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时间:2022-01-24 10:20:01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训教学是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提高对实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加强高职实教训学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开放式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时空概念,施行教学内容、过程、手段、资源、结构、评价的全方位开放,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走进宽松的实训环境,在实训教学中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实现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运用的转化,理论认知向技术能力的转化,达到巩固和强化所学的基本知识的目的。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更好地造就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人才资源,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1]

现在越来越多高职院校认识到“开放式”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其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开放式”实训才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实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培养的目标不是知识型的通用人才,而是针对特定岗位群的技能型职业人,它培养的对象不仅局限于校园之内,而是面向社会,其人才培养方式不是限于面对面的教育和教学,而是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手段,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2]

构建高职院校“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的主要需经下几种支持:

一、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

“验证式”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设计“手脑并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在对典型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目标;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将知识和技能对应划分为基本、专业和应用三大模块,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第三步,编制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任务书、实训记录本和实训项目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第四步,依据教学文件规定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进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3]

二、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尽管以往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显示,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已占一定比例,但“知识理论型”的教师依然占主体地位,满足实践教学所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依然步履蹒跚。来自研究型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虽然通过:考证进入了“双师”统计行列,但“双证”不等于“双师”。由于缺乏工程经验、能手能力不强,对高职教学法也知之甚少,加之系统繁重的课务和职称晋升必需的科研压力使他们很少有时间直接接触企业,沿袭他们老师的传统教法现象十分普遍。从企业引进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因体制、政策障碍和学历、职称壁垒而变得难以成行,既使进来了,受备件所限、被环境“濡化”而“随大流”的也不在少数。“双师”是一个动态概念。“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培养模式和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不图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式“双师型”兼职教师聘用的柔性机制。

三、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专业门类多。在现实环境条件和入学人数回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个专业都要建设成能满足实践教学所需的校内高水平实践基地,应以开放的视野、以资源要素功能的整体性原则指导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着眼于特色产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突出重点,努力使之成为区域校际、校企资源共享的平台;其次,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布局要尽量兼顾产业群或技术应用厌烦,最在限度地实现相近、相似、相关专业资源共享;第三,要以开放的视野融合社会资源,加速“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谓”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尽快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要达到80%以上的要求。其它院校更应以现实紧迫感多元思考,拓宽资源渠道,校内为主,校内外并举加速实训基地建设。[4]

四、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要变革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训基地,按教材或指导书规定的步骤照葫芦画瓢的封装式的传统管理模式,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法则”(经济规律)和“自觉法则”(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管理制度,以充分释放其资源功能。一是所有实验室(实训基地)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以鼓励跨专跨学科教学与研究;二是实验(实训)项目、仪器设备、实施方案、方法和步骤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以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与创新能力;三是所有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全天候服务,让他们课余时间都能到实验室(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实训或课题的研究;四是所有实训基地面向区域高等教育教学联合体成员,中职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5]

开放式实训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模式能够在有限的时空和资源配置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师资力量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流合格人才。也是适应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琴. 电工电子实验开放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05, (24) : 36 - 37.

[2]赵文兵 柴旺兴. 校内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06, (10) : 47 - 49.

[3]岑盈盈 ,杨志卫. 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1) : 67 - 70.

[4]陈曦碧.新形势下我校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7(4):104-105.

[5]王瑛.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28-131.

作者简介:李润荣,女,1978年6月16日,学历职称: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系教师,讲师,本科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及电子产品的科研开发与研究

上一篇:经济法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下一篇:关于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