的一位同伙被扔进海里,不过,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他们还是宁可得一笔现金。他们当然也不愿意自己被扔到海里。所有的海盗都是有理性的,而且知道其他的海盗也是有理性的。这些金块不能再分,也不允许几名海盗共有金块,因为任何海盗都不相信他的同伙会遵守关于共享金块的安排。这是一伙每人都只为自己打算的海盗。

分析这个策略游戏的奥妙就在于应当从结尾出发倒推回去。当游戏快要结束时,你很容易看出应如何分配这些金币。如果从游戏的开头出发进行分析,那是走不了多远的。其原因在于,所有后续人员的决策方案都是要确定:“如果我这样做,那么下一个人会怎样做?”

记住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出发点应当是游戏进行到只剩两名海盗(假设前面3个海盗都被仍进大海了)――即4号和5号――的时候。这时提出分配方案的海盗是4号,而他的最佳分配方案是不存在的,因为不论他提出什么方案,5号海盗都是反对。5号海盗独自得100枚金币。

倒退回到上一步,现在加上3号海盗。4号海盗知道,如果3号的方案被否决,那么最后将只剩2个海盗,而4号将肯定一无所获――此外,3号也明白4号了解这一形势。因此,只要3号的分配方案给4号一点甜头使他不至于空手而归,那么不论3号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4号都将投赞成票。因此3号需要分出尽可能少的一点金子来贿赂4号海盗,这样就有了下面的分配方案:3号海盗分得99块金子,4号海盗得1块金子,5号海盗一无所获。简写为(99,1,0)。

2号海盗的策略也差不多。他需要有50%以上的支持票,因此需再找二人做同党。他可以给同党的最低贿赂是1块金子,而他可以用两块金子来收买4号和5号海盗。因此,4号的分配方案应是:(98,0,1,1)。

1号海盗的策略稍有不同。他需要收买另两名海盗,因此至少得用2块金子来贿赂,还要比2号的方案多拿出一块才能使自己的方案得到采纳。他的分配方案应该是:(97,0,1,0,2)或(97,0,1,2,0)。

该案例启示我们向前展望、倒后推理。这里说的是做出一系列行动和反行动,预计沿着你现在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最后你会到达哪里。“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法则告诉你,应该首先确定自己最后希望达到什么目标,然后从这个结果倒后研究,直到找出自己现在应该选择哪条道路,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可以达到那个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经常谈到学习邯钢经验,邯钢成本控制经验的核心其实就是“向前展望、倒后推理”方法的典型应用。“海盗分钻石”据说是美国著名软件公司招收员工时的考题,20分钟内给出正确答案的人,年薪可以达到8万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世界最成功企业之一的软件公司对员工素质提出的要求或标准;而成功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中提出的超前发展、创新教育和实用教学等理念,要求把最新的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这与世界一流公司的用人理念有着相同的地方。

三、成功素质的策略观

成功者离不开拼搏,博就是博弈,博弈是离不开策略的。构成一个博弈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就是局中人、策略空间与得益函数。成功素质教育的策略观,即要求人们具备博弈意识,也要求人们在各种博弈中必须把握和采用几种共性的策略。其中威胁和反威胁、合作与不合作、先动与后动等策略是最重要的几种。

在博弈中,人们经常采用威胁策略,但其他博弈方也会采取对威胁的辨别和反威胁策略。介绍一个前面提到过的托马斯•谢林教授的小故事。若干年前,哈佛大学一帮学生来到谢林的课堂,他开始对学生讲学这门课有多难,有些学生便离开了教室。之后,他详细讲述了他就这门课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极端严格和极其刻苦,更多的学生溜掉了。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在座位上惴惴不安,直冒冷汗,他却告诉这几个人放松。刚才那番强硬的说词是他的一个计策,为的是让上这门课的人数降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保证只有最刻苦的学生上他的课。后来,他的确让这些学生很刻苦地学习。他们顺利完成这门课之后,都觉得这个理论真的至关重要,教授也棒极了。在这场师生博弈中,托马斯•谢林采用了一种比较温和的“威胁”策略。对博弈论不够坚定的学生相信了威胁,失去了机会;而对博弈论坚定不移的学生终于得到了世界一流大师的教诲,终生受益。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经过计算机模拟“囚徒困境”发现,在重复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数是无限的,博弈方会选择相互合作的策略。但如果重复博弈的次数较少,则合作就不可能实现。这就是重复“囚徒困境”的结论。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中。

1983年美洲杯帆船赛前4轮结束后,丹尼斯康纳的“自由号”在这项共有7轮比赛的重要赛事中暂时以3胜1负的成绩排在首位。在第5轮比赛开始时,由于对手“澳大利亚二号”抢在发令枪之前起步,不得不退回到起点线后再次起步,这使“自由号”获得了37秒的优势。澳大利亚队的船长约翰伯特兰打算转到赛道左边,满心希望风向发生变化,可以帮助他们赶上去。丹尼斯康纳则决定将“自由号”留在赛道右边。这一回,伯特兰大胆押宝押对了,因为风向果然按照澳大利亚人的心愿偏转了5度,“澳大利亚二号”以1分47秒的巨大优势赢得这轮比赛。人们纷纷批评康纳,说他策略失败,没能跟随澳大利亚队调整航向。再赛两轮之后,“澳大利亚二号”赢得了决赛桂冠

一般来讲,成绩领先的帆船,通常都会照搬尾随船只的策略。一旦遇到尾随的船只改变方向,那么成绩领先的船只也只会照做不误。这就是博弈论中的后动优势,如果双方的技术实力相当,帆船比赛的输赢在很大程度上是赌风向的比赛。在1983年的那场比赛中,当以3∶1的场数领先的美国人又以37秒领先时候,他们就获得了后动优势:澳大利亚人押什么风向,他们就跟随押什么风向。这样,他们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因为如果澳大利亚人押对了,他们也跟着押对,尽管可能因为决策晚一点而输掉几秒,却很难把37秒输光,同样,如果澳大利亚人押错了,那么大家都错,那37秒的优势仍然管用。

总之,成功素质教育的策略观至少应该包括识别威胁或许诺是否可信,更加善于思考,具备深邃的洞察力;学会和竞争对手合作,共同获得双赢;学会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王则柯,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

[3][美]迪克西特、奈尔伯夫.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2).

上一篇:真菌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解放思想着力创新把成功素质教育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